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補充與完善?
一、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補充與完善?
需滿足綠色低碳環保發展,所要求的各項考核指標,有整過程的流程和結果,有整改措施和辦法。
二、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和報告表的區別?
環評報告表和環評報告書的區別在于使用情況不同:
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應當編制環評報告書,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全面、詳細的評價。
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輕度影響的,應當編制環評報告表,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
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三、環評報告書和環境影響評價的區別?
我們平常說“環評”即環境影響評價,到具體的某個報告書、報告表的名字格式是這樣的《某某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某某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不會有“評價”兩個字。因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意思應該是一樣的。
四、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需要什么資質的單位?
環境影響評價管理是分級的,按照行業及投資規模分別有環評登記、環境影響評價表、不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
執行的是三同時原則:同時設計、同時實施、同時投入使用。在項目申請立項階段,就需要有資質的單位做環評,實施后還得驗收。才能竣工投產五、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報告表內容是如何區別的?
環評報告表和環評報告書的區別在于使用情況不同:
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應當編制環評報告書,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全面、詳細的評價。
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輕度影響的,應當編制環評報告表,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
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六、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由環保部的哪個部門審批?
由具有環評資質的單位編制,由項目所在地環保部門審批。一些重大項目可能需要省級環保部門或者環保部審批
七、當建設項目周邊發生變化時,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是否要進行修改?
我覺得不用,環評是評價該項目建成之后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和該項目必須要采取的環保措施來降低該項目建設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周邊環境發生變化,但是該項目沒有發生變化,或者工藝等方面的變化,或者環保設施的變化時,不用重新環評,但當生產工藝發生變更,規模變更等時,要重新環評!
八、環境影響評價的分類和技術思路 ? 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異同?
環境影響評價按照項目類別來說分類比較細了,有化工石化醫藥、冶金機電類、建材火電類、農林水利類、交通運輸、采掘類、社會區域類、海洋工程類、核工業類、輸變電類等十幾個類別;按照建設性質來說分為新建、改建和擴建。
環評的思路的話就是首先要了解項目概況——查產業政策是否符合——看現場,關注敏感點、工程分析、現有污染情況及環保問題具體內容——做公眾參與調查,了解公眾對項目的支持情況——查同行業資料,了解清楚污染源來源、產量及處置措施、風險情況及預防措施、大致了解清楚清潔生產水平——編寫報告——初稿完成,審核——報環保局審批——專家評審(項目規模小污染小的話可由環保部門決定是否需要評審)——根據專家意見修改報告(即報批稿)——報批,經環保局審批通過后拿批復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是針對具體項目來進行評價的;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則比較復雜,需要考慮整個區域的規劃,然后進行評價。
九、環境影響評價方法及技術-環境影響評價師技術方法?
環境影響評價方法及技術主要涉及對規劃或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系統、科學、客觀的評估,以便為決策者提供有關環境保護的依據。其中,環境影響評價師技術方法主要包括:
1. 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這部分主要涉及與環境影響評價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2.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如聲環境、流域綜合規劃、產業園區等的技術導則。
3.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這部分主要涉及生態影響評價的一般性原則、工作程序、內容、方法及技術要求。
4. 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考察評價師的綜合應用能力。
考試大綱中對專業知識的要求分為掌握、熟悉、了解三個層次。掌握即要求能在實際工作中靈活運用;熟悉即要求能夠理解并簡單應用;了解即要求具有環境影響評價相關的廣泛知識。
十、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報告表、登記表的上報單位和上報時間?
環評單位編制環評單位或建設單位上報報告表半個月到一個月報告書一個月到兩個月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