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環境污染物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農村環境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如下:
1、生活垃圾。
2、養殖垃圾。
3、農藥、化肥的不科學施用。
4、農村地區工業污染。
5、農藥化肥
6、秸稈焚燒
擴展資料:
防治措施
1、嚴格控制畜禽養殖污染。針對全市畜禽養殖業發展較快、污染日益嚴重的狀況,大力推行生態養殖模式,鼓勵對畜禽糞便實行綜合利用,做到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發展養殖小區,實行人畜分離,引導養殖戶向小區聚集。
根據環境的承受能力適時控制養殖規模,設立禁養區、限養區和非限養區,對新建、改建養殖設施實施“三同時”和排污許可制度。
2、科學施用農藥和化肥。大力推廣農作物病蟲綜合防治技術,建立安全用藥制度,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開展以蟲治蟲、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示范,采取誘殺等農業防治措施,盡量減少農藥使用量。
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及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增加有機肥施用量,減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結合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大力建設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加強管理,減輕農業面源污染。
3、加強無害化處理污染物力度。在農村積極推行“一池三改”,加快沼氣等可再生能源的推廣應用。加快沼氣發電、垃圾焚燒發電工程建設,建設必要的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因地制宜抓好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做到達標排放。
4、高度重視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加強城鎮和農村人畜飲用水源地規劃建設,制定嚴格保護措施,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區管理,切實保障農村人畜飲水安全。
5、優化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按照布局合理、設施配套、環境整潔、村貌美觀的原則,開展村鎮規劃,到2020年,基本形成中心村、中心鎮群落。房前、屋后和庭院栽花種草,農戶基本都能利用沼氣和太陽能等潔凈能源。加強農田林網建設,綠化村莊,提高林木覆蓋率和生態效益。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