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無機廢水?
什么叫無機廢水?
無機廢水主要是指以含有無機物為主的廢水,里面可能有部分少許有機物存在。有機廢水主要是指以含有機物為主的廢水,里面當然有無機物存在。
無機廢水的COD有高有低,原因是COD是以氧化性重鉻酸鉀消耗的量,而且重鉻酸鉀的氧化性非常強,因此只要存在還原性的無機物存在則COD就存在,還原性的無機物越高,COD當然也就越高,這沒有一個界限,如含有硫化物的無機廢水COD高達好幾萬甚至幾十萬。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怎么處理?
目前大多數城市污水處理廠都采用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泥。
生物處理的原理是通過生物作用,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完成有機物的分解和生物體的合成,將有機污染物轉變成無害的氣體產物(CO2)、液體產物(水)以及富含有機物的固體產物(微生物群體或稱生物污泥);多余的生物污泥在沉淀池中經沉淀池固液分離,從凈化后的污水中除去。
擴展資料:
污水處理工藝分三級:
一級處理:物理處理,通過機械處理,如格柵、沉淀或氣浮,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石塊、砂石和脂肪、油脂等。
二級處理:生物化學處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和轉化為污泥。
三級處理:污水的深度處理,它包括營養物的去除和通過加氯、紫外輻射或臭氧技術對污水進行消毒。可能根據處理的目標和水質的不同,有的污水處理過程并不是包含上述所有過程。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污水處理廠
污水進入廠區先通過①截流井(讓廠能處理的污水進入廠區進行處理)進入②粗格柵(打撈較大的渣滓),再依次通過③污水泵(提升污水的高度)、④細格柵(打撈較小的渣滓)、⑤沉沙池(以重力分離為基礎,將污水的比重較大的無機顆粒沉淀并排除)、⑥生化池(采用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水里的BOD5、SS和以各種形式的氮或磷),進入⑦終沉池(排除剩余污泥和回流污泥)和⑧D型濾池(進一步減少SS,使出水達到國家一級標準),再進入紫外線⑨消毒(殺滅水中的大腸桿菌)后,⑩完成出水。
污水處理廠現在采用的工藝大多是氧化溝工藝。氧化溝主要針對生活污水,適當的有些工業廢水也可,但對于工業廢水超過一半的水質來說,它幾乎無效。
氧化溝工藝又分為多種。
卡羅賽氧化溝工藝是一種多溝串聯系統。目前全球已有500多座卡羅賽氧化溝。它對BOD5的去除率高達95%――99%,脫氮率為90%,磷的去除率為50%。
工藝更為復雜全面的是奧貝爾氧化溝。大部分城市皆為奧貝爾氧化溝工藝。它的特點是依靠三溝工作狀態的轉換,省去污泥回流,節省了電耗和基建費用。
開發基建投資低、能耗低、運行維護費用低的污水處理工藝,一直是人們的追求。SBR工藝,又叫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藝,由于省去獨立的二沉池系統,布置緊湊且基建和運行費用低,而且處理效果好,尤其是具有極好的脫氮除磷功能,現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隨之計算機和自動控制技術的發展,SBR工藝成功地應用于城市污水和各種工業廢水的處理。它的運行原理和傳統的活性污泥工藝完全一致,只是運行方式不同。
氧化溝工藝只是去除了水里的大部分污染物。直觀的感覺就是,原來的黑濁的污水變清了。如果想進一步的利用,那么還得經過幾道工序。
首先是過濾,濾掉水里殘留的懸浮物質,然后便是沉淀后殺菌了。以前有加氯殺菌,但加氯具有操作的難度,而且容易出事故,所以污水處理廠大多不采用。有加二氧化氯的,這是固體,成本比加氯略高。也有采用臭氧殺菌,但也是不易控制,不大安全。現在大多采用紫外線殺菌。這個安全,雖然費用高些,且紫外線殺菌有弊端,它只是把水里的大腸菌殺昏殺暈,半小時后可能大多會蘇醒過來。但是檢查一般是在出水口3米之內,所以采用這個辦法的較多。
經過最后幾道工序,水就可以用作工業的冷卻水,綠化水等非飲用的地方。北方大多用在電廠,作冷卻水,還有灌入綠化灑水車,噴到城市的綠地和道路上。
在處理污水的同時,還會產生大量的污泥。尤其是北方的城市,污水里的污泥量很大。這些污泥如果處理不好,那就是污水處理廠的污染物了。現在污水處理廠將污泥濃縮后,主要是衛生填埋或生產有機化肥。
污泥處理與處置的目的主要有四個:一是穩定化,通過處理使污泥停止降解;二是無害化,殺滅寄生蟲卵和病原微生物;三是減量化,減少污泥最終處置的體積,降低污泥處理及最終處置費用;四是資源化和最終處置,在處理污泥的同時實現化害為利、循環利用、保護環境的目的。
1 污泥穩定化處理的方法
來自污水處理廠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剩余活性污泥或者生物濾池污泥)的混合污泥通常含有60%~80%的有機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而且還含有大量的多種微生物,這種污泥在堆放時極易自發地進行厭氧生物反應,產生異味并導致污泥脫水性質惡化。穩定化處理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污泥中的有機物質,進一步減少污泥含水量,殺滅污泥中的細菌、病原體等,消除臭味,使污泥中的各種成分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穩定化的方法主要有堆肥化、干燥、厭氧消化等。
1.1 堆肥化
堆肥是利用污泥微生物進行發酵的過程。在污泥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膨松劑和調理劑(如秸桿、稻草、木屑或生活垃圾等),使微生物群落在潮濕環境下對多種有機物進行氧化分解并轉化為類腐殖質。研究表明,經過堆肥的污泥質地疏松、陽離子(CEC)交換量顯著增加、容重減少、可被植物利用的營養成分增加、病原菌和寄生蟲卵幾乎全部被殺滅。目前世界各國采用的堆肥方法有靜態和動態兩種,如自然堆肥法、圓柱形分格封閉堆肥法、滾筒堆肥法、豎式多層反應堆肥法等。污泥經堆肥化處理后,物理性狀改善,質地疏松,易分散,含水率小于40%,根據使用目的不同可以進一步經制粒、干燥后裝袋貯存。
1.2 干燥
干燥就是將已經脫水的污泥餅(含水率在75%左右)進一步降低其含水率,以利于貯存和運輸,避免因微生物的作用而發霉發臭,使污泥處于穩定狀態。干燥工藝除了最簡單的日曬外,常用的是熱干燥技術,干燥熱源以蒸汽或導熱油作介質,間接給熱。熱干燥過程相當于對污泥作了1~2h的滅菌處理(干燥溫度≥95℃),完全可以達到殺滅病原菌的衛生要求。干燥后的污泥含水率在10%左右,可以使污泥處于穩定化狀態。干燥使污泥性能完全改善,干燥后的污泥量僅是最初污泥量的4.5%,干燥污泥量熱值提高,相當于劣質煤,可提高污泥的有效利用價值。
1.3 厭氧消化
厭氧消化主要是通過兼性厭氧細菌和厭氧細菌的作用使有機物分解,最終生成以甲烷為主的沼氣,沼氣可作為燃料和動力資源,還可作為重要的化工原料。厭氧消化一般是在密閉的消化槽內,在30℃下貯存30天左右。目前的污泥厭氧消化處理中,大約只有一半的有機物轉化為甲烷氣體,如何提高污泥消化整體水平、提高產氣率與能源回收率,并盡量減少污泥體積,成為該領域的研究重點。目前的研究主要有利用各種前處理(堿處理、超聲波處理等)來改善污泥的厭氧消化性能、探索高效可靠的新型污泥厭氧消化處理工藝。此外,利用生物技術(如酶催化技術)來進一步提高污泥的產氣量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視。
2 污泥無害化處理的方法
污泥無害化處理往往包括在穩定處理之中,無害化處理的目的是去除、分解或者“固定”污泥中的有毒、有害物質(重金屬、有機有害物質)及消毒滅菌,使處理后的污泥在污泥最終處置中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主要滅菌的方法有加熱巴氏滅菌、加石灰、長期貯存(20℃,60天)、堆肥(55℃,大于30天)、加氯或者加其它藥品等。
3 污泥減量化的方法
污泥減量化分為質量的減少和體積的減少,前者包括穩定和焚燒,后者主要是指通過濃縮、脫水、干化使污泥的含水率降低。
污泥焚燒的優點是可以迅速和最大限度地實現減量化,它既解決了污泥的出路又充分利用了污泥中能源,且不必考慮病原菌的滅活處理。污泥焚燒的熱能可回收利用,有毒污染物被氧化,灰燼中的重金屬活性大大降低,焚燒灰可以作為建筑材料。缺點是高成本和可能產生污染(廢氣、噪聲、震動、熱和輻射)。
4 污泥資源化利用及處置方式
4.1 污泥資源化利用
城市污泥既是污染物又是一種資源,污泥經過減容、穩定和無害化處理后,可以作為資源綜合利用,如土地利用和熱能利用,污泥資源利用方案的選擇應根據環境衛生、資源回收、資源投入產出比和收益影響比四個方面進行。4.2 污泥最終處置
污泥處置就是解決處理后污泥的最終出路,現在我國對污泥的處置已采用了填埋、農用和園林、花卉綠化等方式。
4.2.1 填埋
我國目前采取的污泥填埋一般是運至垃圾填埋場,與城市垃圾一起進行處置。這種填埋方式的問題是,污泥中的N、P和重金屬在無防滲情況下污染地下水,同時污泥填埋需要投入運輸和管理費用,并且填埋將占用大量土地,在目前我國城鄉耕地越來越少的情況下,顯然不符合社會持續發展的要求。
4.2.2 農用和園林、花卉綠化
污泥中含有豐富的各種微量元素,如Ca、Mg、Cu、Fe等,施用在土地上可以改善土壤的土質,促進農作物和苗木花卉的增長。另外,施用污泥可以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減少環境污染。
目前我公司提供一整套污泥處理解決方案。脫水率達50%。每噸污泥運營成本40~50元。感興趣可以聯系我。謝謝!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理有以下幾個途徑:一是垃圾廠填埋,因為不好脫水,不易于壓實,所以現在很少有垃圾廠要法泥;二是制肥,在符合國家規定的污泥農用限值的情況下需要將污泥脫水干化,并加入一定的營養劑,包裝出售;三是用于電廠摻煤焚燒,這也是比較環保的一種處理方式,缺點是性價比不高;還有教材上說填海,現在國家不提倡這種方法,存在二次污染。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