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底改和過硫底改的區別?
臭氧底改和過硫底改都是水處理工藝中的氧化反應,用于去除底泥中的有機物和雜質來改善水質。
臭氧底改是指將臭氧氣體注入水中,利用臭氧的極強氧化性質將底泥中的有機物氧化分解,經過反應后的有機物變為無機物,不會產生二次污染物,而臭氧本身也會隨著時間和距離的增加而降解,所以它屬于一種環保型的水處理劑。
過硫底改是指將過硫酸鈉加入水中,利用過硫酸鈉分解出的自由基氧化分解底泥中的有機物,類似于臭氧底改的氧化方式,但過硫酸鈉在加入水中后會變成過硫酸氫鈉和硫酸,其中過硫酸氫鈉容易自發分解,釋放出有害的自由基和硫酸根離子,對環境和生態造成污染,所以需要嚴格控制用量。
綜上所述,臭氧底改相對來說比較環保,在底改時產生的氧化產物本身不會造成污染,反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質。而過硫底改雖然也可以實現底泥的氧化處理,但在使用過硫酸鈉過程中要注意用量和處理后的二次污染問題,需要謹慎使用。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