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日本政府將核廢水排放入海,韓國采取了哪些策略?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因為經濟比韓國好,所以日本經常欺負韓國。
然而,面對日本欺負,韓國對付日本,確實很有一套。
遠的不說,就說近的。最近,日本決定將核廢水排放入海,很多國家和組織表達憤慨。其中,韓國的表現非常突出。
首先,總統當面提醒:回去好好傳達。當地時間4月14日,韓國總統文在寅接受日本駐韓大使相星孝一遞交國書時,鄭重其事地向相星孝一表示,日本政府排污入海的決定,令韓方非常擔憂。同時,文在寅叮囑相星孝一,好好向日本政府傳達此事。
其次,總理親自出馬,譴責日本太不負責任。面對日本將核廢水排放入海的決定,韓國總理丁世均在臉書上發文,強烈譴責日本侵害周邊國家公民權利,宣稱日本的做法太不負責任,韓國絕不能接受。
第三,召見駐韓大使。召見大使是一種嚴厲的外交舉動。日本駐韓大使相星孝一還沒來得及向文在寅遞交國書,就在深更半夜被韓國外交部召見,而且被劈頭蓋臉罵了一頓,最終灰頭土臉、臉色鐵青地離開了韓國外交部。
第四,拒賣日產海鮮。據韓聯社報道,韓國各大超市明確提出:停售日產海鮮。日本作出將核廢水排放入海之前,日本漁民就擔心自身利益遭到損害。果不其然,韓國率先出手,拒賣日產海鮮。韓國這個舉動,很可能引發蝴蝶效應。看來,日本漁民要遭殃了!
第五,開展國際公關。韓國單獨對付日本,勢單力薄,必須團結一切國際力量。首先團結誰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韓國首先聯合日本人,反對日本政府將核廢水排放入海。為此,韓國和日本民間組建了“福島核事故10周年韓日準備委員會”,致信日本政府,反對將核廢水排入大海,目前已有近100個國家的民眾簽名。
外交是一門學問,必須講究策略。外交也是一場戰爭,如何打贏外交戰爭,需要能力和水平,尤其需要膽識和智慧。面對日本將核廢水排放入海,韓國的應對措施確實到位,從總統、總理到商場、民眾,從韓國國內到國際關公,全體總動員,看日本如何收場。如果日本明智,核廢水就不要排放入海了吧,還有其他辦法處理核廢水呢,比如,增加核廢水儲存罐不就得了。
一百多萬噸福島核污水或將排入太平洋,這一做法對我國有直接危害嗎?他們能這樣做嗎?
今年9月10號,日本環境大臣原田義昭在發言中表示,福島的核污水將于2022年存滿,屆時將不得不將污水排入太平洋以稀釋。此話一出,人心惶惶。
如果說單純的污水還勉強能理解,可加了核字誰都說不準會發生什么。那么,什么是核污水呢?水作為生命之源,也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最好溶質。
2011年福島核反應堆發生核泄漏后,核電站內的1、3號機組反應堆的冷卻系統發生損毀,核燃料開始融化。
這意味著如果不及時降溫,高溫條件會使產生的可燃性氣體(氫氣)發生爆炸。另一方面核物質也會在高溫下融化進而形成高輻射的氣體煙霧。
一旦氣體煙霧進入大氣層污染的就不只日本這一個國家,當然泄露之后日本的地下水也將成為毒水。所以當時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用比熱容比較大的水來降溫冷卻。
據悉,從2011年開始福島核電站每天能產生將近170噸的污水,8年的時間已經產生了超過100萬噸的核污水。目前為之這些被核污染過的污水存儲在核電站內的約1000個大型存儲罐中。
▲模擬排放圖
但這些存儲罐的總容量也只有137萬噸,預計2022年到達存儲極限。滿了之后會怎么樣呢?地表處理的話擔心影響日本的地下水,再添置存儲罐也不是長久之計,況且日本也沒地方再放了。
如今,當務之急就是這一百多萬噸核污水的處理問題。無論是日本還是國際都對這些污水束手無策。
地震海嘯引發的人類災難,福島核事故不亞于切爾諾貝利。
8年前的福島核電站事故到底產生了多大的危害,看看被污染地區的生物就知道了。當地居民在事故發生后就已經搬走了,但是哪些原本就生活在那的動植物是不知道逃跑的。
牧場的牛身上長出了奇怪的斑點,深海生物體內的放射物濃度超出國際安全標準幾百倍。
一場事故使福島變成了一座鬼城。時至今日,當地核輻射除污情況仍不容樂觀。福島核電站的威力可不是一般的大,事發后該次事故被認定為7級,與切爾諾貝利一樣是最高的特大事故等級。
以上這些都在說明一件事,目前為止,核污染百害無一利。而此前日本方面提出的排入太平洋是個解決辦法,但是該方法損人不利己。
如果這些有害物質真的流入太平洋,確實可以稀釋無數倍。畢竟地球有70%是海洋,這些海水可以讓核污染的濃度稀釋到微乎其微。
不過海洋能做到的也僅僅是稀釋,那些未能被處理掉的有害物質仍會在海洋生物體內富集。海洋生物和海水也會隨著洋流運動擴散到全球各個國家。
我國與日本隔海相望,一旦排污實施,影響是絕對有的。不過根據洋流運動的規矩來看,放射性污水會隨著北太平洋暖流自西向東流動,橫跨整個太平洋最終到達美國西海岸。
也就是說比起我國,美國受到的威脅將更大。一旦這些海洋生物和核污染進入到人類的食物鏈,那又將是一場世界級的災難。
▲模擬排放圖
不過9月10號原田的說辭僅僅是他的“個人說法”,目前日本官方并沒有說這是最終解決方案。如此陰損之方法,一旦提上日程,反對的絕不只一兩個國家。
將污水排入太平洋,也虧他敢說出來。還一臉無辜的表示沒別的方法了。本人覺得自己的錯誤還是自己解決好,讓別人冒風險為你買單實在有些不道德。
這是個令人不寒而栗的問題,因為2011年3月11日福島核泄露危機不僅歷歷在目,而且如同馬上掙脫鎖鏈的猛獸一樣,即將再度成為全人類的恐怖夢魘。
2019年5月6日,由由喬韓·瑞克執導,克雷格·麥辛編劇的電視劇《切爾諾貝利》在讓人真切感受到核危機不寒而栗的恐怖時,也讓人對蘇聯政府的無能口誅筆伐。
然而,相比于日本政府在福島核泄漏事件中的無能表現,蘇聯政府的做法堪稱典范。
2011年3月11日當地時間14時46分,日本發生里氏9級地震并引起東北部福島核電設施事故,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泄漏到外部。
面對這樣的情況,日本政府一方面疏散周邊民眾,一方面組織救援,卻又一方面向外界隱瞞核泄漏危害程度,更有甚者欺騙外國移民到福島清理核廢物,昔日被公知們吹上天的日本有志青年們則紛紛做起了縮頭烏龜。
而經過一系列“搶救”,福島第一核電站一號和三號機組由于關鍵性的核反應堆冷卻系統恢復始終遙遙無期,出現了嚴重的堆芯熔毀現象,所以必須采用注水冷卻的方式防止發生更加嚴重的高溫爆炸事故。
從福島核危機后開始至今,冷卻兩個機組每天產生至少150噸的核廢水,8年的時間共產生了超過115萬噸的核廢水,而這些廢水被存放在核電站內的約1000個大型存儲罐中。
但要命的是,這些存儲罐總容量才137萬噸,這意味著最晚到2022年,存儲罐將達到極限,屆時日本將面臨核廢水無處可存的窘況。
所以2019年9月10號,日本環境大臣原田義昭才在發言中表示,福島的核污水最晚將于2022年存滿,屆時將不得不將污水排入太平洋以稀釋。
此言一出,世界再度震驚,因為日本的做法等于將全世界,尤其是太平洋沿岸國家置于核污染的陰霾之下,而且理由還是如此的“無懈可擊”。
事實上,早在福島核泄漏事件爆發時,每天就至少有300噸受到核污染的廢水被注入太平洋,這種局面直到2013年8月日本政府才首次承認,這意味著早已有將近30萬噸的廢水被日本偷排到太平洋中。
而菅直人政府在福島核泄漏事件爆發后,對外宣稱要建造儲水罐存放冷卻的核廢水,而這種儲水罐質量低劣,兩年內就至少發生了五次廢水外流事件,日本的國際信譽再度受到質疑。
然而就是這樣的劣質儲水罐,也即將到2022年達到極限。
早先為了申奧成功,日本政府再度隱瞞真相,哄騙日本民眾核輻射已被有效控制,還恬不知恥地將福島附近的魚產品向外國兜售。而更可怕的是,在此期間,所有的高層,包括被西方控制的國際原子能機構也選擇性失明,任由日本政府隱瞞事實真相,將億萬民眾置于極端危險的核污染威脅之下。
從日本群島東側的北太平洋暖流的流向來看,如果日本將核廢水排向太平洋,首先會污染日本近海,而后海水會隨著北太平洋暖流將污水帶向北太平洋地區,屆時俄羅斯遠東地區、美國阿拉斯加地區、加拿大和美國西海岸將受到巨大污染。
而更可怕的是,這種風海流隨著盛行風向的吹拂,在北太平洋地區形成了順時針環流,這意味著這些核廢水會經過加利福尼亞寒流以及北赤道暖流再度補償到日本暖流中。
而作為西太平洋國家,我國毫無疑問也會受到核污染影響。而細思極恐的事,這種情況可能已經發生。雖然海洋系統凈化能力超乎尋常,但并不意味著能夠稀釋所有核污染物。
要知道,福島核泄漏事故等級之所以被定為7級,不是因為危害性不大,而是因為最高等級就是7級,這和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事件相當。但相比于蘇聯人在處理核事故中的擔當,日本人在福島核泄漏事件中的表現不僅令世界大失所望,未來也會讓所有人痛恨至極。
可以確定的是,當2022年日本人連最后的遮羞布都甩到太平洋時,必然會在全球再度引發更加嚴重的危機,而當西方世界的人身安全也受到切實危害時,相信他們無法再繼續幫著日本自欺欺人。
道了無數歉,鞠了無數躬,但背后不僅該干嘛干嘛,還將本國和世界億萬平民的生命視如草芥,日本人的“紳士”和“高尚”,以及無數跪舔日本的精日公知,想起來就讓人作嘔。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