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3個市長因大氣考核不合格被約談?
5月3日,生態環境部通報了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秋冬季環境空氣質量目標完成情況,其中有20城考核結果為優良,河北省邯鄲市、山西省陽泉市和晉城市考核不合格。值得注意的是,邯鄲市市長是繼去年8月之后第二次被公開約談。
生態環境部同時致函山西、山東、河南三省政府,啟動實施量化問責工作。要求對晉城市分管副市長及三省四縣市政府分管副市長、副縣長實施量化問責,并要求于2018年6月15日前完成問責工作。
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透露,“在接下來的環境問題整改過程中,還會對整改不力的地方責任人開展問責,也會根據專項督察發現的問題進行追責。目前,生態環境部正抓緊研究制定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很快就會出來。下一步大氣污染治理關鍵在產業、能源、交通運輸三大結構的調整和優化?!?/p>
根據《通報》,京津冀及周邊有11城(廊坊、保定、北京、德州、石家莊、鶴壁、新鄉、衡水、安陽、唐山、天津)考核結果為優秀,濱州、聊城、濟南、長治、淄博、焦作、邢臺、滄州、太原等9城良好。濮陽、鄭州、開封、菏澤、濟寧等5城合格,邯鄲、陽泉、晉城等3城不合格。
從總體考核結果來看,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2+26”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78微克/立方米(μg/m3),同比下降25.0%,重污染天數為453天,同比下降55.4%,均大幅超額完成《攻堅方案》提出下降15%的改善目標。
其中,“2+26”城PM2.5平均濃度最低的3城依次是――北京、廊坊和天津,分別為53μg/m3、58μg/m3和63μg/m3;濃度最高的3城依次是――邯鄲、邢臺和安陽,分別為102μg/m3、97μg/m3和96μg/m3。重污染天數最少4城依次是――廊坊、長治、濟南、陽泉,分別為5天、6天、8天、8天;重污染天數最多的3城依次是――邯鄲、安陽和石家莊,分別為32天、30天、30天。
新時期工程建設技術與工程管理有哪些新發展
為了適應建設工程項目大型化、項目大規模融資及分散項目風險等需求,建設工程項
目管理呈現出集成化、國際化、信息化趨勢。
(1)項目管理集成化。在項目組織方面,業主變自行管理模式為委托項目管理模
式。由項目管理咨詢公司作為業主代表或業主的延伸,根據其自身的資質、人才和經
驗,以系統和組織運作的手段和方法對項目進行集成化管理。包括項目前期決策階段
的準備工作,協助業主進行項目融資,對技術來源方進行管理,對各種設施、裝置的
技術進行統一和整合,對參與項目的眾多承包商和供貨商進行管理等。尤其是合同界
面之間的協調管理,要確保各合同方之間的一致性和互動性,力求項目全壽命期內的
效益最佳。
在項目管理理念方面,不僅注重項目的質量、進度和造價三大目標的系統性,更加強
調項目目標的壽命周期管理。為了確保項目的運行質量,必須以全面質量管理的觀點控
制項目策劃、決策、設計和施工全過程的質量。項目進度控制也不僅僅是項目實施(設
計、施工)階段的進度控制,而是包括項目前期策劃、決策在內的全過程控制。項目造
價的壽命周期管理是將項目建設的一次性投資和項目建成后的日常費用綜合起來進行控
制,力求項目壽命周期成本最低,而不是追求項目建設的一次性投資最省。
(2)項目管理國際化。隨著經濟全球化及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我國的跨國公司
和跨國項目越來越多,我國的許多項目已通過國際招標、咨詢等方式運作,我國企業走
出國門在海外投資和經營的項目也在不斷增加。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我國的行業壁
壘下降,國內市場國際化,國內外市場全面融合,使得項目管理的國際化正成為趨勢和
潮流。
(3)項目管理信息化。伴隨著網絡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項目管理的信息化
已成為必然趨勢。歐美發達國家的一些工程項目管理中運用了計算機網絡技術,開始實
現項目管理網絡化、虛擬化。此外,許多項目管理單位已開始大量使用項目管理軟件進
行項目管理,同時還從事項目管理軟件的開發研究工作。借助于有效的信息技術,將規
劃管理中的戰略協調、運作管理中的變更管理、商業環境中的客戶關系管理等與項目管
理的核心內容(造價,成本、質量,安全、進度,工期控制)相結合,建立基于Internet
的工程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已成為提高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