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基苯類,氯苯類,苯胺類,苯酚類
硝基苯類物質主要包括一硝基苯、二硝基苯、三硝基苯和硝基甲苯等。硝基苯屬高毒性物質,可經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侵入人體。主要作用于血液、肝及中樞神經系統,可使血紅蛋白變為高鐵血紅蛋白,失去運輸氧的能力,引起缺氧。水中存在硝基苯,影響水體的自凈能力。硝基苯主要用物炸藥、染料和藥品等的生產。
氯苯類:A:一氯代苯 1、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和麻醉作用;對皮膚和粘膜有刺激性。急性中毒:接觸高濃度可引起麻醉癥狀,甚至昏迷。脫離現場,積極救治后,可較快恢復,但數日內仍有頭痛、頭暈、無力、食欲減退等癥狀。液體對皮膚有輕度刺激性,但反復接觸,則起紅斑或有輕度表淺性壞死。慢性中毒:常有眼痛、流淚、結膜充血;早期有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癥狀;重者引起中毒性肝炎,個別可發生腎臟損害。2、對環境有嚴重危害,對水體、土壤和大氣可造成污染。由于其密度較水為重,且不溶于水,因此是重非水相液體(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DNAPLs)中的一種,并對地下水系統造成嚴重的威脅。 B:二氯苯 1、鄰二氯苯 具有高的刺激性,吞咽和吸入有中等毒性。2、間二氯苯 有刺激性氣味,無毒性。 3、對二氯苯 具有中等毒性,刺激眼睛和粘膜 C:三氯苯:樟腦丸的主要成分,有毒,不可誤食。D:六氯苯:主要用途: 用作防治麥類黑穗病, 種子和土壤消毒。 健康危害: 接觸后引起眼刺激、燒灼感、口鼻發干、疲乏、頭痛、惡心等。中毒時可影響肝臟、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可致皮膚潰瘍。 環境危害: 對環境有嚴重危害,對水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險: 本品可燃,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 危險特性: 受高熱分解產生有毒的腐蝕性煙氣。
苯胺類:苯胺類物質主要包括苯胺(俗稱阿尼林油)、甲苯胺和聯苯胺等。苯胺可通過口腔、呼吸道和皮膚進入人體。對人體的危害主要影響血液、肝及中樞神經系統。急性中毒時,可造成鐵紅蛋白缺氧、頭痛眩暈、全身乏力、惡心嘔吐、血壓增高、脈跳加快,嚴重時神志不清,體溫下降,瞳孔放大。陣發性痙攣抽搐而死亡,慢性中毒可引起各種神經官能癥狀、血尿、皮膚丘疹和過敏反應。
苯胺類物質主要用于染料工業、制藥、人造樹脂、橡膠硫化促進劑及彩色鉛筆等方面。
苯酚類:苯酚有毒,有研究報告表明苯酚是苯中毒的直接原因。苯酚及其濃溶液對皮膚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若不慎將苯酚沾到皮膚上,應用酒精或聚乙二醇清洗;若量較大或者混有氯仿,則需要進行急救。沾到衣服上也需用大量水沖洗。
苯酚類化合物的毒性以苯酚為最大,通常含酚廢水中又以苯酚和甲酚的含量最高。目前環境監測常以苯酚和甲酚等揮發性酚作為污染指標。
環境中的酚污染主要指酚類化合物對水體的污染,含酚廢水是當今世界上危害大、污染范圍廣的工業廢水之一,是環境中水污染的重要來源。在許多工業領域諸如煤氣、焦化、煉油、冶金、機械制造、玻璃、石油化工、木材纖維、化學有機合成工業、朔料、醫藥、農藥、油漆等工業排出的廢水中均含有酚。這些廢水若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灌溉農田則可污染大氣、水、土壤和食品。
酚是一種中等強度的化學毒物,與細胞原漿中的蛋白質發生化學反應。低濃度時使細胞變性,高濃度時使蛋白質凝固。酚類化合物可經皮膚粘膜、呼吸道及消化道進入體內。低濃度可引起蓄積性慢性中毒,高濃度可引起急性中毒以致昏迷死亡。一般來講,酚進入人體后機體通過自身的解毒功能使之轉化為無毒物質而排出體外。只有當攝入量超過解毒功能時才有蓄積而導致慢性中毒,表現為頭暈、頭痛、精神不安、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等癥狀。
由于酚的用途極為廣泛,預防其污染的工作也很困難。在生產和使用酚的工廠必須建立嚴格的操作制度,謹防酚的外瀉。同時要搞好廢水的回收利用和生物氧化處理,嚴禁含酚廢水排入滲井、滲坑,以免污染地下水。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