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管理用房、公共設施與市政設施的產權如何界定
物業管理用房和公共設備設施的產權歸屬于全體業主所有。
市政設施分幾種:
1、能源供給,如水、電、燃氣等,在用戶端計量表后的部分,產權歸業主;計量表以前(含表本身),產權歸供給方。有線電視、電話、寬帶等,入戶端口以內的,產權歸業主;入戶端口以前部分歸供應商。
2、市政供暖或地區集中,供暖入戶節門以后的設備設施歸業主,節門以前(含節門)歸供暖方;小區鍋爐供暖的,節門以前部分歸全體產權人共有,節門以后歸使用業主。
3、市政排污管道等,以小區建筑紅線為界,紅線內歸全體產權人;紅線外歸市政部門
4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是如何規定第一類和第二類污染物的?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將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質及控制方式分為兩類。
第一類污染物指能在水環境或動植物體內蓄積,對人體健康產生長遠不良影響的有害物質。這類污染物不分行業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納水體功能類別,一律在車間或車間處理設施排放口采樣,其最高允許排放濃度必須達到標準要求(采礦業的尾礦壩出水口不得視為車間排放口)。
第二類污染物指其長遠影響小于第一類污染物的有害物質。這類污染物在規定單位排放口采樣,其最高允許排放濃度必須達到標準要求。
標準中按年限規定了第一類污染物和第二類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及部分行業最高允許排水量。建設(包括改、擴建)單位的建設時間,以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批準日期為準劃分。另外,對于排放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廢水,除符合此規定外,還應符合《輻射防護規定》(GB8703-88)。
我國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政策和原則
目前,水污染防治的重點是飲用水源保護,“三河三湖”的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治的一個難點是造紙工業的污染控制;水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務是工業污染控制和城市污水處理;同時應注重水資源開發利用對水環境的影響。本文圍繞以上幾個方面水污染防治政策和措施的實踐進行了簡要評述,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主要包括:確立以容量總量控制為基礎的排污許可制度為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建設城市污水處理設施;高度重視飲用水源的保護工作;正確處理好造紙工業發展與水污染防治的關系;正確處理水資源開發利用與水環境保護的關系。
污水處理廠擴建條件
污水處理廠升級擴建的方法很多,傳統的辦法是設計人員往往采用增加曝氣池,增大廢水在好氧池中的停留時間,用來彌補常規好氧法的不足。但是增大厭好氧池體積、加大曝氣池投資后,也難以解決常用好氧處理的缺陷,其原因主要也是春、夏、秋、冬等氣候條件,使污水溫度發生變化,以及污水中H2S、Cl-、NH3-N等因素影響,導致好氧微生物受到抑制最簡單的有效方法,是采用生物強化處理《微生物發生器》。。好氧微生物發生器采用三級發生、交替運行、逐級衍生、對數增長技術,能在24小時內發生72代不同種類的高密度優勢微生物菌群,這些高密度的微生物群在射流作用下釋放到曝氣池中,能迅速將水中的污染物分解成CO2和H2O,從而減少了曝氣池體積、大大降低了曝氣池投資,且不受春、夏、秋、冬等氣候條件、污水溫度變化,以及污水中H2S、Cl-、NH3-N等因素影響,是理想的厭氧強化處理設備。
隨著污水的凈化,水質的變清,水中生物需氧量訊速耗盡,大量的微生物因缺少BOD而失去存活的能源自滅,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未滅微生物變成自然界中魚類和浮游生物的佐餐和餌料。
微生物在富氧過程中降解、消化污染物的同時,脫除污水中的氮、去除污水中磷、消除污水中的味、吃掉污水中的淤泥,又加上有氧消化還能使污染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硝酸鹽、硫酸鹽變成微生物的生長養分,曝氣又可顯著加速降解消化,促進分解等過程。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