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屠宰污水?
屠宰廢水一般呈紅褐色,有難聞的腥臭味,其中含有大量的血污,油脂質,毛,肉屑,骨屑,內臟雜物,未消化的食物,糞便等污物,固體懸浮物含量高。屠宰廢水有機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好,但其中高濃度有機質不易降解,處理難度較大。屠宰廢水中的營養物主要是氮,磷,其中氮主要以有機物或銨鹽形式存在,而磷主要以磷酸鹽的形式存在。
1:混凝法:2:SBR法:3:序批式生物膜法:4:好氧生物處理:5:加壓生物接觸氧化―混凝沉淀組合工藝:6二段高速上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法和溶解空氣浮選―升流式厭氧污泥床法7:水解酸化―生物吸附再生―接觸氧化工藝8:升流式厭氧污泥床過濾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某新建肉類屠宰與加工企業在生產時排放一定量的廢水,主要來自圈欄沖洗、淋洗、屠宰及地坪沖洗、燙毛、剖解、胴修、副食品加工、洗油和油脂加工等工序。生產廢水中富含油脂和大量可生化降解的有機物及致病細菌,如不經處理直接排放,會嚴重污染水環境。采用以水解酸化/三級生物接觸氧化為主的處理工藝,處理2 000 m3/d 的屠宰廢水。經過調試運行,取得了較好的處理效果。
1 廢水水量、水質及處理要求
屠宰廢水具有以下特點: ①水質、水量隨時間變化大。產生的廢水量隨季節和日、時變化幅度很大,且屠宰多為一班制生產,白天流量大,濃度高,夜間流量小,濃度低。②有機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好,固體懸浮物含量高。廢水中含有大量血污、油污、肉屑、內臟污物及未消化食物等,且帶有血紅色和血腥味。
根據屠宰廢水的特點,采用以水解酸化/三級生物接觸氧化為主的處理工藝,屠宰廢水首先經過格柵去除豬毛、內臟碎塊等大塊雜物,防止管道和水泵堵塞。之后廢水流入集水池,池內設一級提升泵,將廢水提升至隔油沉渣池,去除浮油及一些沉淀的泥渣,然后流入調節池。因屠宰廢水排放具有時段不均勻性、時變化系數較大的特點,為使后續處理系統穩定運行,減少生產廢水沖擊負荷的影響,設置調節池以調節水質與水量。
調節池出水由二次提升泵提升至氣浮池,大量溶解性油脂與細小懸浮物通過氣浮裝置去除,以減輕后續處理單元負荷。
廢水隨后進入水解酸化池,利用異養兼性菌和厭氧菌將廢水中難降解大分子有機物轉化為易降解小分子有機物,復雜有機物轉變成簡單有機物。在轉化過程中降解相當數量有機污染物,降低COD 濃度,提高廢水可生化性,為后續好氧處理工藝創造條件。之后廢水進入生物接觸氧化池,池內設有組合填料、布水、布氣裝置及曝氣系統。充氧的廢水浸沒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速度流經填料。填料上長滿生物膜,在生物膜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廢水中的有機物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接觸氧化池采用三級推流形式,逐級去除有機污染物。出水進入混凝反應池,投加一定量的混凝劑進一步去除懸浮物并在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出水進入消毒池消毒后達標排放。隔油沉渣池、氣浮裝置、二沉池的浮渣與剩余污泥排放至污泥濃縮池濃縮,經過污泥脫水機脫水外運統一處理。
化學法(1)堿性水解和酶水解 該法使用堿性物質或酶水解以減少廢水中的脂肪顆粒,該法常作為屠宰廢水的預處理。通常采用石灰、NaOH、脂肪酶、細菌酶等,其中石灰經濟實用但是會產生大量的廢渣;用NaOH進行預處理時,控制NaOH的質量濃度在150~300mg/L范圍內,可使平均脂肪顆粒降到處理前脂肪顆粒(Din)的73%±7%;用胰脂肪酶進行預處理效果最佳,胰脂肪酶PL-250可使脂肪顆粒粒徑最大降到處理前廢水中脂肪顆粒的60%±3%,而且胰脂肪酶更適用于水解牛剛S肪;用細菌酶處理,細菌酶的使用量較多時才能達到明顯的水解效果。但是用堿性水解處理屠宰廢水會導致廢水的pH值出現波動,難以控制,使后續生物氧化法等工藝不易正常運行。
混凝處理
長期以來處理屠宰廢水主要采用生物法,其低溫下處理效果極難符合要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研究人員探索化學混凝絮凝處理屠宰廢水的新途徑,通過投加一定濃度的化學藥劑促使污水的各種顆粒沉降、膠體脫穩,對部分溶解性污染物也有一定去除能力,在很短的時間內削減污染負荷。其優點有:工藝簡單,易上馬,見效快;反應時間短,構筑物占地小;混凝劑原料廣泛,成本低廉;處理效果受溫度影響小;適應水量和水質的波動,能同時除臭,適應不同的處理規模。
物理法
氣浮機理就是向廢水中提供足夠數量的微小氣泡,利用高度分散的微氣泡作為載體去粘附廢水中的懸浮物,使其密度小于水而上浮到水面以實現固液分離過程。它可用于水中固體與固體、固體與液體、液體與液體乃至溶質中離子的分離。氣浮法作為一種高效、快速的固液分離技術,最早開始應用于選礦工業。1905年美國專利刊出了加壓溶氣技術,1907年,H?Norris又發明了噴射溶氣氣浮技術。由于這些技術的發明,使溶氣氣浮法得到了廣泛應用,不但可以用于生活飲水處理、工業用水處理,而且還可以用于煉油、化工、造紙、屠宰、紡織、印染、鋼鐵、食品、醫藥等各種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廢水的處理。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