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污染主要有哪些?
來自長江和省內6大水系所攜帶的大量工農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中,使我省87%的近岸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基本已無I類海水,沿海特別是河口海水中無機氮和無機磷嚴重超標,海水中磷酸鹽合量在沿海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中排居首位。
近岸海底沉積物中氮、磷超標嚴重,成為海水二次污染的潛在危害源。另外,個別海域(如杭州灣和舟山海域)船舶排污及碰撞漏油,海上石油開采溢油等加劇了近岸海域的污染,有機污染和重金屬也對海水水質產生明顯的影響。
海洋災害頻繁——每年發生大小赤潮近20次
我省是風暴潮、赤潮等海洋災害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每年因臺風給我省海洋漁業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在數十億元以上。由于海水水質下降和富營養化,導致赤潮災害發生的頻率逐年上升,給我省的海洋經濟帶來巨大的損失,近年來,每年發生的大小赤潮災害近20次,年直接經濟損失達數億元。
圍海造地——許多珍稀瀕危野生生物絕跡,破壞生態
我省沿海灘涂資源359.04萬畝,主要分布在錢塘江和杭州灣兩岸,以及各海灣。由于不合理的圍海造地,使沿海自然灘涂濕地面積縮減,不僅破壞了多種鳥類的棲息地,也使重要的經濟魚、蝦、蟹和貝類生息、繁衍場所消失,許多珍稀瀕危野生生物絕跡,而且大大降低了灘涂濕地調節氣候、儲水分洪、抵御風暴潮、凈化地表徑流及護岸保田等的能力,同時改變了海區的水動力方向,加速了航道和港口的淤積。
海洋食物鏈已經遭到嚴重破壞——經濟魚類資源大幅度降低
隨著海洋開發話動的增多,海洋生態環境遭受破壞,使生物多樣性衰減,某些生物種類已近絕跡,傳統的經濟魚類資源大幅度降低,再也形不成漁汛,海洋食物鏈已經遭到嚴重破壞。東海生態系統中的主要經濟物種嚴重衰竭,整體結構發生顯著變異,系統內部自我調節的能力受到嚴重損害。
請勿將廢水和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海中
造成海水如此惡劣的污染源主要有陸上和海上兩大類。陸上污染源主要是工業污水、居民的生活廢水以及農田中使用的農藥通過河流流入大海,沿海企業和居民直接將污水和廢水排入海中。海上的污染源主要有船舶上和港口的油污和生活廢水,養殖場、海洋工程、海岸工程產生的污染。
為了使我們的海域不再受污染,省有關部門已經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對海域污染進行了治理。同時也提醒沿海的居民不要將廢水和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海中,出海的漁民應該把該回收的都要回收,而不要一丟完事。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