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廠不斷建立,污泥卻成污染大問題為何成經濟爆發點?
污泥處理千億市場紅利靜待釋放隨著污水廠建設不斷推進,污水處理產生的副產品——污泥成為污水處理系統中最后一個尚未解決的難題。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污泥行業的市場格局將在未來五年發生實質性變化,市場集中度上升,市場規模將達千億。
事實上,針對污泥處理,早在2015年發布的“水十條”上就強調要求現有污泥處理設施于2017年年底前基本完成達標改造,地級以下城市污泥無害化于2020年底前到達90%以上。
據了解,為了加速污泥治理速度,在整個“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投入了大約2000億元用于污水廠的污泥處理,在污泥處置技術的不斷突破與政策的推動下,我國污泥處理產業市場需求得到釋放。按照污水有效處理率來推算,2020年的污泥產量將達到7462.43.萬噸,污泥處理處置行業即將迎來藍海市場。
目前,我國污泥處理的技術路線和產業政策正逐步得以明晰,產業化和市場化即將啟動。由于污泥長途運輸困難,污水處理廠原位處理約束條件多,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時間長,污泥處理公司將迎來發展良機。未來5年,全國污泥處理設施建設的基礎投資需求將達600億元,加之后期運行投入資金需求超100億元/年,污泥處理撬動的市場總投資規模將超千億元。也就是,“十三五”期間計劃投資總額 316 億元,超過“十二五”期間的投資總額。
然而,國家在污泥處理處置方面的政策越發趨嚴,市場越發廣闊的情況下,污泥處理處置現狀仍堪憂,首要表現在我國污泥處置率低。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污泥處理能力約為1300萬噸/日,全國污泥處理率僅達到33%,有67%左右的污泥沒有得到無害化處理處置,對生態環境造成威脅。
由于我國污泥處理處置起步較晚,自主研發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還在不斷完善,污泥處理需要無害化、穩定化、減量化、衛生化及資源化處理處置,這五化都需要先進的技術來支撐。
如今污泥處置越來越受到重視,污泥處置的技術、政策及運作方式在不久的未來將有所突破,污泥處理處置行業在政策推動下有望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從曾經的無人問津到現在的炙手可熱,污泥處理市場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前來掘金,千億市場紅利靜待釋放。不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想站穩腳跟,掌握核心技術才是硬道理。
污泥低溫碳化幾年來,瑞新通用技術團隊調研很多個污泥處理工程,基于污泥的特性研發出污泥的無害化、穩定化、減量化、衛生化及資源化熱解低溫碳化處理技術。
熱解裝置
工藝流程
熱解低溫碳化處理技術采用較低的溫度(250℃左右),中壓(10MPa以下),將污泥中的細胞破壁裂解,其中水分自然析出,經機械脫水污泥含水率可降至50%以下,再經干燥或自然風干(3-5天)使含水率可進一步降低至30%以下。在細胞裂解過程中,水分始終保持為液態,沒有變相,能耗較低;裂解過程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污泥中的碳值,為污泥資源化提供了可能,同時本技術還具有投資低、工藝設備簡單等特點。
污泥如若不予以處理,使其進至環境之中,則會嚴重危害周圍環境,而對污泥實施無害化、穩定及減容等處理操作之后,則可將其當作有價值資源,應用于多方面之中。雖然污泥具有較多處理方法,但應依據污泥具體性質及泥量,開展綜合性分析,此外,還應對處理成本、經濟效益及環境生態等問題予以考慮,最終實現整體效益和價值的有效提升。
污泥熱解技術是一項很有發展潛力并已經成熟應用的技術,污泥熱解方法可以制得有利用價值的氣體和固體,操作系統封閉、無污染氣體排放,幾乎所有的重金屬被固定在固體剩余物中,對環境影響大大減少,并且熱解運行成本低于焚燒。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污泥熱解技術大有發展前景,是一種有前途的固廢處理方法。
【更多可在瑞新通用官網上留言咨詢】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