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應納稅額怎么計算?
一、本期應納稅額怎么計算?
本期應納稅額=總的不含稅收入*3% 應補繳增值稅=本期應納稅額—預交增值稅
二、應稅銷售額與應納稅額,應納增值稅額的區分?
應稅銷售額:增值稅發票所注的不含稅的金額或普通發票的開票總額.應納稅額,應納增值稅額:1.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 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以下簡稱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納稅額為當期銷項稅額抵扣當期進項稅額后的余額。
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因當期銷項稅額小于當期進項稅額不足抵扣時,其不足部分可以結轉下期繼續抵扣。
2.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 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按照銷售額和本條例第十二條規定的征收率計算應納稅額,不得抵扣進項稅額。
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銷售額×征收率 3.納稅人進口貨物 納稅人進口貨物,按照組成計稅價格和本條例第二條規定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不得抵扣任何稅額。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消費稅 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增值稅稅率
三、普票應納稅額公式?
普票增值稅應納稅額公式=含稅收入/(1+征收稅率)*征收稅率
比如普票含稅收入20000元,征收稅率為3%,則:
普票增值稅應納稅額=20000/(1+3%)*3%=582.52(元)
四、請問?"應納稅額"和"應繳稅額的區別"?
應納度稅所得額是你的納稅計算依據,是所得額應納稅額是你所納的稅額例如:你的稅率是27%,20000*27%=5400.20000就是應納稅所得內額,5400就是應納稅額1、應納稅所得額:是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它是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去準予扣除項目后的余額,即:應納容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準予扣除項目金額2、應納稅額:是納稅人按“應納稅所得稅所得額”的一定比例向國家繳納的稅額。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率
五、應納稅額等于什么乘稅率?
;你好,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 適用稅率 - 減免稅額 - 抵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是指按照稅法規定確定納稅人在一定期間所獲得的所有應稅收入減除在該納稅期間依法允許減除的各種支出后的余額,是計算企業所得稅稅額的計稅依據。
六、應納稅額等于什么乘以什么?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 適用稅率 - 減免稅額 - 抵免稅額 =(收入總額 - 不征稅收入 - 免稅收入 - 各項扣除 - 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適用稅率 - 減免稅額 - 抵免稅額 公式中的減免稅額和抵免稅額,是指依照企業所得稅法和國務院的稅收優惠規定減征、免征和抵免的應納稅額。
擴展資料
第二十二條 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乘以適用稅率,減除依照本法關于稅收優惠的規定減免和抵免的稅額后的余額,為應納稅額。
第二十三條 企業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稅額,可以從其當期應納稅額中抵免,抵免限額為該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超過抵免限額的部分,可以在以后五個年度內,用每年度抵免限額抵免當年應抵稅額后的余額進行抵補。
七、應納稅額等于什么乘什么?
解答: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 X 適用稅率
應納稅額是指企業按照稅法的規定,經過計算得出的應向稅務機關繳納的所得稅金額。
擴展資料:
應納稅額的計算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x適用稅率-減免稅額-抵免稅額。
= (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 x適用稅率-減免稅額-抵免稅額。
公式中的減免稅額和抵免稅額,是指依照企業所得稅法和國務院的稅收優惠規定減征、免征和抵免的應納稅額。
按納稅人不同計算有所區別。
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以下簡稱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納稅額為當期銷項稅額抵扣!當期進項稅額后的余額。
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因當期銷項稅額小于當期進項稅額不足抵扣時,其不足部分可以結轉下期繼續抵扣。
八、什么是稅款、應納稅額、稅率?
稅款:是稅務機關依稅收條例向征稅對象收取的錢
應納稅額:有增值稅應納稅額(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有消費稅應納稅額(應納稅額=銷售額*稅率或者銷售數量*定額稅率)
有所得稅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造用所得稅稅率-減免稅額-抵免稅額)
稅率:對征稅對象的征稅比例或者額度,我國現行稅率分為比例、超額、超率、定額。
九、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所得稅額的區別?
1、應納稅所得額是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應納稅所得額為企業每一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
2、應納所得稅額,就是企業當期應當繳納的稅額,等于應納稅所得額乘于適用稅率。應納稅額是應納稅所得額乘以適用稅率得到的結果,用公式表示如下: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應納所得稅額=月(季)應納稅所得額× 25%
或=上年應納稅所得額×1/12(或1/4)×25%
年終匯算清繳的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全年應納所得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25%
多退少補所得稅額=全年應納所得稅額—月(季)已預繳所得稅額
實行核定應稅所得率征收辦法的,應納所得稅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應稅所得率
或:=成本費用支出額÷(1—應稅所得率)×應稅所得率
個人所得稅與增值稅區別:
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種流轉稅。
實行價外稅,也就是由消費者負擔,有增值才征稅沒增值不征稅,但在實際當中,商品新增價值或附加值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是很難準確計算的。
因此,我國也采用國際上的普遍采用的稅款抵扣的辦法,即根據銷售商品或勞務的銷售額,按規定的稅率計算出銷項稅額,然后扣除取得該商品或勞務時所支付的增值稅款,也就是進項稅額,其差額就是增值部分應交的稅額,這種計算方法體現了按增值因素計稅的原則。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都是稅,增值稅由國稅局征收,個人所得稅一般由公司代扣代繳,由地稅局征收。
十、本期應納的增值稅稅額怎么計算?
1.僅運費、建設基金計提進項稅額
進項稅額=17000+(1950+50)*7%=17140
2“購進包裝物一批,取得非防偽系統增值稅專用發票”,不得抵扣進項稅額
3.銷項稅額=150000*17%=25500
4.沒收逾期包裝物押金為含稅價款
銷項稅額=23400/(1+17%)*17%=3400
5.產品用于不動產裝飾,屬于視同銷售行為 ,按計稅價格計算銷項稅額
銷項稅額=60*20*17%=204
本月銷項稅額=25500+3400+204=29104
本月進項稅額=17140
本月應納增值稅=29104-17140=11964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