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節能減排有那些資料
一、建筑工程節能減排有那些資料
節能減排指的是減少能源浪費和降低廢氣排放。 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維護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必然要求。 節能減排的形勢當前,實現節能減排目標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去年以來,全國上下加強了節能減排工作,國務院發布了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制定了促進節能減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相繼做出了工作部署,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是,去年全國沒有實現年初確定的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目標,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節能減排工作的難度。更為嚴峻的是,今年一季度,工業特別是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增長過快,占全國工業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業增長20.6%,同比加快6.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認識不到位、責任不明確、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實、協調不得力等問題。這種狀況如不及時扭轉,不僅今年節能減排工作難以取得明顯進展,“十一五”節能減排的總體目標也將難以實現。
二、中國建筑節能年度影響力企業
以下年度50強名單:
1北京敬業達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2上海匯麗墻體材料有限公司
3堡密特建筑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4北京振利高新技術有限公司
5江蘇愛富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6上海申得歐有限公司
7北京特瑞克墻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8上海迪諾瓦有限公司
9西安天洋節能建材有限公司
10上海愛迪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11蘇州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12青島華歐四海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13山東省協和墻材實業有限公司
14上海伊通有限公司
15南京倍立達實業有限公司
16上海建筑材料集團新材料有限公司
17北京金隅集團有限公司
18哈爾濱天碩建材工業有限公司
19寧波麥克特節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20江蘇綠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21索利特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22上海迪寶建筑節能材料有限公司
23吉林東佳建筑節能材料有限公司
24張家港三益建筑節能材料有限公司
25北京市森林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26浙江東陽市新型建筑材料工業總公司
27泰州市蘭翔實業有限公司
28上海上耐節能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29上海建碩節能材料有限公司
30上海建武節能保溫材料有限公司
31佛山天智節能材料有限公司
32重慶歐林保溫材料有限公司
33長春科龍節能墻體開發有限公司
34上海恩熙保溫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35上海重威墻體保溫材料有限公司
36上海希諾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37上海康馬建材有限公司
38蘇州陶華建筑節能材料有限公司
39上海匯麗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40濟南同鎰節能材料有限公司
41上海富春控股集團公司
42西安市長安新型保溫材料廠
43煙臺光明保溫材料有限公司
44上海強成輕質保溫材料有限公司
45愛舍(上海)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46南京臣功節能材料有限公司
47北京秦天科技(集團)發展有限公司
48天津市歐文斯建材有限公司
49上海永麗節能墻體材料有限公司
50成都齊能保溫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三、建筑工程技術(節能減排)是個什么專業?和工程造價有聯系嗎?
通俗點說,節能減排出來主要是關于能源方面的,是在主體修筑前或者后進行設計,施工之類的,和工程造價聯系不大,工程造價學的有土建、安裝、裝飾、
四、如何完善綠色物流環保基礎設施?
第一,要樹立綠色物流發展理念。綠色物流發展需要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和消費者等多方主體的共同參與和努力。首先,政府和行業協會要積極對消費者和企業進行綠色理念宣傳和引導,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其次,企業要轉變“環保不經濟,綠色要花費”的固有理念,從長遠看,環保和企業效益可以實現相互促進;再次,消費者要樹立綠色消費觀,倒逼企業向綠色經營轉型。
第二,要實現政策引導和法規強制“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政府要出臺與綠色物流緊密配套的一系列產業、財政、金融、土地等相關政策,通過政府綠色采購、財政補貼、稅收扶持等具體方式激勵和引導物流主體的行為,科學引導綠色物流穩步健康發展。另一方面,要針對我國綠色物流發展制定出明確的、實施性強的法律法規細則,實現對物流活動綠色化進行統一監管和控制,同時各級地方政府可以依據區域物流綠色化發展程度,頒布相應的地方性法規保障綠色物流發展,尤其是大中型城市物流配送車輛的綠色化。
第三,運用科技創新支撐物流產業綠色轉型。加快綠色科技在運輸、倉儲、流通加工、包裝等主要物流環節的應用。首先,要通過綠色能源技術逐步優化能源結構,為物流行業走低碳、綠色發展之路打下堅實基礎。具體可以借助改良技術增加能效來提高能源利用率,或者提升新型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例如運輸環節增加新能源汽車。其次,加速“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無人配送服務等科技與物流業的融合,有效減少冗余物流活動,提升綠色物流效率。再次,進一步鼓勵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垃圾處理及廢物利用技術等在物流領域的應用,更好地促進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
第四,完善綠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綠色物流的發展離不開硬件基礎設施的支撐。要科學整合物流基礎設施的規模、布局和功能,通過更新和改造發揮效能。此外,政府要繼續擴大物流基礎設施投資規模,加速現代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化、體系化。新建基礎設施必須在現有基礎設施布局基礎上進行科學規劃,防止盲目重復建設和土地資源浪費。
第五,創新綠色物流運作模式。物流運作模式的創新可以通過物流活動的減量化模式、循環化模式和綠色化三種模式來實現。物流活動減量化模式,通過減少物流活動來減少物流廢棄物和污染,具體可以通過產業集群、企業聯盟運作模式、共同配送、多式聯運、甩掛運輸等模式來實現;物流活動循環化模式,基于可回收資源的再利用,提升綠色物流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和節能減排,主要可以通過逆向物流、生態園區等模式來實現;綠色化模式是在整個物流活動中建立綠色指標和綠色標準,從供應鏈全局實現所有物流環節的綠色化,政府作為監督者負責制定和統一綠色標準,企業遵從綠色標準且建立綠色評價指標體系,消費者提倡綠色消費。
第六,加強綠色物流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一方面,可從國外引進一批從事綠色物流研究的高級研究型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完善和優化我國綠色物流人才層次結構;另一方面,要重點實施綠色物流人才培養工程,注重產學研相結合培養涵蓋理論研究、技術開發、技能操作等不同類型的綠色物流專業人才。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