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實現對大氣什么的全天時?
一、2021年3月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實現對大氣什么的全天時?
2021年3月,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么共服務司、國家氣象中心聯合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衛星氣象研究所所長張興贏表示,2021年3月起,我國將發射全球首顆主動激光雷達二氧化碳探測衛星,實現對大氣二氧化碳的全天時、高精度監測。
二、我國將發射首顆主動激光雷達二氧化碳探測衛星,這顆衛星有什么作用和意義?
? ?國家空間基礎設施中全球首顆搭載主動激光雷達二氧化碳探測的大氣環境監測衛星,將于2021年7月出廠待發射,實現對大氣二氧化碳的全天時、高精度監測。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衛星氣象研究所所長、國家大氣環境監測衛星工程應用系統副總師張興贏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該項目于2015年1月先期攻關立項,2017年8月工程研制立項,歷經六年時間,有望今年下半年出廠待發射。
? 他介紹,這顆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搭載的主動激光雷達載荷,采用后向散射接收和差分吸收探測體制,可以獲取全球大氣二氧化碳、云和氣溶膠的垂直分布信息。配合大氣溫度、壓強、流速 ,的分布, 可分析、研討,大氣環境,各種演變,的特性、規律,及其與人類有關活動的相互作用、影響。
? ? ?有非常重要的科學和實際應用,的意義與作用。張興贏介紹,相比于被動遙感,主動激光雷達不易受云層和氣溶膠的影響;激光斑點小,空間分辨率很高;不受白天黑夜影響,可以夜間觀測;同時可以獲取大氣不同高度層的參數信息――由此,可以獲取更多有效觀測數據。但與此同時,星載激光雷達的高精度制造和數據的高精度處理技術是巨大挑戰。
? 張興贏說,我國的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是太陽同步軌道衛星,一天繞地球飛14軌,可以獲取全球大氣二氧化碳、云和氣溶膠的觀測數據用于大氣環境監測、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不僅造福中國,也惠及全球,為保護我們共同的地球家園提供科技支撐”。
這顆衛星的作用和意義重大,它可以獲取全球大氣二氧化碳、云和氣溶膠的觀測數據,可用于大氣環境監測、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不僅對中國,對整個世界都意義重大。
作用:掌握二氧化碳濃度監測能力和了解全球碳循環過程及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意義是提升我國在國際氣候變化方面的話語權。該衛星以大氣二氧化碳遙感監測為切入點,通過探測設備定期獲取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圖。并且他不受白天黑夜影響,可以獲得更多有效數據,空間分辨率高。
該衛星是太陽同步軌道衛星,一天可繞地球飛14軌,獲取全球大氣二氧化碳、云和氣溶膠的觀測數據,可用于大氣環境監測、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不僅造福中國,也惠及全球,為保護我們共同的地球家園提供科技支撐。
這顆衛星的發射可以獲取全球大氣二氧化碳、云和氣溶膠的垂直分布信息,實現對大氣二氧化碳的全天時、高精度檢測,通過監測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為保護我們共同的地球家園提供科技支撐
三、二氧化碳主要集中在碳衛星的哪個波段
在近紅外至短波紅外波段。二氧化碳是空氣中常見的化合物,碳與氧反應生成其化學式為CO?,二氧化碳主要集中在碳衛星在近紅外至短波紅外波段。碳衛星,是一顆監測“碳”的衛星,全稱為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碳”指的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這顆衛星監測的是全球尺度的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為了把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測得更加精確,衛星還具備觀測全球氣溶膠的功能。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