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節能減排?
企業如何節能減排?
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縱觀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重大進步都伴隨著能源的改進和更替。能源的開發利用極大地推進了世界經濟和人類社會的發展。
過去100多年里,發達國家先后完成了工業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資源,特別是能源資源。當前,一些發展中國家正在步入工業化階段,能源消費增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
當前,中國實現節能減排目標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2007年,工業特別是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增長過快,占全國工業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業增長20.6%,同比加快6.6個百分點。
在中國,建筑能耗占總能耗的27%以上,而且還在以每年1個百分點的速度增加。建設部統計數字顯示,中國每年城鄉建設新建房屋建筑面積近20億平方米,其中80%以上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億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建筑能耗占全國總能耗的比例將從現在的27.6%快速上升到33%以上。我國新建建筑已經基本實現按節能標準設計,比例高達95.7%,而施工階段執行節能設計標準的比例僅為53.8%。
除了產生安全隱患和光污染外,耗能費電也是玻璃幕墻的一大弊端在不少城市,為了美觀和氣派,主要街區的寫字樓都是玻璃幕墻,還興建了不少大型的穹頂建筑作為公共設施。夏季紫外線照射強烈,造成光污染,冬天不擋寒,一年四季不得不開放大功率的空調來調節氣溫,冬天要先于其他建筑保暖,夏天要先于其他建筑供冷。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現有玻璃幕墻(非節能玻璃)面積已超過900多萬平方米,而且呈持續發展趨勢。據測算,處于直射或當陽的玻璃樓,其耗能是普通建筑的4倍以上。玻璃幕墻在帶來所謂美觀的同時,也帶來了能耗的成倍增長。在節能減排上,各企業單位應該在推行綠色建筑方面作出典范。
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各項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尖銳,群眾對環境污染問題反應強烈。這種狀況與經濟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直接相關。不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資源支撐不住,環境容納不下,社會承受不起,經濟發展難以為繼。只有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才能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同時,溫室氣體排放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備受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迫切需要。
目前中國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已經達到自然生態環境所能承受的極限,為了使經濟增長可持續,緩解巨大的環境壓力,必須以環境友好的方式推動經濟增長。節能減排就是要從源頭預防污染產生,最有效地減少資源消耗,不排放廢棄物,從而真正解決人類生存的環境問題。
由此可見,企業節能減排工作仍是人類改善地球環境的艱巨任務之一。
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的能源節約
中國是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發展中國家。要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走節約資源的道路。中國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節能工作始于上世紀80年代初,通過貫徹“開發與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到上世紀末實現了經濟增長翻兩番、能源消費增長翻一番的目標。為繼續深入推進能源節約,中國政府進一步提出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中國政府始終將節約能源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內容,作為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結構的突破口和抓手。在推進節能減排工作中,做到“六個依靠”:依靠結構調整,這是節能減排的根本途徑;依靠科技進步,這是節能減排的關鍵所在;依靠加強管理,這是節能減排的重要措施;依靠強化法制,這是節能減排的重要保障;依靠深化改革,這是節能減排的內在動力;依靠全民參與,這是節能減排的社會基礎。制定并實施了《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確定了“十一五”期間能耗降低目標,并將節能任務具體落實到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以及重點企業。中國正在完善國內生產總值和能源消耗指標體系,將能源消耗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和年度考核,實行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指標公報制度,實施節能目標責任制和問責制,構建節能型產業體系,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
節約能源,是中國緩解資源約束的現實選擇。推進能源節約,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長期而艱巨的戰略任務。中國堅持政府為主導、市場為基礎、企業為主體,在全社會共同參與下,全面推進能源節約。中國堅持以提高能源效率為核心,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加快技術進步為根本,構建能源資源節約型的產業結構、發展方式和消費模式。建立節能型的產業體系,落實節能目標責任制和評價考核體系。完善節能技術推廣機制,鼓勵節能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深化能源體制改革,完善能源價格形成機制,充分發揮財政稅收等經濟政策對節能的推動作用。
中國全面落實能源節約的措施是:
――推進結構調整。長期以來,中國能源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增長方式粗放、高耗能產業比重過高。中國堅持把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和工業內部結構作為能源節約的戰略重點,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經濟發展方式。中國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嚴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產業發展,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加快構建節能型產業體系。
――加強工業節能。工業是中國能源消費的重點領域。中國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升工業整體水平。重點加強鋼鐵、有色金屬、煤炭、電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節能降耗。中國實施千家企業節能行動,重點加強年耗能萬噸標準煤以上的工業企業節能管理。調整產品結構,加快技術改造,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支持一批節能降耗的重大及示范項目,帶動工業提高能效水平。進一步完善工業行業能效標準和規范,強制淘汰落后的高耗能產品,完善能效市場準入制度。
――實施節能工程。中國正在實施節約替代石油、熱電聯產、余熱利用、建筑節能等十大重點節能工程,支持節能重點及示范項目建設,鼓勵高效節能產品的推廣應用。中國大力發展節能省地型建筑,積極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廣泛使用新型墻體材料。實施節約和替代石油工程,科學發展替代燃料。加快淘汰老舊汽車、船舶,積極發展公共交通,限制高油耗汽車,發展節能環保型汽車。加快燃煤工業鍋(窯)爐改造、區域熱電聯產和余熱余壓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電機節能和能源系統優化,提高電機運行和能源系統效率。實施綠色照明工程,加快推廣高效電器應用。加快推廣農村省柴節煤爐灶、節能房屋技術,淘汰高耗能老舊農機、漁船,推進農業和農村節能。加強政府機構節能,發揮政府對社會節能的帶動作用。加快節能監測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強化節能監測,創新服務平臺。
――加強管理節能。中國政府建立了政府強制采購節能產品制度,積極推進優先采購節能(包括節水)產品,選擇部分節能效果顯著、性能比較成熟的產品予以強制采購。積極發揮政府采購的政策導向作用,帶動社會生產和使用節能產品。研究制定鼓勵節能的財稅政策,實施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建立多渠道的節能融資機制。深化能源價格改革,形成有利于節能的價格形成機制。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核制度,嚴把能耗增長的源頭。建立企業節能新機制,實施能效標識管理,推進合同能源管理和節能自愿協議。建立健全節能法律法規,依法強化節能管理。加強節能管理隊伍建設,加大執法監督檢查力度。
――倡導社會節能。中國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節約能源的重要意義,不斷增強全民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倡導能源節約文化,努力形成健康、文明、節約的消費模式。把節約能源納入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技術培訓體系,利用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媒體,大力宣傳和普及節能知識。繼續深入開展節能宣傳周活動,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努力建立全社會節能的長效機制。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