節能環保八項措施
一是堅持和實施節能優先的方針。節能優先要體現在制定和實施發展戰略、發展規劃、產業政策、投資管理以及財政、稅收、金融和價格等政策中。編制專項規劃要把節能作為重要內容加以體現,各地區都要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節能中長期規劃;建設項目的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應強化節能篇的論證和評估;要在推進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中體現節能優先;要在國家財政、稅收、金融和價格政策中支持節能。 二是制定和實施統一協調促進節能的能源和環境政策。煤炭應主要用于發電,不斷提高煤炭用于發電的比重,提高電力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例。石油應主要用于交通運輸、化工原料和現階段無法替代的用油領域。城市大氣污染治理應以改造后達標排放和污染物總量控制為原則,城市燃料構成要從實際出發,不宜硬性規定燃煤鍋爐必須改燃油鍋爐。對中小型燃煤鍋爐,在有天然氣資源的地區應鼓勵使用天然氣進行替代;在無天然氣或天然氣資源不足的地區,應鼓勵優先使用優質洗選加工煤或其它優質能源,并采用先進的節能環保型鍋爐,減少燃煤污染。 三是制定和實施促進結構調整的產業政策。研究制定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發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第三產業。加快制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國家對落后的耗能過高的用能產品、設備實行淘汰制度。制定鋼鐵、有色、水泥等高耗能行業發展規劃、政策,提高行業準入標準。制定限制用油的領域以及國內緊缺資源及高耗能產品出口的政策。 四是制定和實施強化節能的激勵政策。抓緊制定《節能設備(產品)目錄》,對生產或使用《目錄》所列節能產品實行鼓勵政策;將節能產品納入政府采購目錄。國家對一些重大節能項目和重大節能技術開發、示范項目給予投資和資金補助或貸款貼息支持。政府節能管理、政府機構節能改造等所需費用,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深化能源價格改革,形成有利于節能、提高能效的價格激勵機制。研究鼓勵發展節能車型和加快淘汰高耗油車輛的財政稅收政策,擇機實施燃油稅改革方案。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車使用和運營的規定。 五是加大依法實施節能管理的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以《節約能源法》為核心,配套法規、標準相協調的節能法律法規體系,依法強化監督管理。研究完善節約能源的相關法律,抓緊制定配套法規、規章。制定和實施強制性、超前性能效標準。組織修訂和完善主要耗能行業節能設計規范、建筑節能標準等。制定機動車燃油經濟性標準,建立和實施機動車燃油經濟性申報、標識、公布三項制度。建立和完善節能監督機制,加大監督執法力度。 六是加快節能技術開發、示范和推廣。組織對共性、關鍵和前沿節能技術的科研開發,實施重大節能示范工程,促進節能技術產業化。引進國外先進的節能技術,并消化吸收。組織先進、成熟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的推廣應用。修訂《中國節能技術政策大綱》,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投資方向。在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計劃中加大對重大節能技術開發和產業化的支持力度。建立節能共性技術和通用設備基地(平臺)。 七是推行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的節能新機制。建立節能信息發布制度,及時發布國內外各類能耗信息、先進的節能技術和管理經驗。推行綜合資源規劃和電力需求側管理,引導資源合理配置。大力推動節能產品認證和能效標識管理制度的實施,引導用戶和消費者購買節能型產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建立節能投資擔保機制,促進節能技術服務體系的發展。推行節能自愿協議。 八是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組織對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利用狀況的監督檢查和主要耗能設備、工藝系統的檢測,定期公布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利用狀況及與國內外同類企業先進水平的比較情況。重點用能單位應設立能源管理崗位,聘用符合條件的能源管理人員,建立節能工作責任制,健全能源計量管理、能源統計和能源利用狀況分析制度。 九是強化節能宣傳、教育和培訓。廣泛開展節能宣傳,提高全民能源憂患意識和節能意識。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優勢,宣傳節能典型,曝光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企業和現象。深入持久開展全國節能宣傳周活動。將節能納入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體系。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要組織開展經常性的節能宣傳、技術和典型交流,以及節能管理和技術人員的培訓。 十是加強組織領導,推動規劃實施。各地區、有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要加強對節能工作的領導,明確專門的機構、人員和經費,制定規劃,組織實施。
一是強化各省目標責任考核。組織開展省級節能(碳強度)目標責任現場評價考核,做好節能減排形勢分析,定期發布各地區節能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并通過輿論進行監督。二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嚴控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過快增長,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大力調整能源結構,積極發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電站,發展智能電網和分布式能源,建設一批國家節能環保重大技術示范工程和節能環保產業園區。三是實施節能重點工程。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引導社會投資,加快實施節能技術改造、節能技術產業化、節能產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推廣等重點工程,修改完善相關管理辦法。四是推動重點領域節能。把發展綠色建筑與新型城鎮化緊密結合,到2015年,完成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和節能改造6億平方米,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方米,綠色建筑比例達到20%,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道路。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五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組織開展循環經濟“十百千”示范行動,加快“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促進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化。六是完善節能減排的經濟政策。推進石油、天然氣、電力等領域價格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落實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脫硫電價、脫硝電價、居民用電階梯價格,推行居民用水、用氣階梯價格。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研究建立有利于促進地方實現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的財政支持機制,大力推廣綠色信貸。七是推行節能減排市場化機制。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深入推進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繼續實施百項能效標準推進工程,加快制修訂相關標準。加強節能發電調度,加大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力度,優先調度節能環保高效機組、余熱余壓發電及上網。繼續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綜合試點。八是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推動全社會樹立和踐行文明、節約、綠色、低碳的消費理念。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