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栽培技術體系?
西瓜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
西瓜原產非洲草原,耐熱力極強。種子發芽的適溫為26-30℃,15℃開始發芽,低于15℃不能發芽,高于35℃發芽受到影響,并造成裂殼;
生長發育適溫為白天25-31℃,營養生長溫度要低一些,10℃時生長緩慢,低于5℃受凍害,高于35℃生長受阻,但在坐果和果實生長時需要的溫度要高些,最低為15℃。
在較低溫度下,果實發育緩慢,果皮厚,易空心和畸形,含糖量下降,品質差。
(2)光照
西瓜是短日照作物,光飽和點為8X10lux,光補償點為4X10lux。西瓜苗期日照8h以內,第一雌花節位低;若日照16h以上則抑制雌花形成。
(3)土壤
西瓜為深根系作物,其根系人土深而廣,吸收能力強,栽培宜選用土層深厚、硫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
西瓜對土壤pH值要求不嚴格,在pH值為5-8的范圍內都可以生長。西瓜營養生長期需要較多的氮、鉀肥,果實膨大期特別需要鉀肥。
(4)濕度
西瓜耐早而不耐澇,要求空氣干操,相對濕度為50%-60%。西瓜一生需水多,不同生長發育階段需水最不同,種子發芽時要求有足量的水分,使營養物質分解以迅速發芽;苗期以65%為宜,抽蔓期、開花結果期以70%-75%緯較適宜。
栽培中要注意的是西瓜怕淹水,淹水超過12h即死亡。因此,栽培時應選用排水良好的地塊。
類型和新優品種
西瓜的分類有多種方法,根據用途分為果用西瓜和子用西瓜;根據果實大小分為大西瓜、中西瓜和小西瓜;根據成熟期又可分為早、中、晚熟品種。
我國目前西瓜栽培品種生產上比較實用的是按熟性分類,但在早、中、晚熟品種的區別尚無統一的國家標準,通常以雌花從開花到果實成熟所需要時間來確定。
(1)早熟品種
雌花從開花到果實成熟需30d以內,為早熟品種。該品種類型一般表現為雌花出現早,坐果節位低,生長勢和分枝性較弱,采收早,早期產量高等特點
(2)中熟品種
雌花從開花到果實成熟需31-40d,為中熟品種。該品種類型一般表現為雌花出現較晚,坐果節位較高,生長勢和分枝性較強,果形一般較早熟品種大,產量高等特點。
(3)晚熟品種
雌花從開花到果實成熟需40d以上,為晚熟品種。該品種類型一般表現為雌花出現晚,坐果節位高,生長勢和分枝性強,果形大,產量高等特點。
西瓜設施栽培技術
一、品種選擇
西瓜設施栽培應選擇耐低溫、耐弱光、耐濕,主蔓雌花出現節位低,結果能力強,果實發育周期短的早熟品種。臺灣農友的小蘭等品種在設施內大面積栽培,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二、播種育苗
1.播種期的確定。西瓜設施栽培以早熟栽培為主,主要有塑料大棚及日光溫室栽培。云南立體氣候明顯,根據不同的氣候類型,可周年生產。
在長江下游的浙江、江蘇、上海等地,主要是塑料大棚栽培,一般1月下旬至翌年2月播種,5月上中旬開始收獲。而在北方是日光溫室栽培(如北京),一般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播種。4月上中旬開始收獲。
2.選地、整地、做畦施底肥。西瓜忌連作,若連作,可用中農綠康抗重茬菌劑!西瓜種植應選擇背風向陽,排灌條件好的砂壤土或砂土,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清地塊,并深挖地,讓其在陽光下充分暴曬,殺死部分病菌及害蟲,以減少其危害。
并施足底肥,每667m2,施入腐熟有機肥2000-3000kg,鈣肥30-50kg,鉀肥5-15kg,肥土均勻混合深翻后,爬地栽培做成寬2000px,高15-500px的畦;搭架栽培做成寬1500px、高10-375px的畦,覆蓋地膜,準備定植。
3.播種育苗。西瓜設施栽培有直播和育苗兩種方法。早熟栽培一般采用溫床育苗。西瓜根系再生能力差,傷根后容易成僵苗,因此,應采用營養缽等進行護根育苗。
在云南熱區早熟栽培(如西雙版納),一般采用直播法,播種前用50℃溫水浸種12-24h,用濕潤紗布包好在25-30℃的條件下催芽,3-4d破口即可播種。
育苗移栽最好用營養土育苗,西瓜適齡壯苗為35-40d,具3-4片真葉即可定植。
三、定植西瓜早熟栽培
定植最好選晴天上午10時左右進行,每667m2大果形定植300-400株,中果形定植400-500株,小果形定植500-600株。定植時在已經蓋好的地膜上按不同品種需要的行株距打孔,每孔定植1株,然后蓋嚴四周。
四、采收為保證西瓜品質,應適時采收
鑒定西瓜成熟有3種方法。
1.雌花開放后的天數:早熟品種開花到成熟約需要25-30d;中熟品種開花到成熟約需要31-35d;晚熟品種開花到成熟約需要35-40d。
2.從形態上看,果實附近的卷須枯萎,果肩突出,果蒂凹陷,果皮發亮,條紋清晰。
3.聽瓜聲音:用手指彈瓜,濁音為熟瓜,清音為生瓜。
種植期的各種問題
一、催芽期異常現象
種皮開裂
西瓜種子在催芽過程中,有時會出現種皮開裂,造成漿種、爛種、胚根不能伸長等。主要原因有:浸種時間過短;催芽時包種子用的沙布或催芽基質太干;催芽時短時間內溫度超過40℃;不發芽;
選用的種子發芽能力差或存放三年以上的陳種;催芽溫度低于15℃,數日后造成爛種;催芽時溫度高于40℃,出現燒種;浸種時間太短,種子沒有吸足水分。
措施:
①選用發芽能力強而飽滿的新種子。
②強光曬種。在春季選擇晴朗無風天氣,把種子攤在席子或紙等物體上,使其在陽光下曝曬4~6小時,可促進種子后熟,增強種子的活力,提高種子發芽勢和發芽率。
③在常溫下浸種8~10小時,讓種子吸足水分。
④催芽溫度保持在28~32℃,濕度較大,氧氣充足有一定的黑暗時間。
二、出苗期異常現象
不出苗
苗床溫度低于16℃,低溫爛芽;苗床溫度超過40℃,高溫燒芽;床土過干,使幼芽干枯,失去出苗能力;床土濕度過大,空氣缺乏,影響出苗;營養土配制不合理,用了未腐熟有機肥或過量化肥,農藥用量大,導致肥害藥害造成爛芽;早春播種過深,超過3厘米,加上床土濕度大、溫度低,出現爛種。
帶殼苗
在播種過淺、土壤干燥、土溫過低或種胚發育不良等情況下,往往造成子葉戴帽出土,嚴重影響子葉的伸展和發育。
高腳苗
在西瓜出苗到真葉未長出之前這段時間,溫度過高、濕度過大,光照不足,導致下胚軸伸長過度形成高腳苗。
措施:
①合理配制營養土:6份未種過瓜類作物的田園土,4份充分腐熟過篩有機肥,每立方米床土中加入0.5kg尿素、2kg過磷酸鈣、0.5kg磷鉀源庫、10kg草木灰、0.1kg50%多菌靈或70%代森錳鋅、0.1kg辛硫磷,將土充分攪拌均勻,堆悶7~10天備用。
②播種前必須把營養土澆濕澆透,防止播后營養土太干而影響出苗。
③播種時種子要平臥點播,防止帶殼出苗。
④播后覆蓋營養土厚度1~1.5厘米,再用噴壺灑水,使覆土濕潤。若出苗前苗床太干,可用噴壺噴灑溫水。齊苗后每隔3~5天噴水1次,移栽前2~3天苗床不澆水。
⑤出苗前床溫控制在30℃左右,齊苗后至第一片真葉展開前,必須嚴格控制床溫,一般不超過25℃。
⑥春季80%出苗后,就應揭開薄膜的通風口進行通風,防止徒長,定植前7~10天要加大通風量,逐漸降溫蹲苗。
三、伸蔓期異常現象
矮化、縮葉、黃葉
瓜田長時間干旱缺水,或者較長時間土壤過濕排水不良使根系發育受阻,造成地上部植株矮化、縮葉、黃葉,甚至枯萎而死。
土壤中鈣、鎂、硼等元素缺乏亦可造成西瓜植株矮化縮葉。
施肥不當產生肥害或除草劑藥害,或施用激索不當產生藥害都會造成黃化、矮化、縮葉。
瓜蔓頂端變色
瓜蔓頂端變黃者,多為害蟲為害所致;頂端變黑者,多為凍害或肥害所致。
措施:
①西瓜地不宜連作、一般要4~5年輪作一次。前作以水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為最好。
②加強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濕潤,特別是夏秋栽培,要保證有充足水分。同時做到旱能灌,澇能排。
③合理施肥,做到大量元素與微量元素配合施用,配合施用海精靈生物刺激劑,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均衡營養,提升西瓜抗病抗逆能力。
④合理使用農藥與生長調節劑,防止產生藥害。
⑤根據品種、氣候確定合理播種期、移栽期,不盲目早播早種。
⑥早春雙膜覆蓋栽培遇連續陰雨低溫,突然天氣轉晴,遇到瓜苗萎蔫不可立即揭膜,待膜內瓜苗恢復正常后,再揭膜通風。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