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農業大學環境科學專業怎么樣
主要學習有關農業資源與環境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農業資源調查與規劃、土壤改良與培肥、植物營養與施肥、環境監測與評價、生態效益分析等專業技術,
現在人類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已經取得了哪些豐碩成果
食品工業:人們通過觀察研究知道有的微生物對人有益,利用它們可改善我們的生活。比如釀酒,制作醬油、醋、霉豆腐、泡菜、奶品、面包、饅頭、臘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其中利用酵母菌發面的原理是: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類,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熱時體積急劇膨脹,從而使饅頭、面包內部疏松多孔。
農、林業方面:農、林業上進行品種改良,提高產品的數量和質量,也充分利用了放大鏡和顯微鏡的作用,如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培育。雜交水稻要在水稻花的花蕊上進行,水稻開的花很小很小,因此尋找雄性不育的野生稻和進行雜交工作都必須利用放大鏡和顯微鏡。雜交水稻培育成功,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我國人民的吃飯問題,而且也是解決21世紀全球糧食問題的法寶。
土壤的改良和凈化:土壤中有許許多多的微生物,主要有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和原生動物,它們與土壤肥力有關,有的能把生物尸體分解為植物需要的營養,有的能和生物共生,起到固氮的作用。比如在豆科植物根部生長的許許多多小圓球是根瘤菌,根瘤菌吸收并固定大氣中的氮提供給植物作為肥料,同時吸收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作為自身的營養。科學研究證明,每公頃大豆在其一生中能夠固定氮素102千克(折合成硫酸鉸是510千克)。因此,人們把豆科植物的根瘤比喻成巧妙的生物固氮工廠。如果土壤中有了大量的根瘤菌,可少施或不施氮肥,還能提高土壤肥力,同時還能節約由于生產氮肥需要的電力以及減少水質和土壤的污染。在古代,我國勞動人民就知道豆類植物具有肥田的作用,并大量進行人工培植和使用。日前在我國西部大開發的建設中,一些農業微生物學工作者,大力提倡在西部沙漠、戈壁、荒坡多種植豆科樹、草,增加土壤肥力,綠化荒山荒坡,防止水土流失,促進農、林、牧業的發展。世界上有不少科學家在對根
瘤菌進行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如日本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譯了一種控制根瘤菌數量的遺傳基因密碼,這將使在貧痔的土地上培育出不需施肥的作物成為現實。
因化肥、農藥、除草劑過量使用導致的農田土壤污染已成為重病沉疾,而土壤污染帶給水果、蔬菜、糧食的污染以及對人類造成的危害更不可低估。凈化土壤,也要靠微
生物發揮作用。
污水和垃圾處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還扮演著另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污水和垃圾的處理者。幾乎所有的污水處理都是靠微生物的作用完成的。污水和污物處理中既需要微生物分解和除掉各種有害物質,還要靠微生物進行除臭。污水與污物的處理速度、處理效果取決于微生物的種類和功能。
微電子技術:顯微技術還促進了微電子儀器的研制。美國的科學家已研制成功一種微型電動馬達。這種微型馬達直徑僅0. 07毫米,厚度是0. 25毫米。有了這種微型馬達,將來人們大約可以制造大批在人體內運行的裝置,擔負運輸和清除有害物質的工作。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