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的詳細情況
學科:工學 門類:土建類 專業名稱: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 本專業是經國家教育部對學科、專業調整后,由“采暖通風與空調工程”更名而來,主要研究如何在工業與民用建筑物、運載工具內創建能夠保證在室人員舒適和身心健康的熱濕環境、聲環境、光環境和具有良好室內空氣品質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并研究為創造和實現這一目的所需的采暖通風和空調系統,與之相應的冷熱源及能量轉換設備,建筑自動化系統,以及燃氣、蒸汽與冷熱水輸送系統。本專業的中心任務是在盡可能減少對常規能源的消耗,降低對大氣環境污染的基礎上,為人類提供各種最適宜的人工環境,促進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的可持續發展。 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室內環境設備系統及建筑公共設施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運行管理及國民經濟各部門所需的特殊環境的研究開發的基礎理論知識及能力,從事人工環境營造和人居環境品質優化、建筑設施和城市公用設施(城市燃氣、熱能工程等)的設計與施工、樓宇智能化和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方案制定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以及科研、教學和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以及培養未來的注冊公共設備工程師。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環保意識的不斷加強,智能建筑、綠色建筑和健康建筑將是21世紀的發展方向,需要大量的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的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人才,因此本專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學生畢業后,可在城市建設、城市規劃、市政工程建設和環境保護部門、工礦企業、設計單位、公司企業(包括建筑工程公司、燃氣熱力公司、設備生產企業、房地產開發公司、建設監理公司、城市物業管理部門)、經濟管理部門、政府部門(包括各級政府建設、規劃、管理、消防、質監、環境評價部門)等從事工業與民用建筑室內環境及暖通空調、建筑給排水、燃氣供應等公共設施系統、建筑熱能供應系統的工程設計、工程施工、安裝調試和運行管理以及產品開發等工作,也可在研究院、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從事科研、教學等工作。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建筑物理環境和環境控制系統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應掌握該工程領域中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實驗技能,應具有較強的工程設計能力和保護環境,構建綠色建筑的意識,能夠勝任建筑物內供熱、通風、空氣調節、室內給排水、室內燃氣輸配系統的設計和建筑設備智能控制系統的開發、施工管理工作以及制冷與空調設備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工作。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普通化學、工程力學、測量學、工程制圖、微生物學、水力學、電工學、給水排水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給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給水排水工程、工業給水排水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設計方法; 3.具有污染物監測和分析、環境監測、環境質量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初步能力; 4.了解水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技術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干學科: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主要課程:機械設計基礎、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工程流體力學、傳熱學、建筑環境學、流體輸配管網、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暖通空調、制冷技術、供熱工程、建筑電氣、電工與電子技術、建筑給排水、建筑設備工程、建筑環境工程、自動控制原理、建筑環境測試技術、空調制冷新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認識實習及生產實習、有關專業基礎課的實驗、有關專業課的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