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地用什么樣的化肥來改良?
可以用弱酸性肥料,同時增施有機肥,可以提高土壤的緩沖能力,降低土壤的堿性,腐殖酸鈉還能夠促進植物生長,提高抗鹽能力
鹽堿土的特征是什么?綜合改良措施有哪些?
鹽堿地是鹽類集積的一個種類,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鹽分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堿土和堿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與土壤中碳酸鹽的累計有關(guān),因而堿化度普遍較高,嚴重的鹽堿土壤地區(qū)植物幾乎不能生存。
改良初期,重點應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狀況上面。一般分幾步進行:首先排鹽、洗鹽、降低土壤鹽分含量;再種植耐鹽堿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種植作物。
液體的對鹽堿土壤改良劑的組成是什么
市場出現(xiàn)的有幾種產(chǎn)品(商標:康地寶、禾康)一個是有機酸-檸檬酸、另一個是水溶性高分子-馬來酸酐。這兩個產(chǎn)品在農(nóng)業(yè)部登記獲得登記的。還有一個是“施地佳”它的成分是。氨基酸、微生物菌。也獲得了農(nóng)業(yè)部的登記。
蔬菜大棚鹽堿地用什么方法處理
多施用有機肥,可以改良土壤。最好使用土壤改良劑,增加土壤有機質(zhì)和有益菌群。
目前在陜西有種蚯蚓糞有機肥對鹽堿地改良效果很好。
鹽堿地如何改良 ?
鹽堿土是鹽土和堿土的總稱。鹽土主要指含氯化物或硫酸鹽較高的鹽漬化土壤,土壤呈堿性,但pH值不一定很高。堿土是指含碳酸鹽或重磷酸鹽的土壤,pH值較高,土壤呈堿性,鹽堿土的有機質(zhì)含量少,土壤肥力低,理化性狀差,對作物有害的陰、陽離子多,作物不易促苗。鹽堿土的施肥原則是以施有機肥料和高效復合肥為主,控制低濃度化肥的使用。有機肥含有大量的有機質(zhì),對土壤中的有害陰、陽離子起緩沖作用,有利于發(fā)根、促苗。高濃度復合肥無效成分少,殘留少,但化肥的用量每次也不能過多,以避免加重土壤的次生鹽漬化,施過化肥后應結(jié)合灌水,以降低土壤溶液濃度。鹽堿地的改良方法如下:
洗鹽。洗鹽就是把水灌到鹽堿地里,使土壤鹽分溶解,通過下滲把表土層中的可溶性鹽堿排到深層土中或淋洗出去,側(cè)滲入排水溝加以排除。
平整土地。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勻下滲,提高降雨淋鹽和灌溉洗鹽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狀鹽漬化。
深耕深翻。鹽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情況為地表層多,下層少,經(jīng)過耕翻,可把表層土壤中鹽分翻扣到耕層下邊,把下層含鹽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翻耕能疏松耕作層,切斷土壤毛細管,減弱土壤水分蒸發(fā),有效地控制土壤返鹽。鹽堿地翻耕的時間最好是春季和秋季。春、秋是返鹽較重的季節(jié)。秋季耕翻尤其有利于殺死病蟲卵,清除雜草,深埋根茬,加強有機質(zhì)分解和遲效養(yǎng)分的釋放,所以值得提倡。
適時耙地。耙地可疏松表土,截斷土壤毛細管水向地表輸送鹽分,起到防止返鹽的作用。耙地要適時,要淺春耕,搶伏耕,早秋耕,耕干不耕濕。
增施有機肥,合理施用化肥。鹽堿地一般有低溫、土瘦、結(jié)構(gòu)差的特點。有機肥經(jīng)微生物分解、轉(zhuǎn)化形成腐殖質(zhì),能提高土壤的緩沖能力,并可和碳酸鈉作用形成腐殖酸鈉,降低土壤堿性。腐殖酸鈉還能刺激作物生長,增強抗鹽能力。腐殖質(zhì)可以促進團粒結(jié)構(gòu)形成,從而使孔度增加,透水性增強,有利于鹽分淋洗,抑制返鹽。有機質(zhì)在分解過程中產(chǎn)生大量有機酸,一方面可以中和土壤堿性,另一方面可加速養(yǎng)分分解,促進遲效養(yǎng)分轉(zhuǎn)化,提高磷的有效性。因此,增施有機肥料是改良鹽堿地,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此外,化肥對改良鹽堿的作用也受到人們重視,化肥給土壤中增加氮磷鉀,促進作物生長,提高了作物的耐鹽力。施用化肥可以改變土壤鹽分組成,抑制鹽類對植物的不良影響。無機肥可增加作物產(chǎn)量,多出秸稈,擴大有機肥源,以無機促有機。
當然,鹽堿地施用化肥時要避免施用堿性肥料,如氨水、碳酸氫銨、石灰氮、鈣鎂磷肥等,而應以中性和酸性肥料為好。硫酸鉀復合肥是微酸性肥料,適合在鹽堿地上施用,且有改良鹽堿地的良好作用。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