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有幾家碳排放交易所?
一、全國有幾家碳排放交易所?
共有九家,包括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深圳碳排放權交易所、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海峽股權交易中心
二、碳交易要開戶,碳交易一般可以在哪里開戶?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有限公司承擔全國碳排放交易系統。投資者可登錄上海環節能源交易所官方網站開戶,或按要求下載交易軟件提交申請。審核合格后,開戶領取座位號、綁定銀行卡、網上銀行簽約等操作。碳交易主要采用協議轉讓、單向競價或其他符合規定的交易方式,包括上市協議交易和大宗協議交易,上市協議的交易時間為每周上午9:30-11:30;下午13:00-15:00;大宗協議交易的交易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3:00-15:00;單向競價的交易時間由交易機構另行公布。
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承擔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投資者可以登錄上海環節能源交易所官網開戶,也可以下載交易軟件按要求提交申請,通過審核后再開戶領取席位號、綁定銀行卡、網銀簽約等操作后。碳交易主要采用協議轉讓、單向競價或其他符合規定的交易方式,包括上市協議交易和大宗協議交易,上市協議的交易時間為每周上午9:30-11:30;下午13:00-15:00;大宗協議交易的交易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3:00-15:00;單向競價的交易時間由交易機構另行公布。
提前提交開戶申請表:首先需要登錄當地碳排放交易中心網站,下載開戶信息,填寫開戶申請表,然后打印并蓋章掃描件和word將郵件附件發送到官方郵箱,具體郵箱信息可在官網查詢。辦理開戶手續:攜帶相關許可證原件及復印件、填寫并簽署的交易服務協議及文件到當地碳排放交易中心開戶。完成開戶:工作人員對我們的信息和交易風險評估問卷進行初步審查。如果通過,碳排放注冊系統和交易系統
天津碳排放交易所、上海能源環境交易所、深圳排放交易所、廣州碳排放交易所、湖北碳排放交易中心、重慶碳排放交易中心等7家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的碳排放交易所。預計全國碳市場建設初期配額分配仍將相對寬松,全國碳市場短期內將相對寬松“碳中和”其作用可能相對有限。但從長遠來看,形成的碳排放交易機制可以成為政府強大的氣候政策工具,也可以促進市場參與者將碳中和目標納入自身發展的中長期戰略規劃。
需要登錄當地的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的網站,然后下載開戶資料,并填寫申請表,將申請表打印之后發送到官方的郵箱當中,然后帶好自己的身份證件以及復印件和相關的材料,到當地的碳排放權交易中心進行開戶就可以了。
你可以去上海環節能源交易所。你在這個官網上進行開戶,然后也可以下載交易軟件。
你可以在各大碳交易所的官網里面進行申請,然后選擇個人開戶。
三、有誰知道碳交易?
碳交易,即碳排放權交易,起源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
人類對化石燃料,無節制的開采使用,大規模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導致地球氣候變化。
為了控制這種無節制的大規模排放,經過艱苦的談判,
全球100多個國家共同簽署了旨在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遏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
《京都議定書》規定了發達國家的減排義務,同時提出了三個靈活的減排機制:
CDM、JI、ETS碳交易。可見碳交易是其中之一。
ETS具體說,就是每年給一個國家,一家公司,發放一個碳排放指標。
(配額,限制每年只能排放多少噸二氧化碳)。
如果某公司節能減排,這個指標沒用完,剩余的部分可以拿到國際市場上交易變換成現金;
相反,如果某公司碳排放超過配額,超過的部分,你要用資金到國際市場去購買排放權。
于是,碳排放成了一個公司的資產負債表的一部分。
碳排放權交易,目前比較成熟、規模最大的是,歐洲的EU-ETS交易系統,它有一全套的交易規則。
近幾年,中國相繼成立多家以節能減排為目的的環境交易所。
北京環境交易所,也制定了自己的碳交易規則--熊貓標準。
四、哪里可以找到中國各大碳排放交易所的交易情況
碳排放交易所的交易目前國內剛剛起步,有些城市已經建立交易評估及交易平臺,有些還在準備之中,給你幾個網址,那里有些相關的信息你可以去了解一下。
天津排放權交易所
深圳排放權交易所
中國環境能源交易網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
五、碳交易在中國的現狀是怎樣的
碳交易在中國的現狀:
全國碳交易市場啟動在即
自2011年我國確定7個碳交易試點、進入碳交易元年起,碳交易市場在不斷成熟,發展在提速。按照時間表,全國統一碳市場有望在2017年正式啟動。業界普遍認為,隨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啟動,未來需要讓更多企業參與到碳排放交易中,企業二氧化碳排放的數據也需要更加準確。
按照目前的時間表,全國統一碳市場將于今年啟動。所謂碳交易,即碳排放權交易是給企業排放設定上限,通過配額交易降低減排成本的重要制度。也就是,通過市場機制而非行政命令的方式,使節能降碳工作的成本由全社會共同分擔。當前,中國碳市場配額分配將以基準線法為主,鼓勵減排的政策工具必須從行政命令型、財稅鼓勵型向市場型轉變。
早在2011年10月,國家發改委批準北京、上海、天津、湖北、重慶、廣東、深圳等七個地方開展碳交易試點。2013年6月,深圳率先啟動了碳交易,拉開了中國碳市場的帷幕。根據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區域性碳排放權交易體系要向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順利過渡,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這一市場啟動運行后,將成為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場當中規模最大的市場。
到2020年力爭建成制度完善、交易活躍、監管嚴格、公開透明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實現穩定、健康、持續發展。與此前涵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交易范圍不同的是,除了電力、水泥、電解鋁三大行業外,他5個行業等后續條件成熟時逐步納入。“目前,電力、水泥、電解鋁3個行業已公布碳配額分配方案,將率先進入碳交易市場。”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