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大賽含金量高嗎
節能減排大賽含金量高嗎
還行。
一、背景介紹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辦、唯一由高等教育司辦公室主抓的全國大學生學科競賽, 為教育部確定的全國十大大學生學科競賽之一,也是全國高校影響力最大的大學生科創競賽之一。
該競賽充分體現了“節能減排、綠色能源”的主題,緊密圍繞國家能源與環境政策,緊密結合國家重大需求,在教育部的直接領導和廣大高校的積極協作下,起點高、規模大、精品多,覆蓋面廣,是一項具有導向性、示范性和群眾性的全國大學生競賽,得到了各省教育廳、各高校的高度重視。
二,獲獎幾率:
(1)總體的獲獎率是逐年下降的,下降的幅度可能會有變化,然后趨勢是逐漸趨于穩定,穩定值將低于20%,難度還是比較大;
(2)高校報名的數量逐年攀升,擬合曲線為線性,相關性系數為0.94,后期慢慢地趨于穩定,最近節能環保宣傳比較多,慢慢參加這個比賽的學校也會增多,期待這個比賽能有千所以上學校參與。
(3)作品數量隨著高校數量的增加而增加,近三年也是線性增長的,比賽規模越來越大。
節能減排是在哪里提出來的?
詳情: 農業農村節能減排到底應從何處著手?它的重點、難點又是什么?連日來,參加“兩會”的部分代表委員展開了熱烈討論。 能源節約可以做成“大蛋糕” 近年來,我國農業農村一方面資源消耗增長迅速,而單位資源的產出率始終在偏低位運行;另一方面,農業農村因生產生活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驚人,而這種狀況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并未引起足夠重視。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區劃研究所研究員黃鴻翔用一組數據說明了問題的嚴重性:農業農村污染已經占到全國污染的1/3以上;化肥、農藥利用率均不足35%,比發達國家低近20個百分點,農村能源利用率僅為25%左右;農村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近百萬噸,大部分未經處理直接排放。“農村人畜糞便未經處理自然發酵,產生的甲烷氣體對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率是二氧化碳的21倍。”全國人大代表、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能源環保研究所所長趙立欣說。此外,農業灌溉用水、機械加工、畜禽養殖、漁業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對此,許多代表委員有著清醒的認識:這些日益凸顯的矛盾和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勢必成為制約我國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現代農業的一大瓶頸。 全國政協委員、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何小平說:“在目前的大多數農村,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仍占據主導地位,這是造成農業資源消耗大、浪費嚴重、污染加劇的根本原因。”他認為,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將農業生產方式由傳統粗放型轉向資源集約型,提高資源利用率,最大程度節約每一單位能源,這不僅是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實現農業農村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途徑。 黃鴻翔委員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雖然農業生產的過程本身消耗的能量不是很多,但農業消耗了很多高耗能的產品,如生產1噸氮肥平均要消耗1.4噸煤炭。如果能把化肥利用率提高10個百分點,就相當于減少了1/4的化肥使用量。“這不僅節能,更是對環境的最大保護。” “農業領域最主要的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來自于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節能減排首先應該從這兩個方面著手,它們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環保局副局長潘碧靈一針見血地指出,各級政府應制定措施,引導農業生產向節水、節油、節地、節肥、節藥和農村工業節能等方面要效益,倡導農民生活用能節約。 “過去幾年,一個農村人口的平均能耗大概不到城市人口能耗的30%。現在,這個數據已經發生了變化,農村的能耗有了顯著增加。”全國政協委員、建設部科學技術司司長賴明認為,在農村能源消耗比例逐年上升的背景下,倡導能源節約對于農業農村節能減排意義非凡,但“政府一定要起到主導的作用”。 農村可再生能源利用潛力巨大 我國是農業大國,生物質能源的蘊藏量很大,據統計,每年可用總量折合約5億噸標準煤,僅農業生產中每年產生的農作物秸稈,就折合1.5億噸標準煤;我國可以種植能源植物的土地有1億公頃,可人工造林土地有4667萬畝。如果按這些土地20%的利用率計算,每年約可生產10億噸生物質,再加上木薯、甜高粱等能源生物,據專家測算,每年至少可生產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約5000萬噸。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過去,農作物秸稈幾乎全部被當作廢棄物燒掉,不僅浪費資源,更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全國政協委員、河南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長張全國認為,秸稈綜合利用是農業農村節能減排的重要措施之一,應該大力推廣。但他同時表示了一定擔憂: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總體而言已經成熟,但由于運行成本較高、工藝流程不完善,目前尚未實現大規模有效利用。他建議國家加大經費投入,對工藝流程、設備等細節進行科研攻關。 除了秸稈利用,張全國委員對如何處理年產近30億噸的畜禽糞便也亮出了自己的觀點:發展沼氣與生產有機肥。他說,前者可以用來解決農戶生活用能和清潔庭院,后者則可以培肥地力并大大減少糞便對周圍環境的污染破壞。“但目前,重視沼氣推廣勝過沼氣技術突破創新,重視戶用沼氣建設勝過大型沼氣建設,這種觀念在一些地方、部門普遍存在。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對此進行適當引導,把沼氣技術創新和大型沼氣建設提到更加重要位置,使之符合長遠發展。” 從我國農村能源消耗結構來看,薪柴與秸稈共占43%,煤炭約占39%,而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偏低。這種能源結構是否科學、合理、安全,成為眾多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 全國政協委員、中南大學法學院教授胡旭晟認為,隨著農村商品能源消耗逐年上升,開發農村可再生能源對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他說:“國家和各級政府應當積極引導、示范,用項目帶動,用政策扶持,用資金激勵。” “從全世界能源發展趨勢看,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是當前和今后各國大力發展的主要方向。下大氣力研究和開發農村可再生能源,占領技術制高點,對于逐步改善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實現節能減排長遠規劃,具有不可估量的現實意義。”潘碧靈委員說。 代表委員們普遍認為,農業農村節能減排不僅要注重“節流”,也要注重“開源”,兩者應相互促進,各司其職。 構筑農業循環經濟的長效機制 近年來,隨著“養殖―沼氣―種植”這一循環生態模式與農村改廁、改圈、改廚、改院的結合,以村莊、農戶為單元的循環農業發展模式目前在許多農村正得以快速推廣。在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農村,農業農村節能減排通過沼氣工程、鄉村清潔工程、庭院經濟、無公害農業等一系列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多元化農業形式,正逐漸成為農民增收和生態改善的有效載體。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政協副主席陳清華在遼寧等一些地區調研后發現,凡是農業農村節能減排做得較好的地方,農業循環經濟大多也發展得不錯,農民也從中得到了經濟實惠。 對此,許多代表委員認為,應盡快推廣并不斷完善這些各具特色的成功模式。趙立欣代表就沼氣工程提出建議,在農村示范引導建立健全物業管理體系,實現沼氣管理、進出料、包括配件供應的專業化、產業化,使之更具生命力。 然而,農業農村節能減排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在廣大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節能減排如何能夠開展和持續下去?它又如何在構筑農業循環經濟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與之建立相互促進、良性發展的長效機制?所有這些疑問,既是代表委員們思考的課題之一,也是廣大農村節能減排工作者試圖的難題。 胡旭晟委員認為,在一些農村,農民不僅居住分散,組織化程度也較低,節能減排的推進難免會遇到一定障礙。“這種情況下,各級行政部門應該加強對農村行政管理的力度,提高農村的自我組織能力,通過宣傳教育,提高農民尤其是鄉鎮村干部等的節能環保意識。”他認為,可以參考城市和工業節能減排的一些做法,建立健全農村各級監管機制和相應的獎懲機制,將農業農村節能減排納入干部晉升、政績考核范疇。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環保總局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研究員溫香彩認為,要將農村環境保護規劃放在與城市環境保護規劃同等重要的位置,全面統籌,科學規劃。健全農村環境管理機構,加強農村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和執法監督體系建設。同時,她建議,國家應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生活污水及垃圾處理、農村節能減排重點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農村沼氣、節水農業、保護性耕作、生物質能源開發等技術應用的政府補貼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常務副院長陳英旭,呼吁國家和有關部門盡快制定農業農村節能減排的相關法律法規。他認為,應格外重視對生產活動中污染的預防,而不是實際執行中的側重于末端治理。“一旦農村環境如土壤等被污染,我們的治理成本將遠遠高于當初從中獲得的效益1這與賴明委員的看法不謀而合,他希望政府對農村能源節約盡早制定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和措施,用制度保障農業農村節能減排不走形式,取得實效。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