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環境影響評價有哪些類型?其主要內容各是什么?
1、環境影響登記表的主要內容
環境影響登記表只需建設單位簡單填報建設項目的基本情況。其內容包括項目內容及規模、原輔材料、水及能源消耗、廢水排放量及排放去向、周圍環境簡況、生產工藝流程簡述、擬采取的防止污染措施,以及登記表的審批意見。
2、環境影響報告表的主要內容:
(1)建設項目基本情況;
(2)建設項目所在地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簡況及環境質量狀況;
(3)評價適用標準;
(4)建設項目工程分析及項目主要污染物產生及預計排放情況;
(5)環境影響分析
(6)建設項目的防治措施及預期治理效果;
(7)結論與建議
以及預審意見(由行業主管部門填寫答復意見,無主管部門項目,可不填)、審批意見(由負責審批該項目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復)和下一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意見(不是審查小組)。
同時,報告表應附的附件包括:“立項批準文件”及“其它與環評有關的行政管理文件”;附圖包括:項目地理位置圖(應反映行政區劃、水系、標明納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
如果報告表不能說明項目產生的污染及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應進行專項評價。根據項目特點和環境特征,應選擇1~2項進行專項評價。
按照環評導則的要求,專項評價包括:①大氣環境影響專項評價②水環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③生態環境④聲環境⑤土壤⑥固體廢棄物。
3、環評報告書主要內容
根據《環評法》第17條和《建設項目環保管理條例》第8條規定: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包括下列必備內容:
(一)建設項目概況;
(二)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現狀;
(三)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預測和評估;
(四)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措施及其技術、經濟論證;
(五)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的經濟損益分析;
(六)對建設項目實施環境監測的建議;
(七)環境影響評價的結論。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設項目,還必須有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環境影響報告表和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內容和格式,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模具環境評估
模具技術員工資一般在4000-6000元,工作環境大多在車間,也有少數在辦公室工作。
最好是先學會模具裝配,更精通模具構造,再學會模具設計,以后不單在廠里能當師傅,還能承包或自己開模具廠,更有廣闊的空間。
什么是水環境評價
通常指的是水環境影響評價
評估水環境質量現狀情況,評價人類活動(主要是工業活動)對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等
關于環境影響評價的問題
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編寫的工作流程:
一、工作步驟
???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工作一般分為評價單位接受委托、收集信息、現場調查與環境監測、工程分析、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性論證、得出評價結論、編寫《環境影響報告表》、主管部門技術審查和行政審批等步驟(參見工作程序示意圖)。
二、工作內容
1、收集和確認下述與建設項目有關的評價依據
有關的環保法律、法規;
環境功能區劃和環境標準;
產業技術政策
建設項目立項等批復文件。
2、收集項目建設方面的資料和信息,主要包括:
建設項目名稱、地點及建設性質;
建設內容和項目組成;
產品構成、生產規模和生產工藝過程;
擬定的污染防治對策和措施。
4、調查了解建設項目所在區域的基本概況,主要包括:
自然環境概況;
社會環境概況;
城市規劃。
5、調查、監測與評價建設項目所在區域環境質量現狀,包括:
環境質量現狀;
環境敏感區域;
區域的環境特點及存在的主要環境。
6、對建設項目生產過程從環境保護的角度進行系統的分析,主要包括
對產生的污染物的產生量、排放量及變化情況進行定量核算和分析;
從原料、產品、生產設備、能耗、物耗和生產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量等方面分析建設項目的清潔生產水平;
分析項目與國家產業政策的符合性。
7、定量或定性地預測和評價建設項目對環境空氣、地表水和聲環境的影響范圍和程度。
8、對擬定污染防治對策和措施的有效性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進行分析論證,并提成改進措施或解決方案。
9、分析項目存在的環境風險,提出預防和應急措施。
10、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對項目建設的可行性做出結論
11、對上述工作成果進行整理、歸納、分析和總結,編制完成《環境影響報告表(送審稿)》送建設單位報環保局(或技術評估部門)進行審查。
12、根據環保局審查意見對《環境影響報告表(送審稿)》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后,編制完成《環境影響報告表(報批稿)》送建設單位報環保局進行審查最終的行政審批。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