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了,如何預防
防止感冒小竅門
感冒的原因除了季節交替外,與自身免疫能力下降不無關系。盡管許多人患的是普通感冒而非流感,但感冒的困擾--鼻塞、流鼻涕、咳嗽……卻時時刻刻影響著你我他。又由于普通感冒是由多達二百種以上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所以它沒有疫苗可用。如何治療或預防普通感冒呢?只有靠自己了。
吃維生素增抵抗力
維生素E可以增強免疫能力,我們的食物中肉類和烹調油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而經常吃素的人,維生素E的攝入量經常會不足,每天可加服一定量維生素E膠囊,維生素E在人體內貯存的時間比較短,所以要每天服用,它除了能延緩細胞老化、減輕疲勞、供給體內氧氣,還能抵御大氣污染,保護肺臟。另一種同樣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維生素C,已證實有治療和預防普通感冒的作用,能預防濾過性病毒和細菌的感染,并增強人體免疫系統功能。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非常多,如柑橘類、莓類、綠葉蔬菜、蕃茄、菜花、馬鈴薯、胡椒等,不過烹調、高溫、光、氧氣以及吸煙都會“殺死”維生素C,所以要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能生吃的盡量生吃,并且服用避孕藥的人、居住在都市里污染環境的人、維生素C一般在胃里經過2~3小時后排出體外,人體血液中經常保持高濃度的維生素C非常重要。
勤洗手 少摸臉 離“感冒”遠一點
關于冬季空氣污染的建議
老百姓照顧好自己就好了,下面是減少室內污染的措施。 一、增加室內換氣頻度是減輕污染的關鍵性措施。冬季每天至少早、午、晚開窗 10分鐘左右。教室、影劇院、車廂、商店等人群聚集的場所,尤應注意加強通風換氣。 二、在居室及工作、學習的房間內絕對戒煙。 三、用煤、木柴等取暖的家庭,要經常檢修爐灶,保持通風良好,嚴防不完全燃燒。 四、講究廚房里的空氣衛生。每次烹飪完畢必開窗換氣;在煎、炸食物時,更應加強通風。油煙污染對人體危害尤甚,如能安裝廚房排油煙機更好。 五、正確使用家庭化學劑。用化學劑時應開窗,用后不可馬上關窗,至少應開窗換氣半小時。 六、盡一切可能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天氣好的節假日,全家人應走出家門,到大自然中去。對久居室內的老、弱、病、殘及幼兒,更應為他們安排一定的戶外活動時間。慢性病人,尤其是癱瘓在床、二便不能自理的病人,本身就是重要的室內污染源,反過來又是首要的受害者。因此,對這類病人必須加強護理和衛生照顧,勤洗勤換衣服和被褥,并注意經常開窗換氣。 七、在室內擺放一些花卉植物。要消除或減輕“裝修綜合癥”給人們身體帶來的危害,在室內養些花卉植物也是非常有效的。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以蘆薈、吊蘭、長青藤、菊花、鐵樹、龜背竹、天竺葵、萬年青、百合、月季、薔薇、杜鵑、虎尾蘭等為最佳。 其中,蘆薈、吊蘭、鴨躍草可吸收甲醛;菊花、長青藤、鐵樹可吸收苯;菊花、萬年青可吸收三氯乙烯;月季、薔薇、龜背竹、虎尾蘭可吸收 80%以上的多種有害氣體;杜鵑花可吸收放射性物質;天竺葵、檸檬含有揮發油類,有顯著的殺菌作用。 (轉)
秋天空氣太干~!應該如何預防疾病???
秋天,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講究秋令衣食住行的衛生,有利于預防疾病保障身體健康。
衣服方面:初秋,氣溫逐漸下降,宜穿素裝薄衣。俗話說:“春捂秋凍”,適當地“凍凍”,可增強皮膚的耐寒力。中秋以后,氣溫降低,宜及時增添衣服、被褥,以免受涼感冒,胃病復發。
飲食方面:首先宜潤。秋季以后,降雨少,空氣干燥,易引起咽干、鼻燥、膚澀等“燥癥”,故應多飲開水、淡茶、菜湯以及牛奶等飲料,還應多吃些蘿卜、番茄、豆腐、銀耳、梨、柿子等,這些食物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功效。其次宜補。深秋季節,人體精氣開始封藏,進食補品易吸收藏納,有助于增強身體素質。此期間可適當多吃雞肉、牛肉、豬肝、魚肉以及大棗、蓮子等。另外,秋季要注意飲食衛生。秋季室外涼爽,室內溫熱,最宜蚊蠅繁殖,蒼蠅是腸炎、痢疾等疾病的傳播體,人體吃了被蚊蠅污染的食物后極易引起腸道傳染病。
居住方面:深秋季節,氣候較冷,夜間睡覺要關好門窗,入睡后腹部要蓋一些衣被,以防腹部受涼,誘發感冒、腹瀉。秋季要避免熬夜,每晚要保證6—8小時的睡眠時間,使機體有較強的免疫力。
活動方面:金秋時節,景色迷人,是人們戶外活動、鍛煉和旅游的黃金季節,早晨到公園做操、打拳、散步、跑步等適量的體育鍛煉,對人體健康大有益處。秋季氣候涼爽,不冷不熱,工作效果最佳,但也應避免長期超負荷勞動,經常加班加點,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引發帶狀皰疹、急性蕁麻疹及其他舊病的復發。
秋冬來臨,季節交替,氣候多變,尤其是經常有冷空氣來襲,大氣環流的峰面活動頻繁,是許多慢性疾病的誘發因素。市民應注意日常保健,預防疾病發生。
哮喘好發于10月,在夏秋交替之際,由于天氣多變,草本花粉多,變態反應原食物多,過敏性哮喘的發作較多,支氣管哮喘也容易復發。因此哮喘患者應注意保暖,預防接觸過敏原,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同時結合藥物治療,防止復發。
寒冷是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大敵。隨著秋冬季節來臨,冷空氣不斷南下,常常出現氣溫驟降,會使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本已狹窄的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血流減緩,血量減少,引起動脈痙攣,誘發心絞痛、急性心機梗塞、中風等疾病。因此在季節交替、冷空氣來臨時,應及時添衣保暖,適當進行御寒鍛煉,合理調節飲食起居,不吸煙酗酒,不過度勞累。尤其是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定期檢查,按時服藥,控制病情。
進入秋天,天氣寒冷干燥,對于糖尿病人易受各種外感疾病侵襲,加重病情。因此糖尿病人在秋季應注意飲食調節,適當增加營養,補充水分,提高自身抵抗能力。
此外,秋季氣候多變也是消化性潰瘍、急性腸胃炎、便秘、小兒腹瀉等胃腸道疾病的多發季節。干燥的氣候還容易引發和加重慢性咽炎。因此改善環境、飲食衛生,加強自我防護十分重要。
秋季天氣由暖轉涼,熱、燥、寒氣候皆有,市民應高度重視防病保健,隨時注意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調節飲食,加強鍛煉,提高抗病能力。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