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開始實施了嗎?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月20日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將于近期印發實施。《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標本兼治,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區域為重點,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強化區域聯防聯控,狠抓秋冬季污染防治,統籌兼顧、系統謀劃、精準施策,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據介紹,我國當前大氣環境形勢依然嚴峻。長期以來粗放式發展積累的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公路運輸為主的交通運輸結構,以及大量裸露地面存在的用地結構,對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構成了重大挑戰。
趙英民表示,《三年行動計劃》的總體思路是“四個四”,即突出四個重點、優化四大結構、強化四項支撐、實現四個明顯。突出“四個重點”,即重點防控污染因子是PM2.5,重點區域是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和汾渭平原,重點時段是秋冬季,重點行業和領域是鋼鐵、火電、建材等行業以及“散亂污”企業、散煤、柴油貨車、揚塵治理等領域;優化“四大結構”,就是要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強化“四項支撐”,就是要強化環保執法督察、區域聯防聯控、科技創新和宣傳引導;實現“四個明顯”,就是要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
成都國六排放標準什么時候實施?
2019年7月1日起,提前實施國六排放標準。
在《四川省打贏藍天保衛戰實施方案》中明確了接下來的作戰計劃,將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以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三大區域為主戰場,堅持質量導向、系統防治,科學管控、精準施治,聯防聯控、社會共治,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并確立了“到2020年,全省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年均濃度比考核基準年(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83.5%,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2015年下降25%以上”的目標。
企業管控 首劃重點區域
根據實施方案,四川首次對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進行劃分,共涉及成都、自貢、瀘州、德陽、綿陽、遂寧、內江、樂山、南充、宜賓、廣安、達州、雅安、眉山、資陽等15市。
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有何不同?按照要求,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將實行更加嚴格的產業準入、環保標準、環境監管制度,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加強聯防聯控。同時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努力形成與大氣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發展格局、城市格局。
作為藍天保衛戰的一個主要戰場,機動車污染也將成為主攻對象。值得關注的是,在全面實施機動車國五排放標準基礎上,2019年7月1日起,提前實施國六排放標準,推廣使用達到國六排放標準的燃氣車輛。在全面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油、柴油,國四標準普通柴油基礎上,加快普通柴油品質升級步伐,按國家要求全面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停止銷售低于國六標準的汽柴油,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軌”,成都、自貢、瀘州、德陽、綿陽、遂寧、內江、樂山、南充、宜賓、廣安、達州、雅安、眉山、資陽等 15市將提前實施。同時,推廣新能源汽車,在成都等重點城市的公交、景區、物流、環衛等領域逐步使用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汽車。
完善體系 實現7天預報
在空氣質量預測研判方面,將完善監測預報預警體系,充分整合各方數據信息和研究資源,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提高對不利氣象條件預測的準確性,強化省市間、城市間、部門間的會商分析,完善專家指導機制,實現對城市空氣質量變化趨勢、污染天氣過程的科學研判。四川將提高空氣質量預警預報能力,實現以城市為單位的7天預報,開展空氣質量中長期趨勢預測。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四川省打贏藍天保衛戰等九個實施方案的通知》解讀一
省政府近日印發四川省打贏藍天保衛戰等9個實施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門加大力度、加快治理、加緊攻堅,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標志性重大戰役。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實施方案,四川首次對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進行劃分,共涉及成都、自貢、瀘州、德陽、綿陽、遂寧、內江、樂山、南充、宜賓、廣安、達州、雅安、眉山、資陽等15市。
記者了解到,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具體劃分如下:
成都市:全域
自貢市:全域
瀘州市:江陽區、龍馬潭區、納溪區、瀘縣全域
德陽市:全域
綿陽市:涪城區、游仙區、安州區、江油市、三臺縣全域
遂寧市:船山區、安居區、蓬溪縣、大英縣全域
內江市:全域
樂山市:市中區、五通橋區、沙灣區、峨眉山市、犍為縣、井研縣、夾江縣全域
南充市: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全域
宜賓市:翠屏區除李端鎮、牟坪鎮外的區域,南溪區全域,敘州區除商州鎮、龍池鄉、鳳儀鄉、雙龍鎮外的區域,江安縣全域,高縣慶符鎮、文江鎮、勝天鎮、月江鎮
廣安市:廣安區、前鋒區全域
達州市:通川區全域,達川區除陳家鄉、罐子鄉、渡市鎮外的區域
雅安市:雨城區、名山區全域
眉山市:東坡區、彭山區、仁壽縣、丹棱縣、青神縣全域
資陽市:雁江區全域
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有何不同?按照要求,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將實行更加嚴格的產業準入、環保標準、環境監管制度,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加強聯防聯控。同時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努力形成與大氣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發展格局、城市格局。
此外,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將實行動態評估調整。同時為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四川還將提高空氣質量預警預報能力,實現以城市為單位的7天預報,并開展空氣質量中長期趨勢預測。
實施方案提出,接下來四川將以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三大區域為主戰場,堅持質量導向、系統防治,科學管控、精準施治,聯防聯控、社會共治,不斷改善大氣質量。
到2020年,全省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年均濃度比考核基準年(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83.5%,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2015年下降25%以上;全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削減16%、16%、5%以上。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