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大面積水田土壤板結,不能輪番耕種?
導讀:稻田土壤板結,主要是由于土壤團粒受到破壞,使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以及土壤通透性降低。一旦稻田出現板結,會嚴重影響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和營養吸收,不利水稻高產。
所以稻田如果出現板結,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良,以達到緩解稻田板結。
1.增施有機肥,盡量少用化學肥料。因為有機肥料中含有多種有機質和營養元素,容易與土壤中的土粒結合,形成較好的團粒結構,降低黏土的黏結力和黏著力,改善土壤的通過性。對于板結的稻田,底肥最好采用有機肥,后期的追肥也盡量采用以水溶肥為主。2.用當季的水稻秸稈還田。主要做法是用閘刀(可以是粉碎機)將水稻秸稈切碎,均勻撒在稻田表面,待農機耕地時,可以順帶將秸稈碎片和泥土一起攪拌均勻。該方法主要可以改變土壤物理性質,促進土壤團粒形成,同時秸稈可以增加土壤肥力。3.利用水稻種植空檔期,培育綠肥。水稻收割后,可以盡快種植豆科類植物,能夠有效增加土壤中的含氮量,采收豆科果實后,采用秸稈還田的方式,將豆科植物大量的根莖葉攪碎,與稻田土壤翻滾均勻后,也可改善土壤物理性質,提高土壤肥力。4.選用合適的土壤改良劑。主要原理是幫助土壤釋放水稻所需的營養元素,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增加稻田的保肥保水能力。
5.深耕稻田。通過耕、耙、壓的方式,加速土壤熟化程度,促進微生物活動,以深耕方式改善土壤緊實結構,增加通透性,使土壤各土層間的肥力得到有效交換。總結:稻田板結問題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早發現,及早改良,才能保證水稻高產。板結的稻田最好選用種植綠肥,與水稻進行輪種,盡量采用綠肥等有機質改良土壤板結。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