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救治原則? 醫療點設置原則?
一、醫療救治原則?
原則:
(1)先復后固:先進行心肺復蘇,再固定骨折;
(2)先止后包:大出血時先采取一切辦法止血,再消毒創口進行包扎;
(3)先重后輕:優先搶救危重傷,后搶救輕傷員;
(4)先救后送:對生命體征不穩定者,轉運途中可能有危險,應先搶救再后送;
(5)急救與呼救并重:批量傷員,緊急救治的同時,呼喚支援;
(6)搬運與醫護一致:醫護和搶救應在任務要求一致、協調步調一致、完成任務一致的情況下進行。
二、醫療點設置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以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服務體系,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醫療機構設置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公平性原則。
(二)整體效益原則。
(三)可及性原則
(四)分級醫療原則。
(五)公有制主導原則。
(六)中西醫并重原則。
三、??漆t療服務原則?
醫療服務質量管理八項原則,即:以顧客為關注焦點;領導作用;全員參與;過程方法;管理的系統方法;持續改進;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與供方互利的關系
四、醫療保密原則的條件?
醫療保密制度
1、醫務人員應尊重患者的人格,對于病人為治療向醫務人員傾訴的隱私要給予保密,不得隨意散布、談論。
2、治療中若涉及到病人隱私,要向上級醫師請示,在討論研究治療方案時,要注意方式方法。
3、醫生要尊重患者對自己的病情、診斷、治療的知情權利,在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時,應向患者作必要的解釋。
4、如因保護性醫療措施不宜向患者本人說明情況的,應將有關情況通知患者家屬,并在病歷中詳細記錄。
五、醫療廢物的收集原則?
醫療廢物收集原則專人。專車。專門地點消耗
六、醫療廢物的運送原則?
一、運送人員每天下午4時30分從各科室將分類包裝的醫療廢物從高樓層到低樓層的路線從樓梯走道送至垃圾貯存間,并鎖好門窗。
二、運送人員在運送醫療廢物前,應當檢查包裝物或者容器的標識、標簽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將不符合要求的醫療廢物運送至垃圾貯存房。
三、包裝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廢物污染時,應當對被污染處進行消毒處理或者增加一層包裝。
四、運送人員在運送醫療廢物時,應當防止造成包裝物或容器破損和醫療廢物的流失、泄漏和擴散,并防止醫療廢物直接接觸身體。
五、運送醫療廢物應當使用防滲漏、防遺撒、無銳利邊角、易于裝卸和清潔的專用運送工具。
六、每天運送工作結束后,應當用含氯消毒液(有效氯濃度>1000ppm/L)對運送工具(推車及容器)進行擦拭或浸泡,運用醫療廢物的專用車不得運送其他物品。 運送人員每天16:30包裝的醫療廢物從各部分的分類從高樓層較低樓層的路線,從樓梯走道發送的垃圾存儲,并鎖住的門和窗戶。 運輸人員在運輸醫療廢物,應檢查包裝或容器的標識,標簽和密封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醫療廢物不得運至廢物貯存室。 污染包裝在一個額外的層的外表面上,要消毒的包裝材料或容器傳染性廢物污染。的的 運輸人員在運輸醫療廢物的防止造成損失,損壞的包裝或容器及醫療廢物泄漏和擴散,并防止直接接觸醫療廢物的身體。 5運輸醫療廢物應當使用防滲漏,防遺撒,無尖角,容易處理和清潔的專用運送工具。
特殊用途車輛不得 六,結束后的每日交付的含氯消毒劑(氯濃度> 1000PPM / L),可用于擦拭或浸泡運送工具(車和容器),使用的醫療廢物運輸其他物品。
七、醫療器械指導原則?
是有效性和安全性。醫療器械指導原則可分為:醫療器械軟件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醫療器械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醫療器械產品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指導原則包括:適用范圍、注冊申報資料要求、審查要點、注冊單元劃分、臨床評價要求、說明書要求等內容。
八、醫療耗材合理使用原則?
1.一次性醫療器械用品的購入嚴格把關
在購入一次性醫療器械用品之前,由使用科室寫出書面申請報告,再由院內集中采購辦公室組織審查審核,查看生產廠家三證是否齊全,生產廠家必須是國家認定的。最后由醫療設備科統一購進。醫院采購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必須從取得省級以上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頒發《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和衛生行政部門頒發衛生許可批件的生產企業或取得《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的經營企業購進合格產品;進口的一次性導管等無菌醫療用品應具有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做到購進、入庫、出庫嚴格把關,確認后方可發放使用。
2.一次性醫療器械用品保存、出庫嚴格把關
購進的一次性醫療器械用品是否與合同一致,三證相符,由保管人員驗貨后入庫保存。按廠家生產日期、品名、貨架層層分類放置。貨架離地面20 cm,離墻面10 cm,保持室溫18 ℃~20 ℃。產品購進后,索要生物檢測報告,查證無誤后方可發放臨床使用。發現包裝有漏氣、破損不可發放使用。并及時與有關部門聯系更換或中止合同。
3.嚴格執行一次性醫療器械用品使用衛生標準
無菌產品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消毒醫療產品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細菌數≤20 cfu/m3。
4.供應室對購進的一次性醫療器械用品認真記錄
每次一次性醫療器械用品進貨的時間、生產廠家、規格、型號、生產批號、滅菌批號、失效日期、廠家提供的每批次的生物檢測報告,及使用科室、發放人、科室負責人簽字登記,確認無誤方可發至臨床使用,使一次性醫療器械用品的使用具有可追溯性,從而更能保障醫療安全。供應室根據臨床需要以小包裝的形式定額發至病區。
5.一次性醫療器械用品的使用本著“先進先出”的原則
對有效期6個月以內的一次性醫療器械用品用紅牌做出警示標志,及時聯系臨床使用,以免過有效期造成浪費
九、醫療安全原則的核心?
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核心制度主要包括:首診負責制度、三級查房制度、會診制度、分級護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難病例討論制度、急危重患者搶救制度、術前討論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查對制度、手術安全核查制度、手術分級管理制度、新技術和新項目準入制度、危急值報告制度、病歷管理制度、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臨床用血審核制度等。
十、醫療安全的原則包括?
醫療安全三大原則;
一、以質量為核心
1、提高醫療質量,為病人提供優質、可靠和安全的醫療服務是消除醫療糾紛的關鍵所在。
2、提高服務質量,主動、熱情、周到、細致和滿意的服務是消除醫療糾紛的重要因素。
二、以培訓為基礎
1、提高醫療風險意識,確保醫療工作依法、規范、科學有序,維護醫院、醫務人員和患方的合法權益,醫務人員應具備以下五點意識。
①法規意識:依法執業;遵守診療常規和技術操作規范。
②質量意識:合理檢查、明確診斷、合理用藥、科學治療、確保療效、保障安全、維護健康。
③服務意識:努力提供優質、安全、便捷的醫療服務。被動服務-滿意服務-主動服務-感動服務
④安全意識:遵守診療常規,履行告知義務,完善簽字手續,規范書寫病歷,加強醫患溝通,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⑤效益意識: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以預防為重點
①加強醫患溝通,醫患溝通是診斷、治療所必需。
②尊重患者選擇,患方的選擇是維系醫生與患者間治療與被治療關系的核心。
③構建信息系統,利用醫院信息系統對醫療質量的各環節進行實時、動態、有序控制管理。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