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真能凈化廢水嗎?
森林是個“綠色寶庫”,它不但能成云致雨,防風固沙,還能凈化 廢水。這是因為,在廢水中含有大量的磷、鈣、鉀和鎂等礦物質,這些
物質是樹木生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養料。而且,森林中的許多樹木還可 以分泌殺菌素,殺死廢水中的有毒細菌和病菌,同時陽光中的紫外線也 具有殺菌作用,這樣廢水中的有毒成分就逐漸消失了,即便流入地下或
者河流中也不會造成污染。當然,森林的凈化作用是有限的,假如廢水 過多,超過了森林凈化廢水能力,也會對森林造成污染。
為什么能利用森林凈化廢水?
??
一條條管道從紐約市通向郊區的林帶,工廠排放的廢水 沿管道涌向森林,隨后,幾部特制的噴灑器一齊開動,霎時間, 森林上空下起了傾盆“黑雨”……這不是科學電影中的鏡頭, 而是美國科學家特納等人正在進行的一項實驗——利用森林 凈化廢水。這項實驗最終獲得了成功。
??
特納的實驗進行了7年,證實森林不僅能凈化空氣,也 能凈化廢水。將大量廢水引入森林,噴灑在樹木身上,非但不 會抑制樹木生長,而且能促使樹木成材。這是因為廢水中往 往含有大量的磷、鉀、鈣、鎂等礦物質,它們是樹木生長不可 缺少的養料。森林中有些樹木因土壤貧瘠,“營養不良”而生 長緩慢,一經廢水澆灌,它們便恢復長勢。
??廢水中的細菌和病 毒在江河中會毒化水質,毒害魚蝦,傳播疾病。然而當它們隨 著廢水進入森林,卻猶如處于四面楚歌的境地:它們被吸附 于地表,土壤中有它們的天敵;許多樹木能分泌大量的植物 殺菌素,一旦有細菌和病毒闖入它們的領地,便會被就地殲 滅;爬上枯草、樹木的病原體,也逃脫不了紫外線和殺菌素的 攻擊。
??經幾番“圍剿”,廢水中的細菌、病毒就被消滅得差不多 了,這些水再從森林中流向江河湖泊或滲透到地下,就不會 污染環境了。
利用廢水灌溉森林,既凈化了廢水,廢水中的養料又能被 樹木吸收,促進了樹木的生長。用廢水灌溉后,有的樹木的生 長速度甚至比常態下的快2?4倍。
??
??繁茂的森林在凈化大氣、 滯留塵埃、消減噪聲等方面起著更大的作用。
當然,森林所能凈化的廢水量不是無限的,森林面積與其 凈化的廢水量應符合一個適當的比例。按特納的計算,凈化紐 約市及其市郊工廠的廢水,需要830平方千米的森林面積,即 相當于紐約市本身的面積。
什么是養殖廢水生物凈化綜合新技朮?
??近些年,隨著放養密度與投餌量的不斷增加,特別在適宜生長 的水、氣溫度下和溫室養殖過程中,水體中的氮、磷含量不斷積 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養殖池塘和養殖箱體內水質極易惡化,甚 至出現“水華”(水華就是淡水水體中藻類大量繁殖的一種自然生 態現象,是水體富營養化的一種特征,主要由于生活及工農業生產 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廢污水進人水體后,藍藻、綠藻、硅藻等藻類 成為水體中的優勢種群,大量繁殖后使水體呈現藍色或綠色的一種 現象。
??也有部分的水華現象是由浮游動物——腰鞭毛蟲引起的。海 水中出現此現象,則為赤潮),不時散發出腥臭味(編者觀測到,在濟南市市區室內箱養的烏龜——平均每4升水箱養一只平均體重0。 8千克的烏龜,按每日投喂一次干重10-16克的配合詞料,在 室內水溫24-29°C的100天內,上午投喂后,到下午養龜水就散 發出頗濃的糞臭味)。
??對于排走的龜鱉養殖廢水,不經處理和凈化 便排放,直接污染了環境。對于此類養殖廢水,除了直接排灌給種 植業作“肥水”澆灌外,還應利用生物技術作綜合凈化處理,這對我們這個淡水資源緊缺、水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的國家而言,更顯緊 迫和重要。采用生物綜合凈水新技術,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優途 徑。
??因不僅可收到明顯的凈化實效而且同時可增加高值蔬菜,若再 次輸人養殖池塘,因水中已含有蛭弧菌菌群還可對蔬菜起防病的 特效。這一技術,主要包括廢水集匯池、生物浮床與微生物生態制劑 的綜合使用技術。一、 廢水集匯池可就近選用土池或水泥池,其大小應足以容納全場(車間) 10-15天的廢水總排出量。
??二、 生物浮床由浮床框架和栽種床及栽種的植物苗種組成。浮床架可由竹竿或浮球鏈構成;栽種床則由雙層化纖材料編織的網片組成,其網目 大小在2-3厘米三、栽種的植物可選擇空心菜、水芹菜或水浮蓮等,最好是既能供食用又可凈化水質的空心菜或水芹菜。當水溫回升到18°C以上,即可把事前在溫室內已育好的植物 種苗,移栽到栽種床內。
??一般種苗長25-30厘米,根須長4-6厘 米時即能移栽。將植物種苗按株距8-12厘米、行距20-30厘米 的要求栽至網眼內。根據植物生長情況,適時用鐮刀收割,割茬所 留下的長度應高出水面5厘米左右(空心菜)。四、定期向集匯池內潑灑微生物生態制劑(以下均簡稱 為微生態制劑)微生態制劑是指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進微生物生長的物質所制 成的微生物制劑,即一切能促進正常微生物群生長繁殖的及能抑制 致病菌生長繁殖的制劑都稱做“微生態制劑”。
??目前,微生態制劑 國際通用的四大標準如下所述。0。 菌種標準微生態制劑的生產菌種必須是正常微生物群的成員或其生長促 進菌種;必須經過嚴格的分類和鑒定;在自然生態環境中必須無 毒、無害;原則上這些菌種是來源于自然生態環境又回歸于自然生 態環境。
??1。 活菌數微生態制劑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活菌,而活菌的數目是該制劑質 量控制的重要指標之一。2。 安全性對宿主或動物模型原定位系統,無毒無害,安全有效。3。生態效應具有某些特定生態效應,如生物拮抗效應、生長促進效應、防 病治病效應。我國農業部批準的微生態制劑有噬菌蛭弧菌微生物制劑、枯草 芽孢桿菌(只限于不產生耐抗生素的菌株)微生物制劑、光合細菌 (沼澤紅假單胞菌)制劑、嗜酸乳桿菌微生物制劑等。
??其中蛭弧菌 是正常微生物菌群成員之一,它經過嚴格分類和鑒定,在自然生態 環境(如水體、土壤等)中無毒、無害;該菌可以有選擇性的寄生 和裂解有害細菌,對常見的引起龜鱉細菌性疾病病菌一一革蘭陰性細菌的裂解率高達97。 3%,并有良好的水溶性;可替代抗生素及 其他化學藥物的使用,無生長一致性;能促進龜鱉生長;還能維持 生態平衡,抑制有害微生物,與有害微生物競爭養分和附著部位; 通過提高和降低酶的活性,改善有益微生物代謝;產生有機酸,調 節、平衡水體pH值;該菌能刺激免疫系統,提高吞噬細胞活性, 從而提高龜鱉的抗病能力;該菌還能分解、轉化亞硝酸鹽,改善養 殖環境;隨餌料進人龜鱉腸道中的蛭弧菌,可在消化定植并排斥或 抑制原腸道內的腐敗細菌群,阻止外來有害菌的人侵,減少腸道蛋 白質向氨和胺的轉化,減少水體中NH3和有機質污染;該菌適應 性強,在較大幅度的溫度、鹽度、pH值變動范圍內仍具較高 活性。
??蛭弧菌微生態制劑的使用原則,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 合、科學使用的原則。其使用方法有向水體“潑灑”、對龜鱉“浸 泡”及“內服”三種方法,采用潑灑法更適宜于廢水處理和凈化。 為達到高效利用淡水資源,建議對收回再供養殖用的集匯池池水, 要在回用之前的5-10天潑人水中,這樣能在病害大舉侵襲之前, 蛭弧菌足以繁殖形成優勢菌群,以吞噬有害病菌,并使水質得到很 大改善。
??因此,使用微生態制劑于養殖水體中,不僅能起到消毒殺菌的 效果,減少或替代抗生素藥物的使用,降低了用藥成本;還能增強 龜鱉抗病力,提高養殖成活率;廢水的回收二次再利用,降低了養 殖用水量;同時還有促進龜鱉生長,降解水中氨、NH4、亞硝酸鹽 含量,調節pH值等多種功效,實屬實現高效養殖的一項節約型、增 產增收且無公害、無污染的新技術,很是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當然,早于20世紀90年代在水產養殖中就推廣應用的光合細 菌、新型復合EM菌等仍是應該繼續使用的微生態制劑。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