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紅楓適合什么土壤?
日本紅楓喜溫暖濕潤氣候及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的中性和微酸性土壤。堿性土壤中生長不良,能耐-250C低溫。生長速度快,芽接苗按標準苗床規范養護3年,干徑可達3厘米,5年可達5厘米以上,比國產紅楓生長快1倍以上。雖然日本紅楓品種繁多,但其栽培管理技術大同小異,現將日本紅楓的栽培管理技術介紹如下:
一、栽培技術
1、苗床要求:日本紅楓喜中性和微酸性疏松濕潤土壤。11月中旬,在田間碎施有機農家肥(豬、羊等家畜肥均可),每畝用量3噸,另均勻施入過磷酸鈣和碳酸氫銨各50千克,深耕30厘米以上,肥料翻入土底,自然腐熟發酵3個月以上。冬天不需平整土地,通過低溫冰凍使土壤冰松,以改良土壤至疏松肥沃。2月上旬開溝作畦,南北向畦寬120厘米,溝寬40厘米,溝深20厘米,以利排水、田間除草,澆水、施肥等。
2、移栽:長江中下游地區在2月下旬新芽萌發前種植最佳,芽接小苗種植密度60×60厘米,每畦兩行,每畝可種約1000株;2-3年生苗定植,每畦單行,間距100厘米,種后一次性澆透水,以后視天氣干濕度補水。
3、養護要點:(1)芽接苗移栽后,待4月初芽點透紅萌發時,在離芽點0.5厘米上部剪去砧木,幼苗期為防風,可用小木棒綁扎。(2)防止地老虎啃食和天牛、食葉害蟲的危害,定期檢查。(3)定期施肥,在5月中旬,9月上旬和10月上旬各施一次復合肥作追肥,落葉后重施一次發酵的有機肥。
二、繁殖技術
1、嫁接:先培養砧木,春節用青楓種子播種,待小苗二葉一芽時(約4月上旬)移栽,株行距10×20厘米,加強水肥和病蟲害防治,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用青楓苗作砧木,用日本紅楓當年生健壯枝的芽芽接,也可待次年3月劈接。
2、扦插:4月15日前后待新枝葉萌發后用全光照扦插,剪取二年生帶葉強壯枝,接穗長20厘米,剪口要平滑,株行距6×6厘米,基質用礱糠灰、稻柴灰或蛭石均可,全光照噴霧,45天生根,在江南梅雨季前移栽到整平的疏松畦地上,株行距10×10厘米,澆透水遮蔭養護,待日高溫低于300C時去除遮蔭,轉入正常養護。
想去日本打工,做種植行業怎么樣?
日本農業比中國農業發展得早,發展得好,可以去學,做到學以致用,你就成功了。把先進的設備,先進的理念帶回來。以后靠技術就可以吃飯。
首先要清楚日本的種植業發展狀況,日本是一個地少人多的國家,他成為世界農業強國有著太多的自身努力的因素。日本農業現代化走了一條與歐美先進國家實現農業現代化不同的道路,取得顯著效果,被譽為“日本模式”。
日本農業的最大特點是人多地少,土地分散,小規模經營,根據這一國情日本選擇改良品種和改良土壤在先,機械化在后的道路,具體路徑:“土地改良———化學化———良種化———機械化”。
盡管日本的農業化水平很高,但是一般從業人員也不是單以種植業為主,大部分的利潤和工作源自對農產品的深加工,所以建議在日本可以考慮種植業的下游產業鏈。
希望能對你的問題有好的建議謝謝!
日本的農村是什么樣的?
在日本的農村,做為旅游過客而言,你是看不出農村的。
在日本,所為的農民不僅僅是種地的,包含比較廣;日本的農莊道路整潔,看不到土路,家家都是在庭院中養花兒養草的,如果在中國人眼里相當于去了度假村。
日本的農村人勤勞懇干,從不投機取巧,基本種植的都是綠色食品,而且是人們對吃的東西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假冒產品在日本根本不存在,如果有多為中國人所為。
在日本,城鄉差別并不大。
日本是典型的島國,特點就是人多地少,只有12%是可以耕種的土地,專業農民只有16%,其余都是兼職人員外出打工。
小機械耕種
因此日本只有大米和雞蛋能夠實現自給,其它農產品半數依賴進口,森林面積占總土地的70%,食品加工只占工業的10%,可以看出日本工業依然發達,
特別在某些細化行業,比如小馬達,我國的汽車、冰箱都離不開,因此日本采取先化學化后機械化,與歐美農業莊園式明顯不同,日本土地分散,土壤保護和改良,實行小規模種植和經營。
這道路哪像農村?
現在日本農村汽車普及率也很高,但很多老人只能孤老在家中,農民土地補助和個人補貼很好,個人福利一樣不少,特別是農村小學教育,老師也是配備的非常齊全。
電臺專播到農村
體驗
非常鼓勵年輕人回農村創業,強調使用有機復合肥,土地不允許空置等措施,這樣貧瘠之地的日本能成為農業強國也確實不易!
兼職農民更多
更多有專業知識農民到國外承包土地,種出的產品再返回日本國內,滿足國內對農產品需要!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