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綜合監控的系統構成概述
(1)硬件構成綜合監控系統方案充分考慮到軌道交通監控的高可靠性要求,特別是考慮到采用綜合監控方式后,軌道交通各個專業系統的運行和維護都要在同一套系統上進行,對系統的可靠性要求更高。因此,方案采用的冗余機制涉及到中央主備實時服務器之間、中央主備歷史服務器之間、車站主備實時服務器之間、車站主備工作站之間、車站主備FEP之間、中央局域網雙網之間、車站局域網雙網之間;不僅包括硬件設備,而且包括相應的軟件,不僅包括運行的功能,而且包括數據流程,都是冗余的。多重冗余機制使得系統在任何單點故障和交叉故障時,都不影響ISCS運行。冗余配置的中央和車站服務器按照集群方式運行(設備不分主備,均衡負載,僅僅任務模塊區分值班和備用),冗余配置的交換機和FEP等設備按照主備方式運行(設備區分值班和備用)。 詳細的硬件構成如下:第一層:中央級綜合監控系統 第一層包括冗余的實時服務器、冗余的歷史服務器、外部磁盤陣列、磁帶機、各種調度員工作站(如電調、環調、行調、維調和總調等)、NMS工作站、事件打印機、報表打印機、彩色圖形打印機、冗余的帶路由功能的網絡交換機、FEP、大屏幕系統(OPS)、UPS等。OCC配置的網絡交換機,實現OCC所有網絡資源的互聯。交換機的端口數量和帶寬的選擇應充分考慮ISCS和網絡通信設備的要求,網絡交換機直接連接到通信傳輸網絡。在正常情況下,OCC的調度員通過調度員工作站,控制和監視各被集成系統。OCC的命令,通過ISCS網絡發送到各被集成系統。實時服務器主要功能是完成實時數據的采集與處理,從OCC向分布在各站點的被集成系統發送模式、程控或點控等控制命令。歷史服務器主要功能是完成歷史數據的存儲、記錄和管理等功能。第二層:車站級綜合監控系統第二層包括冗余的實時服務器、值班站長工作站、冗余的網絡交換機、前端處理器(FEP)、IBP和UPS等。車輛段停車場綜合監控系統(DISCS)與車站綜合監控系統(SISCS)一樣,都屬于第二層,只是配置有所不同。FEP處理所有與被集成系統的接口,從FEP采集的數據通過車站交換機送到車站服務器。車站服務器、車站值班站長工作站和FEP等與網絡交換機相聯。(2)軟件構成方案采用的綜合監控系統軟件無論從硬件、軟件還是功能和運營,根據不同的特性進行了不同層次的劃分,如中央級一般控制軌道交通全線,監控范圍較廣,響應時間為秒級,而就地級一般控制某一設備,監控范圍較小,響應時間為毫秒級。各層既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如車站級與就地級通過FEP連接,中央級和車站級通過骨干網連接,相互之間交換數據而不干擾。另外,本方案在設計時還考慮到中央級之上的更高一級管理,允許互聯和交換信息。綜合監控系統的層次結構如上圖所示:從平面結構而言, 采用通信中間件FoxBus,各個功能模塊通過FoxBus組合在一起協調工作,本系統的平面結構如下圖所示。FoxBus將軟件模塊組件化,允許各模塊在硬件上任意分配,任何一臺工作站都可以根據所登錄用戶的權限進行相應級別操作員的監視和操作。方案采用硬件FEP將車站ISCS和就地級系統進行隔離,使得子系統和ISCS系統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一方面,子系統的異常不會影響ISCS的運行,使子系統的數據干擾范圍得到控制。另一方面,ISCS系統的不正常不會影響各個子系統的運行,即使ISCS全部癱瘓,各個子系統能繼續正常工作,保證軌道交通基礎層的監控功能。針對西安的環境特點和氣候條件,本方案中采用了大量抗電磁干擾、防潮防震的工業級產品,如FEP、交換機和服務器等均采用高可靠性產品。ISCS的軟件結構從體系結構的角度,分為系統軟件、支撐軟件和應用軟件三層;從數據流程的角度,分為: 數據接口層; 數據處理層; 人機接口層。 數據接口層主要由FEP組成,完成數據的第一次收集和處理,FEP具備協議轉換能力,采用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ISCS系統通過前置通信機接收接入系統的信息并對無關的訪問進行隔離。前置通信機具有轉換各種硬件接口、軟件協議的能力,接入系統通過前置通信機將數據傳入ISCS系統,同時ISCS系統也通過前置通信機向各接入系統傳送有關數據。同時FEP還起到隔離綜合監控系統和相關系統的功能。數據處理層主要由車站服務器和中心服務器組成,車站服務器完成數據的第二次處理和收集,將各FEP的數據進行集中和處理,供車站ISCS的人機界面顯示和操作,收集的是車站范圍內的數據;中心服務器除了完成本中心的數據處理和收集外,還要完成數據的第三次集中和處理,供控制中心的 ISCS人機界面顯示和操作,收集的是全線范圍內的數據。人機接口層是ISCS提供的用于人機交互的圖形接口,ISCS可以通過該接口向操作員顯示設備狀態信息、運行信息、故障信息、報警信息、統計報表信息等,同時,操作員可借助系統提供的一系列工具,在操作員工作站上對遠程的設備進行監視、設置、控制等。綜合監控系統(ISCS)包括中心綜合監控系統(CISCS)、車站綜合監控系統(SISCS)、停車場和車輛段綜合監控系統、網絡管理系統(NMS)、設備維護管理系統(MMS)、培訓管理系統(TMS)、軟件測試平臺(STP)等。 中心綜合監控系統:對全線重要監控對象的狀態、性能數據進行實時的收集處理,通過各種調度員工作站和大屏幕以圖形、圖像、表格和文本的形式顯示出來,供調度人員控制和監視。并且根據一定的邏輯關系自動向分布在各站點的被監控對象或系統發送模式、程控、點控控制命令,或由調度員人工發布控制命令,從而完成對全線環境、設備的集中控制與顯示。 車站綜合監控系統:通過值班站長工作站、打印機設備實時的反映監控對象變化的狀態信息并形成報表,同時記錄下相關信息,更新相關數據。車輛段、停車場綜合監控系統(DISCS)作為兩個特殊站點,視為站級綜合監控系統,對停車場、車輛段監控設備進行狀態和性能參數地實時監控。 網絡管理系統:搭建在中心,為網絡系統與設備提供一系列的維護、監測與快速故障處理手段,允許網絡管理員通過一個簡單界面高效管理網絡。 設備維護管理系統:設置在車輛段內,配置維護工作站、打印機等,實現對全線供電系統和機電設備系統復示和維修調度管理。 培訓管理系統:可以單向訪問運行系統,以便允許TMS使用真實的運行場景給學生示范。關于培訓環境,系統提供以模擬相關系統規約到模擬現場環境的接口,教員在培訓中能夠修改仿真環境,并觀察學員的響應,以在必要時提供建議。 軟件測試平臺:STP可對相關系統的軟件功能進行軟件測試,滿足ISCS的軟件安裝測試及與各相關系統的接口測試的要求。STP與TMS硬件合并使用,軟件分開配置。軟件測試平臺與綜合監控系統監控網絡連接,便于軟件測試平臺維護全線綜合監控系統軟件。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