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流域水質評價標準?
2020年,白洋淀水環境質量持續好轉,湖心區水質為四類,有4個月達到三類,實現“全域Ⅳ類、局部Ⅲ類,消除V類”目標。通過有效治理,白洋淀淀區主要污染物濃度實現總體下降,化學需氧量濃度同比下降9.5%。
水環境評價依據是什么?
水環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轉化所處空間的環境。是指圍繞人群空間及可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水體,其正常功能的各種自然因素和有關的社會因素的總體。
也有的指相對穩定的、以陸地為邊界的天然水域所處空間的環境。
在地球表面,水體面積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水是由海洋水和陸地水二部分組成,分別與總水量的97.28%和2.72%。后者所占總量比例很小,且所處空間的環境十分復雜。水在地球上處于不斷循環的動態平衡狀態。
天然水的基本化學成分和含量,反映了它在不同自然環境循環過程中的原始物理化學性質,是研究水環境中元素存在、遷移和轉化和環境質量(或污染程度)與水質評價的基本依據。水環境主要由地表水環境和地下水環境兩部分組成。地表水環境包括河流、湖泊、水庫、海洋、池塘、沼澤、冰川等,地下水環境包括泉水、淺層地下水、深層地下水等。水環境是構成環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場所,也是受人類干擾和破壞最嚴重的領域。水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已成為當今世界主要的環境問題之一。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