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可以帶動哪些產業?
最近“垃圾分類”這個詞熱得不同以往,個中的原因大家知道。
首先,“垃圾分類”成為中國城市發展的積極信號。公開的消息披露,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根據規定,個人或單位未按規定分類投放垃圾都將面臨處罰。上海的有關措施體現了不同以往的嚴格與嚴厲,同時也發出這樣一種信號:“垃圾分類”最終將成為中國城市的一種標配,這種勢頭不會可逆。
個人認為:好的習慣堅持了,就是好的素質。當然,新的習慣養成,必須與舊有的惰性與習慣決裂,這需要有一個過程,有時甚而光靠自覺是行不通,于是需要社會的規則加以約束與推動。
垃圾分類是城市文化進步的一種表現。廢棄物帶來的危害程度有多大,很多人并不知曉,但它確確實實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健康,而通過垃圾分類,廢棄物的再利用價值進一步提升,而廢棄物所帶來的危害將進一步減弱。
日本人對待垃圾的態度值得全世界的國家學習,不僅有將自身產生的垃圾帶回家處理的習慣,而且嚴格執行著垃圾分類。在1997年再次修改《廢棄物處理法》后,日本的人均垃圾產生量終于見頂下行,其中最具效果的就是:加大對不法投棄的懲罰力度,不僅可以進行罰款,嚴重的甚而可處有期徒刑。
從目前上海的行動看,“垃圾分類”終于動真格的了。
其次,“垃圾分類”對一些產業的帶動是顯著的。這些產業或者跟垃圾的收集處置有關,或者跟垃圾的回收利用有關。
第一,分類垃圾的配套收集與轉運設備需求量將增多,相關產業或迎較大發展。目前國內生活垃圾并沒有大范圍的分類處理,一個小區,每一幢樓標配一兩個垃圾桶,收集所有類型的垃圾;而分類垃圾的收集,則是一組四個垃圾桶,進行垃圾的細分收集。所以對相關設備需求量,在一段時間內是有較大的需求,這對相關領域的設備廠商而言,是一個絕好的發展時機。
第二,再生資源回收再利用這個產業,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目前的再生資源回收再利用仍只是粗放型的發展,回收利用在生活垃圾處置總量中的占比偏小,隨著垃圾分類的推行,再生資源回收成本將進一步降低,利用率則將進一步提升,而產業本身的發展也將有可能出現規模化運作。據預測,未來國內將有兩成以上的生活垃圾進入再生回收環節。再生資源回收再利用這個產業,也會因“垃圾分類”的全面實施,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好機遇。
第三,濕垃圾的生化處置發展厭氧消化與好氧堆肥,這是肥料生產領域的新發力點。一般而言,以往垃圾焚燒的垃圾處置方式,推動垃圾發電與肥料生成。不過,垃圾焚燒最大的難點是廚余垃圾的處理,就是通常說的濕垃圾。通過垃圾分類,濕垃圾處理將不再以焚燒方式處置,可以通過生化處理生產肥料。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