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目標污染物名詞解釋
一、土壤中目標污染物名詞解釋
1、指有毒、有害物質侵入土壤后造成的污染。土壤受到污染后,有毒物質經生物體的富集而被吸收,人食用了這種含毒的生物便會得病。土壤被重金屬(鎘、銅、鋅、錳等)元素污染后,一時較難除去。
2、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為無機污染物和有機污染物兩大類。無機污染物主要包括酸、堿、重金屬,鹽類、放射性元素銫、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機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機農藥、酚類、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滌劑、3, 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廄肥帶來的有害微生物等。當土壤中含有害物質過多,超過土壤的自凈能力,就會引起土壤的組成、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微生物活動受到抑制,有害物質或其分解產物在土壤中逐漸積累通過“土壤→植物→人體”,或通過“土壤→水→人體” 間接被人體吸收,達到危害人體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二、污水處理中產生的污泥含有哪些成分及其含量????
一般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為含水量在75~99%不等的固體或流體狀物質。其中的固體成分主要由有機殘片、細菌菌體、無機顆粒、膠體及絮凝所用藥劑等組成,是一種以有機成分為主,組分復雜的混合物,其中包含有潛在利用價值的有機質、氮(N)、磷(P)、鉀(K)和各種微量元素。表1-1 不同種類的污泥營養物質含量范圍(%)污泥類型 總氮(TN) 磷(P2O5) 鉀(K) 腐殖質初沉污泥 2.0~3.4 1.0~3.0 0.1~0.3 33生物濾池污泥 2.8~3.1 1.0~2.0 0.11~0.8 47活性污泥 3.5~7.2 3.3~5.0 0.2~0.4 41
參考資料: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最佳可行技術導則
三、處理工業廢水后會產生污泥嗎
當然會。
工業廢水(industrial wastewater )包括生產廢水、生產污水及冷卻水,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和廢液,其中含有隨水流失的工業生產用料、中間產物、副產品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
污泥為含水量在75~99%不等的固體或流體狀物質。其中固體成分主要由有機殘片、細菌菌體、無機顆粒、膠體及絮凝所用藥劑等組成。
污泥多主要是含水量高。比如污泥含水量從98%降到94%后,污泥體積可以變為原來的31.97%。
四、污水處理剩余污泥是怎樣產生的
科普回答方式:
利用微生物來處理污水中的有機物,微生物將有機物變成自己的身體,然后產生絮體,最終使水體得到凈化。因為在處理的過程中要吧污泥不斷地返回到處理的前端以保證微生物的濃度,所以就有了回流。但是并不是要把所有的污泥都回流,所以就有了剩余,多余的部分就叫做剩余污泥。
也可以從另外的角度理解,污水處理的過程就是把水中的污染物轉化為水和二氧化碳或泥,這樣誰才會干凈。
一些不需要回流的工藝比如:延遲氧化,氧化溝等等,其實也產生剩余污泥,只不過量會比較小而已。
在水處理的生化處理過程中,微生物不斷地消耗著廢水中的有機物質,一部分有機物質被氧化以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另一部分有機物質則被微生物利用以合成新的細胞質,從而使微生物繁衍生殖,微生物在新陳代謝的同時,又有一部分老的微生物死亡,故產生了剩余污泥。
污水生物處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去除污染物的,在這過程中有微生物的生長和死亡,處理過程中能保證系統中污染物的濃度,多余的部分污泥就叫剩余污泥。
剩余污泥量就是新增長的活性污泥量。
剩余污泥活性污泥系是統中從二次沉淀池(或沉淀區)排出系統外的活性污泥。他是主要細菌同化COD等污染物的菌體和一些SS
過濾時產生的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