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的大氣污染防治和脫貧兩大攻堅戰,紀檢干部應該怎么做
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戰,是近年來在全國開展的大規模的專項活動,市紀委要求各紀檢監察干部要嚴明工作紀律,嚴格遵守各項紀律規定,敢于監督,嚴肅查處在大氣污染防治和脫貧攻堅工作中敷衍了事、弄虛作假、政策舉措不落實、工作走形式,溝通協調不到位等違紀違紀問題。
一、完善扶貧項目資金監督管理機制,嚴肅懲處違紀違法行為,使扶貧資金在陽光下運行,真正做到精準扶貧,確保扶貧政策落實。落實項目資金的縣市區相關部門和鄉鎮、村級組織,是扶貧項目資金被虛報冒領、截留私分、揮霍浪費的高風險部門,必須加強監管。發改、財政、審計、扶貧開發等部門要經常對扶貧項目資金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做到防患未然。
二、紀檢監察干部還要積極投身于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做‘攻城拔寨’的開路先鋒,為打贏攻堅戰提供堅強的紀律保障。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對大氣污染領域和扶貧領域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打招呼,早提醒,早處理。加大監督檢查和問責力度,把壓力層層傳導下去,把責任壓實到基層。
健全防治污染長效機制,運用技術手段做好污染源分析,找準問題的癥結。大氣污染防治的宣傳教育也需要常態化,不但要提升企業、群眾的環保意識,更要將企業的環保動態隨時公示于眾,接受群眾監督,只有實現源頭防、末端治與全程管的有機結合,才能根治污染。
關于石家莊市委書記邢國輝圍繞"三年"作出治霾新承諾是什么情況?_百度...
大氣污染是石家莊的心腹大患。在2014年全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排名中,石家莊列倒數第二,2015年列倒數第八。去年,邢國輝曾表示,“力爭三年退出全國重點監測城市后十名”。
面對2016年排名再次跌落倒數第二的現實,他反復強調,之前對大氣污染治理的“長期性”認識不足。在今年兩會上,他圍繞“三年”這個詞作出了新的承諾。
具體如下:
據介紹,去年石家莊市壓減鋼鐵產能100萬噸,淘汰燃煤鍋爐977臺,實現工業減煤147萬噸,散煤壓減62萬噸,完成了5家工業污染企業的搬遷,取締持證礦山32家,完成9處礦山修復綠化,全市人工造林70萬畝,封山育林120萬畝。
同時,石家莊市針對2016年9月下旬以來的多次重污染天氣,實施了史上最嚴的大氣污染防治措施,開展了為期45天的“利劍斬污”行動:對火電企業實行以熱定電,減少發電量1.4億度;停限產工業企業1543家;實行朝九晚五的錯時上下班制度,機動車全天單雙號限行等措施。
但大氣質量向好的趨勢并不明顯。去年,石家莊市的大氣污染指數不降反升,在全國重點監測城市中的排名,由2015年的倒數第八跌回到了倒數第二。2017年前兩個月,PM2.5的濃度更是較去年同期上升了64.4%。
在邢國輝看來,石家莊2016年大氣污染治理情況不理想,有客觀方面的原因,但“主要還是主觀努力不夠”。
在網上檢索“石家莊市2017”,出現的第一條搜索提示便是《石家莊市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顯示,該市在2017年的目標是PM2.5年均濃度下降20.2%,PM2.5年均濃度降至79 g/m 。
據查,79 g/m 這個數字,相比于河北省環保廳廳長陳國鷹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出的力爭全省PM2.5年均濃度降至66 g/m 的目標要落后一些。
邢國輝反思認為,之前對大氣治理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認識不足,對大氣污染的規律掌握不夠,缺乏頂層設計,措施不夠精準,管理還有不少漏洞和盲區,責任和壓力傳導不夠。此外,小散亂污企業整治不到位,重污染天氣應急不到位的問題也很突出。
為了實現《方案》中的目標,邢國輝表示,2017年首先要遵循科學治霾的路徑:摸清污染底數,深入細致地開展污染源的排查工作,初步制訂出工業園區布局調整和企業搬遷規劃、燃煤壓減規劃、礦山關閉復綠和西部太行山綠化規劃、農業轉型和綠色發展規劃,以及大氣環境限期達標規劃。
邢國輝談到,大氣污染治理推進到這個程度,“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在具體治霾措施上,他提出,1834家工業企業3年內將調整退出,并推進770多家工業企業錯峰生產。此外,還將利用3年時間關閉有證礦山59家,并對476家礦山實施復綠。
此外,《方案》還顯示,石家莊市“將目前的3830萬噸水泥產能,再壓減1000萬噸以上”的目標也是以3年為期。
邢國輝在大會上第二次發言時表示:“說實在的,我們想讓老百姓有更多的幸福獲得感,這么大的霧霾,我們心里也非常沉重。”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