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影響評價是怎么分類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規定,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的方法:
(1)按照評價對象,可以分為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兩類。
(2)按照環境要素,可以分為: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土壤環境影響評價,聲環境影響評價,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生態環境影響評價。
(3)按照評價專題劃分,可以分為:人體健康評價、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分析、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環境風險評價等。
(4)按照時間順序,可以分為:環境質量現狀評價、環境影響預測評價、規劃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
環境評估做完后,如企業需要增項,環評報告怎么辦
1、先找環保局。一般來說,環保局要求你們做環評,要出一個預審意見,大意就是XX公司XX項目按照國家環評法的有關規定要做環評。預審意見里面會告訴你們這個環評是做報告書還是報告表。書比較貴,表比較便宜。
2、然后拿著預審意見找一個有環評資質的單位做環評。
3、環評做完后,拿著環評報告到環保局,環保局會安排專家評審。評審會上會針對本項目的環評報告提出若干意見。會開完了,環評單位按照會議紀要修改,然后形成報批稿,你們再拿著報批稿去環保局,環保局就會給你們出具審批的文了。
而且一般三個月后,環保局會到你們那做驗收,主要是看環評報告里的環保措施有沒有做到位,驗收過了,就可以正式生產了。
擴展資料:
如何用環評參與宏觀調控
1 措施堅決?全國各地實行環境影響評價“一票否決”,凡是違反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劃不予審批,凡是不符合環境影響評價要求的建設項目不得實施。
2 機制創新?積極建立完善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機制,
2009年9月26日,國務院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做好本區域的產業規劃環評工作。未開展區域產業規劃環評、規劃環評未通過審查的、規劃發生重大調整或者修編而未經重新或者補充環境影響評價和審查的,一律不予受理和審批區域內產能過剩、重復建設行業建設項目環評文件。
3、2009年環評管理的新措施
分批審查減少程序對不同項目采取不同審查程序,及時召開專題會、常務會,進行審議。
便民高效縮短時間項目受理時間從原來的5天縮短為2天,項目審批會議的次數由原來每月一次調整為每月兩次,有些項目隨到隨批,為保增長做好有效服務。
分類評估簡化流程在確保環評質量的前提下,按項目的環境影響大小,實行分類評估、分類審查、分類確定時限,對“兩高一資”項目嚴格執行環評制度,從源頭上控制其過快增長,而對其他的環境影響相對較小的項目簡化項目評流程。
4 嚴格遵守“四個不批、三個嚴格”原則
國家對不符合環保法律的建設項目設置了“防火墻”。
“四個不批”,是指國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設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一律不批;
環境污染重,產品質量低,能耗、物耗消耗高,特別是污染物排放不能達標的項目一律不批;
環境質量不能滿足環境功能要求的,盡管項目經濟效益好,但是當地的環境質量已經不能滿足環境功能要求的,已經設有總量指標的項目一律不批;
建設項目如果位于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的項目一律不批。
“三個嚴格”,是指嚴格限制涉及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以及重要生態功能區的項目;
嚴格控制高耗能,就是產業開發中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項目審批,并且要堅決杜絕已被淘汰的項目以所謂技術改造、拉動內需為名義上項目;
嚴格按照總量控制的要求,把污染物排放總量作為區域、行業、企業發展的約束條件。
5 “區域限批”納入日常監管
所謂“區域限批”是指如果一家企業或一個地區,出現嚴重環境違法的行為,環保部門有權暫停這一企業或這一地區所屬或境內的除循環經濟類項目外的所有項目,直到它們的違規項目徹底整改為止。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