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的三大階段?
一、節能的三大階段?
節能的三大途徑:技術途徑、結構途徑、管理途徑
1、技術途徑是通過技術進士來完成節能,初步估算,技術節能對“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實現的貢獻率大約有百分之40。
2、結構途徑:依靠產業結構調整,結構途徑對“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實現的貢獻率大約有百分之50到60。
3、管理途徑,依靠政府出臺節能降耗的相關措施、能源價格的政策標準等來實現節能降耗。總的來說,要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還需要政府實施更有效的措施,加強管理和監督,出臺更高的節能標準以及系統性政策。
二、節能減排包括哪些內容?
節能減排有廣義和狹義定義之分,廣義而言,節能減排是指節約物質資源和能量資源,減少廢棄物和環境有害物(包括三廢和噪聲等)排放;狹義而言,節能減排是指節約能源和減少環境有害物排放。
節能就是節約能源,減排就是減少排放。節能,就是盡量做好保溫、節電和節省其它能源浪費與損耗。減排,就是減少COD\BOD\SS等污染物的排放。 在西方知識界,一個頗為流行的觀點認為,“一種文明的進步、停滯或衰退,或者是人均能源消耗的增加、持平或減少;或者是能源開發利用效率的提高、持平或下降;或者是能源開發利用對環境和社會造成的沖擊的減少、持平或增加”。這段文縐縐的話,有著沉甸甸的涵義。它試圖說明,“文明的果實掛在能源的藤上”,能源開發利用的副作用足以影響文明的進程。
嚴峻的“節能”形勢之外,“減排”重任的完成也不容樂觀。事實上,依據當前的經濟增長慣性,我國對化石能源的需求還會不斷增長,企業或機構的排放量也很難立馬降低。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現有的發展模式已無法回應二氧化碳減排的壓力。因此,要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和企業品牌,我們就必須勇于承擔相應的具有約束力的減排責任,而這不可避免地需要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嚴格控制企業的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淘汰落后的生產能力。
節能減排項目有:
1、以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現有設施升級改造、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為重點,提升脫氮除磷能力。
2、以制漿造紙、印染、食品加工、農副產品加工等行業為重點,繼續加大水污染深度治理和工藝技術改造。
3、推進脫硫脫硝工程建設。
4、開展農業源污染防治。
5、控制機動車污染物排放。而節能減排出自于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維護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必然要求。
一般就是節油和尾氣處理這兩個方面
我們的這兩個都有,節能減排就是節約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污染物排放。
節能減排包括節能和減排兩大技術領域,二者有聯系,又有區別一般地講,節能必定減排,而減排卻未必節能,所以減排項目必須加強節能技術的應用,以避免因片面追求減排結果而造成的能耗激增,注重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均衡。
節能減排指的是減少能源浪費和降低廢氣排放。 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維護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必然要求。
好想加分啊
節能減排指的是減少能源浪費和降低廢氣排放。 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維護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必然要求
三、節能減排的緊迫性與重要性是什么?十一五計劃中的相關指標是什么?
節能減排的緊迫性與重要性-----當前,全國節能減排面臨的形勢仍然相當嚴峻。去年全國沒有實現年初確定的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目標,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節能減排工作的難度。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任務,今年是關鍵。今年的節能減排任務完成得好,可以為今后幾年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完成得不好,就會增加以后三年的工作壓力。從一季度看,工業特別是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增長過快,同時,節能減排工作中存在認識不到位、責任不明確、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實、協調不得力等問題。這種狀況如果不及時扭轉,今年節能減排就難以取得明顯進展,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的難度就更大。 節能減排既是一項現實緊迫的工作,又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關鍵在于加強領導,狠抓落實。不抓落實,再完善的方案也是一紙空文,再明確的目標也難以實現,再好的政策也難以發揮作用。 抓好落實,首先要統一思想認識。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統一到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上來,統一到中央關于節能減排的決策和部署上來。要正確處理經濟增長速度和節能減排的關系,真正把節能減排作為硬任務,使經濟增長建立在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礎上。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