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處理工藝的各種優缺點
用濕地方法最經濟。沈陽溫度低點,要消耗點地膜。
生活污水建議用活性污泥SBR法(1) 接觸氧化法的特征 1) 接觸氧化法與其它生物處理方法比較,具有如下一些特點: BOD容積負荷高,污泥生物量大,相對而言處理效率較高,而且對進水沖擊負荷(水力沖擊負荷及有機濃度沖擊負荷)的適應力強. 處理時間短.因此在處理水量相同的條件下,所需裝置的設備較小,因而占地面積小. 能夠克服污泥膨脹問題.生物接觸氧化法同其他生物膜法一樣,不存在污泥膨脹問題,對于那些用活性污泥法容易產生膨脹的污水,生物接觸氧化法特別顯示出優越性.容易在活性污泥法中產生膨脹的菌種(如球衣細菌等),在接觸氧化法中,不僅不產生膨脹,而且能充分發揮其分解氧化能力強的優點. 可以間歇運轉.當停電或發生其它突然事故后,生物膜對間歇運轉有較強的適應力.長時間的停車,細菌為適應環境的不利條件,它和原生動物都可進入休眠狀態,顯示了對不利生長的環境有較強的適應力;一旦環境條件好轉,微生物又重新開始生長,代謝.有人試驗,即使停止運轉一個月,再重新開始運行,生物膜數日內即可恢復正常. 維護管理方便,不需要回流污泥.由于微生物是附著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生物膜的剝落與增長可以自動保持平衡,所以無需回流污泥,運轉十分方便. 剩余污泥量少. 2) 接觸氧化法具有上述的優點,不失為一種高效的生化處理法.其高效處理的原理分析如下: 生物活性高(泥齡低).國內采用的接觸氧化池中,絕大多數的曝氣裝置設在填料之下,不僅供氧充足,而且對生物膜起到了攪動作用,加速了生物膜的更新,使生物的活性提高.如果從泥齡來看,活性污泥法的泥齡為3~4天,而第一級氧化池的生物膜平均泥齡為1~2天.由于平均泥齡低,微生物總是處在很高的活力下工作.經耗氧速度測定,同樣濕重的帶有絲狀菌的生物膜,其耗氧速度較活性污泥法的高1.81倍. 傳質條件好,微生物對有機物的代謝速度比較快.在接觸氧化法中由于空氣的攪動,整個氧化池的污水在填料之間流動,使生物膜和水流之間產生較大的相對速度,加快了細菌表面的介質更新,增強了傳質效果,加快了生物代謝速度,縮短了處理時間. 利于絲狀菌的生長.在有填料的接觸氧化池中,對絲狀菌的生長很有利.絲狀菌的存在,能提高對有機物的分解能力. 充氧效率高.接觸氧化法的填料有增進充氧效果的作用,動力效率在3kgO2/kwh以上,比無填料的曝氣提高30%.充氧效率高,則有機物的氧化速度相應提高. 有較高的生物濃度.一般活性污泥法的污泥濃度為2~3g/L,而接觸氧化法可達10~20g/L.由于微生物濃度高,故大大提高了BOD5容積負荷和處理效率.由于生物量大,對低濃度的污水,也能有效地進行處理;而且由于填料表面有利于硝化菌的生長,故能適應污水中氨氮硝化的要求. 3) 盡管生物接觸氧化法具有許多優點,是一種高效的生化處理構筑物,但也存在著一些缺點: 生物膜的厚度隨負荷的增高而增大,負荷過高則生物膜過厚,引起填料堵塞.故負荷不易過高,同時要有防堵塞的沖洗措施. 大量產生后生動物(如輪蟲類).后生動物容易造成生物膜瞬時大塊脫落,則易影響出水水質. 填料及支架等往往導致建設費用增加. (2) 接觸氧化池的構造 接觸氧化池的構造見示意圖4-16. 1)池體 池體的作用除了進行凈化污水外,還要考慮填料,布水,布氣等設施的安裝.當池體容積較小時,可采用圓形鋼結構,池體容積較大時可采用矩形鋼筋混凝土結構.池體的平面尺寸以滿足布水,布氣均勻,填料安裝,維護管理方便為準.池體的底壁須有支承填料的框架和進水進氣管的支座.池體厚度根據池的結構強度要求來計算.高度則由填料,布水布氣層,穩定水層以及超高的高度來計算.同時,還必須考慮到充氧設備的供氣壓力或提升高度.一般總池高在3.5~6.0m左右. 2)填料 填料是生物膜賴以棲息的場所,是生物膜的載體,同時也有截留懸浮物的作用.因此,載體填料是接觸氧化池的關鍵,直接影響生物接觸氧化法的效能.載體填料的要求是:易于生物膜附著,比表面積大,空隙率大,水流阻力小,強度大,化學和生物穩定性好,經久耐用,截留懸浮物質能力強,不溶出有害物質,不引起二次污染,與水的比重相差不大,避免氧化池負荷過重,能使填料間形成均一的流速,價廉易得,運輸和施工方便. 目前,國內主要采用合成樹脂類作填料,如硬聚氯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環氧玻璃鋼,環氧紙蜂窩等硬性填料;還開發出多種新穎的軟性填料,半軟性填料,彈性生物環填料以及漂浮填料等多種形式的填料.這些填料在生物接觸氧化系統的建設費用中約占55~60%.所以載體填料直接關系到接觸氧化法的經濟效果. 3)布水布氣裝置 接觸氧化池均勻地布水布氣很重要,它對于發揮填料作用,提高氧化池工作效率有很大關系.供氣的作用有三:①使生物接觸氧化池溶解氧一般控制在4~5mg/L左右;②充分攪拌形成紊流,有利于均勻布水,紊流愈甚,被處理水與生物膜的接觸效率愈高,傳質效率良好,從而處理效果也愈佳;③防止填料堵塞,促進生物膜更新. 目前生產上常采用的布氣方式有噴射器(水射器)供氧,穿孔管布氣,曝氣頭布氣等.布水方式分順流和逆流兩種.順流指進水與供氣同向,氧化池中水,氣同向流動,此種工藝中填料不易堵塞,生物膜更新情況較好,較易控制;逆流指進水與供氣方向相反,池內水,氣逆向相對流動,氣液接觸條件好,增加了氣水與生物膜的接觸面積,故去除效果好,但由于進水部分的水力沖刷作用較小,填料上的生物膜不易脫落更新.國內通常采用的是順流工藝. (3) 常用流程及其選擇 生物接觸氧化法的處理流程通常有兩種,即一段法(一次生物接觸氧化)和二段法(即兩次接觸生物氧化).實踐證明,在不同的條件下,這兩種系統各有其特點,其經濟性和適用性范圍簡介如下: 1)一段法 亦稱一氧一沉法.原水先經調節池,再進入生物接觸氧化池,爾后流入二次沉淀池進行泥水分離.處理后的上層水排放或作進一步處理,污泥從二次沉淀池定期排走. 這種流程雖然在氧化池中有時會引起短路,但全池填料上的生物膜厚度幾乎相等,BOD負荷大體相同,具有完全混合型的特點,營養物(F)與活性微生物的重量(M)之比較低,微生物的生長處于下降階段.此時微生物的增殖不再受自身生理機能的限制,而是由污水中營養物質的量起主導作用. 2)二段法 亦稱二氧二沉法.采用二段法的目的,是為了增加生物氧化時間,提高生化處理效率,同時更適應原水水質的變化,使處理水質穩定.原水經調節池調節后,進入第一生物接觸氧化池,然后流入中間沉淀池進行泥水分離,上層水繼續進入第二接觸氧化池,最后流入二次沉淀池,再次泥水分離,出水排放,沉淀池的污泥定期排出. 在二段法流程中,需控制第一段氧化池內微生物處于較高的F/M條件,當F/M>2.1時,微生物生長率可處于上升階段.此時營養物遠遠超過微生物生長所需,微生物生長不受營養因素的影響,只受自身生理機能的限制.因而微生物繁殖很快,活力很強,吸附氧化有機物的能力較高,可以提高處理效率.為了維持微生物能處于較高的F/M條件下,BOD負荷隨之提高,處理水中有機物濃度也就必然要高一些,這樣在第二階段氧化池內,須根據需要控制適當的F/M條件,一般在0.5左右,此時的微生物處于生長率下降階段后的內源性呼吸階段.由此可見,二段法流程的微生物工作情況與推流式活性污泥法或活性污泥AB法相似. 上面所述為兩種基本流程.隨著實踐的變化,這兩種流程可以隨之變化:例如,有將接觸氧化池分格,不設中間沉淀池,按推流型運行.氧化池分格后,可使每格的微生物與負荷條件更相適應,利用微生物專性培養馴化,提高總的處理效率. 上述兩法的比較可以看出,一段法流程簡單易行,操作方便,投資較省,但對BOD的降解能力不如二段法.二段法流程處理效果好,可以縮短生物氧化所需的總時間,但增加了處理裝置和維護管理工作,投資也比一段法高.一般來說,當有機負荷較低,水力負荷較大時,采用一段法為好.當有機負荷較高時采用二段法或推流式更為恰當.試驗表明,二段法中的第一接觸氧化池,與第二接觸氧化池容積比宜選用7:3為好.在推流式流程中,既可按BOD變化的條件分格(第一格最大,以后逐漸減小);也可按水力負荷分格(每格為相等大小).參考資料:courseware.ecnudec.com/zsb/zdl/hjwsw/8/22.doc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