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的深圳場地環境調查評估檢測機構推薦下,謝謝
專業的深圳場地環境調查評估檢測機構推薦下,謝謝
場地調查主要是根據場地的特性來初步判定可能存在的污染物,然后對污染物濃度和和空間分布進行調查,作為之后的調查依據,從而得知場地調查結果是否準確。中科檢測提供場地調查技術服務。
行業相關標準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5 年1月1日實施);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 1月 1日施行);?
3.《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2016年 11 月 7日修訂);?
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 1月 1日施行);?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年 8月修訂);?
6.《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18年 12月 29日修訂);?
7.《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國發[2011]35號);?
8.《關于印發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國辦發 [2013]7號);?
9.《國務院關于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的通知》(國發[2016]3號);?
10.(《污染場地土壤環境管理暫行辦法》(環境保護部令第 42號);?
11.《關于開展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通知》(環發[2006]116號);?
12.(《環境保護部《關于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意見》(環發[2008]8號); (13)《關于印發<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的通知》(環發[2011]128號);?
13.《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的通知》(環發[2013]46號);?
技術導則和技術規范
14.《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術語》(HJ682-2019);?
15.《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技術導則》(HJ25.1-2019);?
16.《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監測技術導則》(HJ25.2-2019);?
17.《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25.3-2019);?
18.《建設用地土壤修復技術導則》(HJ25.4-2019);
19.《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試行)(HJ25.5-2018);
20.《污染地塊地下水修復和風險管控技術導則》(HJ25.6-2019);?
21.《工業企業污染場地調查與修復工作指南(試行)》(2014 年 11 月);?
22.《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點位布設技術規范》(環發[2006]129 號);?
23.《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評價技術規定》(環發[2008]39 號);?
24.《全國土壤狀況調查土壤樣品采集(保存)技術規定》;?
25.《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166-2004);?
26.《地下水環境調查技術規范》(HJ/T164-2004);?
27.《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技術指南》(環保部 2017 年第 72 號公告);?
28.《地下水污染健康風險評估工作指南(試行)》(2014 年 10 月);?
29.《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
30.《關于印發東莞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及評審技術要點(試行)的通知》(東環辦[2019]5 號);
31.《地塊土壤和地下水中揮發性有機物采樣技術導則》(HJ 1019―2019)。
相關標準:
32.《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 (GB 36600-2018);
33.《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2017);
34.《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
技術要求
1、術語與定義
重點行業企業用地 land for key industry enterprises(與詳查不同)
從事過有色金屬礦采選、金屬冶煉、石油加工、化工、焦化、 電鍍、制革、造紙、印染、汽車拆解、造船、醫藥制造、鉛酸 電池制造、廢舊電子拆解和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等 行業企業用地,從事過危險廢物貯存、利用、處置活動的用地 ,火力發電、垃圾填埋場、垃圾焚燒、市政及工業園區污水 處理廠和污泥處理處置等用地。
深圳市空氣質量現狀
深圳環境空氣質量保持良好水平
持續開展“藍天行動”有力遏制陰霾天氣上升勢頭
深圳環境空氣質量保持良好水平
核心提示
自1997年到2005年,深圳建成區面積由300平方公里增加到713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由380萬人增加到827萬人,機動車由22萬輛增加到100萬輛……深圳經濟社會的高速增長,給深圳大氣環境的承載能力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下大力氣整治大氣環境污染,讓老百姓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成為近年來深圳最大的民心工程之一。今年,我市環保部門進一步加大監管和治理力度,有效遏制空氣污染惡化趨勢,城市總體大氣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優良水平。
一組數據顯示出深圳治理空氣污染的成果:2005年,深圳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級(優)和二級標準(良)的天數共計360天,占全年的98.6%,環境優良天數比2004年增加了16天,陰霾天數相應減少41天。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環境空氣質量繼續保持良好水平,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其中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268天,與去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
在今年9月的全國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復查中,國家環保總局復查組的專家對深圳大氣環境治理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深圳的空氣質量一直保持在比較良好的狀態,充分體現出這座城市處理好了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南頭半島大氣綜合整治贏得居民肯定
南頭半島曾經是工業開發區,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居住人口的增多,如今這里的很多工業企業被居民住宅樓包圍。對于那里的居民來說,周圍一些工業企業從煙囪里放出來的黑煙和粉塵,曾經是他們最大的一塊心病。近年來,隨著南頭半島各項大氣污染整治措施的陸續推進,居民們的心如今是越來越寬了。
為了讓南頭半島的居民們盡快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氣,市政府今年全面提速這一區域的污染治理進度。今年1月,市政府辦公廳發布《南頭半島大氣污染綜合整治方案》,將南頭半島劃為“環境容量的敏感區域、環保嚴管區域和環境整治重點區域”,并限期年內完成10大具體整治工程。為了切實保證整治工程一一落實到位,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南頭半島大氣污染綜合整治領導小組,由市委常委、副市長呂銳鋒擔任組長。一年來,我市有關部門嚴格落實方案要求,按照“調、控、治、遷、改、管”六字方針加快整治南頭半島大氣污染的步伐。
提起今年整治工程的進展情況,家住南山區月亮灣片區太子山莊的居民代表熬建南告訴記者,距離他家小區不足200米的南山熱電廠,今年投資7000萬元完成了天然氣管道鋪設工程,今后該廠改用天然氣生產后,周邊居民將徹底擺脫黑煙和粉塵污染的困擾。
記者了解到,針對南頭半島污染源較多的情況,我市環保部門還在媽灣電廠、西部電廠、月亮灣電廠、南山熱電廠等6家重點企業安裝了煙氣在線監測儀器,通過實時電子監控系統進行自動和連續性的污染源監控。市環保局一位負責人形象地說:“在線監測系統就像環保部門的‘電子警察’,隨時監控著污染源排放的情況,一旦發現污染指標超標,系統將自動向環保部門‘報警’,以便于第一時間進行處理,避免對周邊居民造成影響。”
強化監管使汽車“黑尾巴”少了
劉峰是市義工聯的一名環保義工,由于公司離家不遠,他每天步行上下班。出于“職業”習慣,他走在路上總是“習慣性”地盯著汽車的“尾巴”看,每次看到冒著黑煙呼嘯而過的貨車或大巴,他都要掏出手機給環保投訴熱線打電話,請有關部門“管一管不講環境公德的司機”。今年,劉峰的投訴電話打得越來越少了,因為路上的“黑尾巴”明顯少了,走路上下班的心情也比以前好多了。
事實的確如劉峰感受到的一樣。近年來,深圳遏制機動車尾氣污染的系列措施一一出臺實施,目前已經收到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為了斬斷公交大巴車的“黑尾巴”,市政府從2003年起規劃投入3.1億元,對每一臺提前更新為歐Ⅲ排放標準的公交車輛實施財政補貼,力爭5年內將所有公交車更新達到歐Ⅲ排放標準。截至今年11月底,市政府已下撥財政補貼8930萬元,全市共有6682輛公交車達到歐Ⅲ排放標準,占現有公交車總量的75%,每年可減少4634噸污染物總量。
抓住新車上牌這一源頭,我市從2004年起制訂并強制執行環保車型目錄,車管部門嚴格審核機動車的注冊登記,在源頭上把好關,對不在該目錄上的機動車,不予注冊登記,迅速實現了新車全面達到歐Ⅱ排放標準的目標。從今年3月1日起,我市正式執行符合歐Ⅲ排放標準的車型推薦性目錄,為盡快強制實施歐Ⅲ排放標準做好準備和引導廣大車主優先購買符合環保車型目錄的機動車打下了基礎。
一方面控制新車達標,另一方面,我市從2004年起實行“黃綠標”環保分類標志管理,并于去年7月1日起在深南路實施限行措施,引導車主淘汰排氣狀況較差的車輛。今年,環保部門進一步深化機動車環保分類標志管理制度,將大約15萬輛長期出入深圳的異地車納入統一管理范圍。
斬斷“黑尾巴”重在有力的監管。今年,我市環保與交警部門聯合成立8個巡檢工作小組,采取在主要道路設點檢測和流動巡查相結合的方法抽查。抓住公交車、貨運車等特種車輛及“黑煙車”這三類污染突出車輛為重點,加大抽檢力度,對舉報較多、冒黑煙情況嚴重的營運線路上門集中查處,建立起有效的機動車排氣污染檢測監管制度。截至11月底,共路檢機動車28233輛,查處路面超標車4633輛;上門抽檢公交線路406條次,檢測公交車輛5136臺,查出超標車214臺,共有27家公交企業的101條線路因車輛尾氣超標受到處罰;在市區主要路段設立38個黑煙車觀測點,共觀測車輛57623輛次,檢測查處黑煙車1632輛次。
開展“藍天行動”減少冬季陰霾
受區域整體環境影響,近年來“陰霾”逐漸成為影響深圳空氣質量的一大煩擾。尤其是每到冬天,受高壓穩定氣候的影響,深圳干旱少雨,不利于大氣污染物的擴散,容易形成陰霾天氣。為了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減少陰霾天氣,去年底,市環保、建設、城管、國土房產、質監、交警、交通、稅務、建設工務署等多個部門,聯手推出了一場以整治煙塵污染為重點的“藍天行動”,查處了一批冒黑煙的機動車、揚塵的建筑工地、違法排放廢氣的工業企業,有力遏制了深圳陰霾天氣上升的勢頭。
今年11月,深圳“藍天行動”再次拉開帷幕,整治行動由去年的1個月延長到3個月,嚴厲打擊各類違法排污行為,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確保冬季我市總體大氣環境質量有所改善。今年“藍天行動”的整治包括三大類:一是機動車尾氣污染控制,重點是提高新車排放標準,強化清潔油品監控,建設完善的社會監督體系;二是揚塵污染控制,重點是市政建設施工工地及道路揚塵的污染整治;三是工業和服務業廢氣污染控制,重點是治理影響居民區環境的鍋爐、油煙污染。
為了保證行動順利開展,今年“藍天行動”還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成員包括市環保局、發改局、建設局、貿工局等10個部門。根據方案,整治行動將采取聯合執法行動和自查行動相結合的方式,在自查的基礎上,重點組織開展揚塵、機動車尾氣、工業和服務業的聯合執法活動,同時引導全體市民參與整治活動,確保重點監管企業穩定達標,機動車污染控制工作有新突破,城市揚塵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文章來源:深圳特區報 2006年12月21日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