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總磷高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一、污水總磷高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磷是一種活潑元素,在自然界中不以游離狀態存在,而是以含磷有機物、無機磷化合物及還原態PH3這三種狀態存在。污水中含磷化合物可分為有機磷與無機磷兩類。
水中,磷離子以HPO42ˉ還是以H2PO4ˉ形式存在取決于pH值,當pH值在2~7時,水中磷酸鹽離子多數以H2PO4ˉ形式存在,而pH值在7~12時,則水中的磷酸鹽離子多數以HPO42ˉ形式存在。所有含磷化合物都是首先轉化為PO43ˉ后,再轉化為其他形式,測定結果即是總磷的含量。總磷含量高會引起水體富營養化,其中,氮和磷是引起藻類大量繁殖的主要因素。欲控制富營養化,必須加強氮磷的處理,目前磷的排放標準為0.5mg/L?;瘜W法中常用鋁鹽、鈣鹽、次亞磷去除劑、除磷劑等除磷,方便有效。
污水中的磷部分來源于化肥和農業廢棄物。同時,生活中含磷洗滌劑的大量使用也使生活污水中磷的含量顯著增加。此外,化工、造紙、橡膠、染料和紡織印染、農藥、焦化、石油化工、發酵、醫藥與醫療及食品等行業排放的廢水常含有有機磷化合物,工業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導致總磷含量高。
污水中總磷高主要取決于它的來源,排放到湖泊中的磷大多來源于生活污水、工廠和畜牧業廢水、山林耕地肥料流失以及降雨降雪之中。與前幾項相比,降雨和降雪中的磷含量較低。有調查表明,降雨中磷濃度平均值低于O.04 mg/L,降雪中低于O.02 mg/L。以生活污水為例,每人每天磷排放量大約在1.4~3.2 g,各種洗滌劑的貢獻約占其中的70%左右。此外,炊事與漱洗水以及在糞尿中磷也有相當的含量。工廠磷排放主要來源于肥料、醫藥、金屬表面處理、纖維染發酵和食品工業。在水域的磷流入量中,生活污水占43.4%為最大, 其他依次為20.5%,29.4%與6.7%,生活污水43.4%工廠和畜牧業廢水20.5%肥料流失29.4%降雪降水6.7%。
二、廢水磷超標怎么處理?
可以用化學除磷劑,化學法除磷的原理是將化學藥劑投加到含磷廢水中,藥劑與廢水中的磷酸根離子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不溶解性磷酸鹽沉淀,通過過濾,去除磷酸鹽沉淀,從而達到除磷的目的。
污水中總磷超標處理方法 根據污水處理的綜合經驗,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法來解決生活污水中磷超標的問題: 1.后端物化的深加工。就是在后端加入脫磷劑解決問題。生活污水廠生化處理后,磷一般以正磷酸鹽的形式存在,鐵鹽和鋁鹽對磷的去除效果較好。 2.增強生化處理效果。方法是通過調節微生物營養比、DO值、污泥濃度等一系列因素來調節生化處理效果,提高生化去除率。 以上兩種方法基本可以解決磷超標的問題,但普通生活污水處理廠的出水量相對較大。如果采用后端深度處理,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有效,但長期運行成本相對較高,不符合環保的目的。建議短時間內對生活污水除磷進行深度處理,優化生化系統,既能降低運行成本,又能標本兼治。
三、鎮自來水廠周圍多少米不能有養殖廠?
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管理辦法第四條
保護區劃分為一、二級保護區,其中:
一級保護區:自取水點起,上游5000米至下游200米的水域,河岸兩側縱深各500米的陸域范圍,包括范圍內所有支流的全部水域及兩岸縱深各500米的陸域。
二級保護區:
自一級保護區上游界起上溯10000米或水源點上游的水域,河岸兩側縱深各1000米的陸域范圍,包括范圍內所有支流的全部水域及兩岸縱深各500米的陸域。
第十條
在飲用水水源一、二級保護區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從事網箱養殖、攔網養殖、投餌養殖、捕撈作業;
(二)使用燃油機動船;
(三)開山采石、采礦;
(四)生產、銷售、使用含磷洗滌用品;
(五)經營向水域排污的餐飲、娛樂業;
(六)施用化肥,使用高濃度、高殘留農藥;
(七)建設畜禽養殖場以及敞養、放養畜禽;
(八)向水體排放污水;
四、畜禽養殖場污水處理簡單發展概況
生態-物理-化學-生態
五、腐植酸什么時候用?怎么用?
1.如果土壤酸化或者鹽堿地,可用腐植酸調酸堿,為作物根系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2.化肥過量后土壤鹽漬化、板結、有機質缺乏,可用腐植酸降低土壤電導率,減少土壤中游離的鹽分。
3.用了生物菌劑之后效果不理想,可用生物菌配合腐植酸,腐植酸能為生物菌提供碳源,增加有益菌的繁殖速度和數量,使生物菌劑發揮更大功效。
4.地溫低、尤其是冬天,因為硝酸鉀溶于水后會導致水溫降低,沖肥時加上腐植酸可緩解低溫對根系的不利影響。另外,沖施腐植酸后地表顏色較深,更容易吸收陽光,有利于提高地溫。
5.旱季、雨季來臨前,使用腐植酸會在一定程度減輕旱災、澇災之后的田間損失。
6.由以上任何原因引起的根部發育不良、早衰,要用腐植酸,腐植酸能夠促進作物毛細根的發育。
7.重要的話說3遍:凡需要追求色澤和表面光潔度的作物,一定要用腐植酸,因為腐植酸能促進作物表面蠟質、角質和木質素的合成。
8.需要膨大的作物,一定要用腐植酸,腐植酸能夠增加膨大部位的細胞數量,同時增大細胞體積。
9.長勢弱、需要迅速恢復的作物,一定要用腐植酸。
腐植酸怎么用?
上面幾種情況用腐植酸沒有錯,但很多人用過之后感覺并不好,為什么?因為貪。下面為大家總結幾個常見的誤區。
1.腐植酸不是一次使用越多越好,而要少量多次。一次用5公斤,不如每次用1公斤,連續用4次。
2.不要光沖施,沖施、噴施相結合,協同作用更明顯。
3.并非每種作物都對腐植酸表現出肉眼可見的效果。使用時,對作物反應的積極性事先要有認識。第一,腐植酸在根莖類作物上效果最為明顯,所以推廣試驗應抓住蘿卜、馬鈴薯、紅薯等。第二,葉子比較寬大的瓜類以及小麥、水稻等。第三,效果不明顯的作物有油菜、蓖麻等油料作物,雖然實際效果是有的,如根系發育的速度、根冠比等,但數據只能通過科學方法檢測,肉眼很難識別。
4.土壤本身含有很多的腐殖質,條件非常良好的情況下,施用腐植酸的效果就不明顯。所以,腐植酸可用來“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給有問題的土壤用上1公斤,效果比給正常土壤用去5公斤要好。
腐植酸使用有啥竅門?
1.腐植酸搭配化肥、無機水溶性肥使用,可以減少化肥、無機水溶性肥常規用量的10%~20%。
2.腐植酸遇到水中的鈣鎂離子會產生絮狀沉淀,為了防止堵塞滴灌孔,在滴灌腐植酸肥料時,要盡量減少滴灌時間,做到少量多次,同時保證充分稀釋。
3.腐植酸呈黑色或深棕色,如果噴施時濃度過高或霧化程度較差,水分蒸發后往往會在果面、葉面留下黑色斑點。若在采摘時發現有這種情況,用清水沖洗即可。
4.雖然腐植酸在作物全生育期都能使用,但出于經濟考慮,建議在作物移栽后、花前、膨大、轉色4個關鍵時期各沖施兩次,膨大期和轉色期結合噴施效果會更好。
5.根據《含腐植酸水溶肥料農業部標準》規定,腐植酸原料必須是礦物源腐植酸。鑒別礦物源或生化腐植酸的方法有二。第一聞味,礦物源腐植酸沒味,生化腐植酸根據來源不同會有不同的芳香味、糖蜜味等;第二辨色,礦物源腐植酸多呈黑色,生化腐植酸多為棕色或棕黃色。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