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排放核污水到底該怎么辦。最近因為這個事都焦慮了,唉?
感謝邀請回答,關于您的焦慮,我之前在日本宣布要排放核廢水的時候就做過一些查詢,也自己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也許您看了能緩解一下焦慮。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說起福島的核廢水,大家都知道的現狀是從2011年福島核事故以后每天這里會產生130噸核污水,現在的福島核電站已經儲存了高達123萬噸的核污水,而福島核電站的所有者東京電力公司宣稱已經無法承載更多的核廢水,所以準備在兩年內修建凈化設施,用20-30年的時間凈化和排放者核廢水到太平洋,利用海洋稀釋處理這些核廢水。
要搞清楚這一切,時間退回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東電公司采用了美國通用公司的方案MARK1,在福島修建了福島核電站,值得一的是該方案在美國本土都沒有被采納,該核電機組跟前蘇聯核事故的切爾諾貝利都是單循環沸水反應堆系統。
福島核電站
簡單解釋就是通過控制反應堆中的燃料棒反應加熱反應堆中的水,從而推動外部的渦輪發電,然后經過冷卻后,將水再循環到反應堆內,保持反應堆內的燃料棒的安全溫度范圍。
然而2011年3月11日,先是地震導致了電網停電,水循環系統的電力改由備用的柴油發電機組供電,然后是日本福島核電站所在海域由地震引發的13米的海浪,沖過了防波堤,直接導致了柴油發電機組癱瘓,隨后又啟用了備用電池供電維持系統運轉,但是三個反應堆的溫度持續上升,燃料棒外殼和控制棒出現了融毀的情況,并釋放出了大量的氫氣。
然而東電高層依然不愿意直接用海水降溫,因為海水會導致燃料棒失去再使用的價值,最終在爆炸發生后,并在當時的首相菅直人下令 后,才開始大量使用海水降溫,防止發生更大的核泄漏。
核污水每天還以130噸左右的速度累積
但這個時候位于海平面以下四米的核反應堆,在地震和爆炸的影響下,大量的雨水和地下水涌入,已經產生了大量的核污水,然而為了給無法停止下來的核反應堆降溫,每天都要注入大量的冷卻水。并且修建了冷凍防滲墻等設施防止污染地下水,根據東電自己2014年的統計數據,每天增加的核廢水達到540噸,雖然將去除了銫和鍶的污水用于循環冷卻水,但是每天仍會產生170噸核廢水,為此東電修建了1044座儲水罐,可儲存總量達到137萬立方公尺,但經過九年累積,核廢水總量已經超過了123萬噸,相當于500左右個奧運標準泳池,而且每天還以130噸左右的速度累積。
這里二掌柜有個沒有在這些日本官方報道中找到答案的疑問,那就是提供技術方案的美國通用公司始終沒有任何信息,難道這么大的項目,沒有什么售后服務嗎?更何況出現這么大的問題?難道合同里也有因不可抗力造成事故概不負責的條款嗎?
躲躲閃閃的美國通用公司
一番查找,二掌柜只找到在事故后美國通用曾發聲明提供1000萬美金的援助,并表示會協助維護。值得注意的是,英國媒體曾報道曾在該項目擔任工程師的戴爾。布里登博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存在安全隱患,但修復缺陷需要大量花費,美國通用公司公共事業部掩蓋并無視了他當時的分析和評估工作。
搞清楚了核廢水的來龍去脈,那么為什么日本非要將其排入大海呢?
關心這個話題的朋友應該知道,這不是東電第一次提出想將這些核廢水排放進海洋了,但是一直以來收到日本本國漁業協會和福島當地民眾的反對,更是受到中韓等鄰國的一致反對。
這么多人反對,為什么日本會又一次提出這樣的處理方案呢?二掌柜覺得原因可能有這么幾個,首先是看前面講的東電這個公司的處理原則,還是以利益為先,并沒有像他們日本自己說的,日本人最不愿意給別人添麻煩的那種優良品質。畢竟2014年修建了那1044個儲水罐,也沒有再花錢再增加更多的這個意思,很明顯儲水的這個損失方案已經超出他們的預算了。
2014年修建了那1044個儲水罐
其次是東電這個公司的數據不信已經是眾所周知的,在這個事情之前,該公司就有隱瞞核泄漏事故的實事,在事故發生后更是先考慮保證公司利益而不是保障安全,一直到事故發生后的6月份才開始收集廢水,這期間已經排放了三個月的廢水,并在后面報道中大家都看見過因為這次事故造成的海洋生物變異,以及周圍居民的病變等相關新聞。
最重要的是到現在為止,這次核事故的潛在風險還未被解除,2021年的2月份三號機組的燃料棒采取出,1號2號機組仍有一千多根燃料棒未被取出,而由于核心區域的強輻射,據說進行操作的機器人都損毀了很多,其中的燃料棒和控制棒融毀的情況還未可知,雖然反應堆外層有保護層,但歷經十年被核反應融毀的情況也很難預測,什么時候真正解決還遙遙無期,2021年3月10日,日本原子力委員會發布報告稱,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內部發現了新的污染場所,嚴重程度遠超預期。此外,1號和3號機組核反應堆壓力容器排出的部分氣體發生了倒流,有可能再次引發爆炸。
東京電力公司高層當眾道歉
然而這1044罐的核廢水,雖然東電公司在去年菅義偉首相視察的時候作秀說經過過濾后對人體沒有危害,但是顯然現在還是沒有被處理的,每一個都像一個危險的定時炸彈,需要東電公司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維持,而這些儲水罐被腐蝕損壞,再加上日本頻發的地震,核污水泄漏事故也時有發生。
以上種種使得日本政府多方反對的情況下多次試圖通過將廢水排入大海的甩鍋方案,基于國際公約,核事故的最終損失是由國家兜底的,然而截止到2016年12月由日本經濟產業省計算的數據,賠償金7.9兆日元,污染水設施費用1.6兆日元,清理核污染4兆日元,反應堆拆除和處理污水8兆日元,合計21.5兆日元,折合差不多1.4萬億人民幣,而且這種開支還在持續,甚至會持續幾十年,再來看日本政府的這一舉措似乎符合日本政客和東電公司的利益和行事原則,但是這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和影響呢?
菅義偉首相視察福島核電站
說到這里不得不說日本政府還是很會做輿論宣傳的,這些年曾多次試圖給福島的核污水洗白,從宣傳核污水與核廢水的概念,到去年首相菅義偉視察問處理過的水可以喝嗎?似乎都在為能通過排放進大海做輿論鋪墊。
但是根據美國《科學》雜志研究分析,核污水中一種同位素碳14,在魚體內的生理濃度可達到氚的5萬倍,對人類具有潛在的毒性。與此同時,國際綠色和平組織指出,這些有害元素將危害全球環境幾千年,或將損害人類DNA。
德國海洋研究機構的研究表明,被排放進太平洋核廢水,將隨著洋流影響周邊各國,預測57天內輻射就會擴散到太平大半區域,三年內美國和加拿大都會被污染。
韓國的民眾反對日本傾倒核廢水
有專家也質疑東電掩蓋了其中的事實數據,認為所謂的核廢水凈化后仍含有多種放射性物質,而且根本就無法凈化去除,如果排入太平洋,包括海洋魚類,海底土壤乃至整個環境系統都會持續受到核污染的侵蝕。極有可能會影響到整個人類的遺傳基因。
拋開這些不確定因素,就單說連東電公司自己都承認無法去除的水中的氚,那也是極大的危害,這是120多萬噸核污水啊,更何況這個數量還在以每天130噸的速度增加。
氚是氫的同位素參與了水的構成,根本無法在水中分離出來,氚的放射性釋放一個電子,轉化成氦三,這個電子不能擊穿人類角質層,對人體不能直接傷害,但是如果 間接進入人體內部,那么就會在釋放電子的時候直接影響DNA,導致畸形或者癌變,而產生的氦酸也會破壞人的核酸和基因單位。
菅義偉首相聽東電的人員講處理過的水
說到底,二掌柜堅決反對日本這種不負責任的甩鍋做法,并且我覺得日本政府并不是不清楚這樣做的后果,本國的民眾也不會同意政府的這種做法,畢竟最先受到危害的必將是他們本國的民眾,這樣做不只是會沉重打擊其本國的漁業發展,更有可能會對其旅游和農業及其他產業受到影響,要知道這樣做的危害雖然還不能準確計算,但是這樣造成的恐慌也許是對整個日本產品的恐慌。更重要的是相信周邊國家也會對這樣的做法進行堅決的抵制和抗議。
二掌柜更愿意相信,日本的在這個事情上是在給國際社會施壓,拉不下臉求援,只能用這種破罐子破摔的方式表示,“這個坑你們如果不幫我填,我自己填不動了,就索性把你們一起坑了”。其實本意還是想獲取國際社會和周邊國家的援助,畢竟福島核電站確實有點無底洞的意思。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關于禁止在海上傾倒核廢料的倫敦公約,還是日本政府多方奔走相告才促成的,起因是從1945年--1965年期間,美國在舊金山海域傾倒核垃圾,后在太平洋幾十個傾倒點傾倒核垃圾。而日本出于擔心自己海域的環境被破壞才極力促成這個倫敦公約,沒想到時過境遷,到了日本該好好考慮一下要不要遵守這個公約的時候了。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