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噪音”該怎么檢測呢?
國標的做法是使用“聲極計”,讀取其A 計權聲級Leq值作為評價。一般距聲源1~1.5米測試。如果要求嚴格,在對不同的噪音,例如交通、鼓風機、小區、等的不同,測試的時間、頻度、距離、布點不同,要按照相應國標進行。聲極計現在已經全部袖珍化了。聲級計在把聲信號轉換成電信號時,可以模擬人耳對聲波反應速度的時間特性;對高低頻有不同靈敏度的頻率特性以及不同響度時改變頻率特性的強度特性。是最基本的噪聲測量儀器。
變電站噪音檢測的廠界范圍是多少?
1、戶外距離
距離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3.5 m 外測量,距地面高度1.2 m 以上。
2、噪聲敏感建筑物戶外
在噪聲敏感建筑物外,距墻壁或窗戶1 m 處,距地面高度1.2 m 以上。
3、噪聲敏感建筑物室內
距離墻面和其他反射面至少 1 m,距窗約1.5 m 處,距地面1.2 m~1.5 m 高
聲環境保護目標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
聲環境現狀調查的主要內容有:評價范圍內現有的噪聲源種類、數量及相應的噪聲級,評價范圍內現有的噪聲敏感目標及相應的噪聲功能區劃和應執行的噪聲標準,評價范圍內各功能區噪聲現狀,邊界噪聲超標狀況及受影響人口分布和敏感目標超標情況。
調查建設項目所在區域的主要氣象特征:年平均風速和主導風向.年平均氣溫.年平均相對濕度等。收集評價范圍內1:2 000~50 000地理地形圖.說明評價范圍內聲源和敏感目標之間的地貌特征、地形高差及影響聲波傳播的環境要素。
調查評價范圍內不同區域的聲環境功能區劃情況,調查各聲環境功能區的聲環境質量現狀。調查評價范圍內的敏感目標的名稱、規模、人口的分布等情況,并以圖、表相結合的方式說明敏感目標與建設項目的關系(如方位、距離、高差等)。
建設項目所在區域的聲環境功能區的聲環境質量現狀超過相應標準要求或噪聲值相對較高時,需對區域內的主要聲源的名稱、數量、位置、影響的噪聲級等相關情況進行調查。
有廠界(或場界、邊界)噪聲的改、擴建項目.應說明現有建設項目廠界(或場界、邊界)噪聲的超標、達標情況及超標原因[1] 。
調查方法
環境噪聲現狀調查的基本方法是收集資料法、現場調查和測量法。實際評價工作中,應根據噪聲評價工作等級相應的要求確定是采用收集資料法還是現場調查和測量法,或是兩種方法結合進行[2] 。
現狀監測
聲環境現狀評價導則對廠界噪聲的監測沒有規定監測頻次,但實際工作中需要對不同時段進行監測(晝間與夜間)以作現狀評價。項目完成后還需要按程序進行環保“三同時”驗收監洲.驗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運行。運行期間每年仍需進行廠界監測.一般來說有一到二次即可.此為常規監測。
監測布點原則
布點應覆蓋整個評價范圍.包括廠界(或場界、邊界)和敏感目標。當敏感目標高于(含)二層建筑時.還應選取有代表性的不同樓層設置測點。
評價范圍內沒有明顯的聲源(如工業噪聲、交通運輸噪聲、建設施工噪聲、社會生活噪聲等)。且聲級較低時.可選擇有代表性的區域布設測點。工程,應根據聲源種類采取不同的監測布點原則:
① 當聲源為固定聲源時.現狀測點應重點布設在可能既受到現有聲源影響,又受到建設項目聲源影響的敏感目標處,以及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標處;為滿足預測需要,也可在距離現有聲源不同距離處沒衰減測點。
② 當聲源為流動聲源.且呈現線聲源特點時,現狀測點位置選取應兼顧敏感目標的分布狀況、工程特點及線聲源噪聲影響隨距離衰減的特點,布設在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標處。為滿足預測需要,也可選取若干線聲源的垂線,在垂線上距聲源不同距離處布設監測點。其余敏感目標的現狀聲級可通過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標噪聲的驗證和計算求得。
③ 對于改、擴建機場工程.測點一般布設在主要敏感目標處。測點數量可根據機場飛行量及周圍敏感目標情況確定.現有單條跑道、二條跑道或三條跑道的機場可分別布設3~9,9~14或12~18個飛機噪聲測點,跑道增多可進一步增加測點。其余敏感目標的現狀機噪聲聲級可通:過測點飛機噪聲聲級的驗證和計算求得。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