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危險廢物應當采取哪些防止污染環境的措施
展開3全部
1、物理處理:物理處理是通過濃縮或相變化改變固體廢物的結構使之成為便于運輸、貯存、利用或處置的形態,包括壓實、破碎、分選、增稠、吸附、萃取等方法。
2、化學處理:化學處理是采用化學方法破壞固體廢物中的有害成分,從而達到無害化,或將其轉變成為適于進一步處理、處置的形態。其目的在于改變處理物質的化學性質,從而減少它的危害性。這是危險廢物最終處置前常用的預處理措施,其處理設備為常規的化工設備。
3、生物處理:生物處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固體廢物中可降解的有機物,從而達到無害化或綜合利用。生物處理方法包括好氧處理、厭氧處理和兼性厭氧處理。與化學處理方法相比,生物處理在經濟上一般比較便宜應用普遍但處理過程所需時間長,處理效率不夠穩定。
4、熱處理:熱處理是通過高溫破壞和改變固體廢物組成和結構,同時達到減容、無害化或綜合利用的目的。其方法包括焚化、熱解、濕式氧化以及焙燒、燒結等。
熱值較高或毒性較大的廢物采用焚燒處理工藝進行無害化處理,并回收焚燒余熱用于綜合利用和物化處理以及職工洗浴、生活等,減少處理成本和能源的浪費。
5、固化處理:固化處理是采用固化基材將廢物固定或包覆,以降低其對環境的危害,是一種較安全地運輸和處置廢物的處理過程,主要用于有害廢物和放射性廢物,固化體的容積遠比原廢物的容積大。
6、各種處理方法都有其優缺點和對不同廢物的適用性,由于各危險廢物所含組分、性質不同很難有統一模式。針對各廢物的特性可選用適用性強的處理方法。
擴展資料
根據廢物種類,廢物的運輸方式,運輸路程長短的不同,對廢物的包裝要求也有很大差別。過度的包裝無疑會增加廢物處置的總體成本,不符合要求的包裝又會給運輸帶來更大的風險。特殊危險廢物的包裝應按特殊規定執行。比如,醫療廢物、多氯聯苯的包裝等。
1、汽車可以進行直接的裝卸的收集和運輸,具有便于適應情況變化的靈活性。而且初期投資和使用成本也較低,駕駛人員也好調配,是使用最多的方式。
但是汽車運輸易受道路交通情況影響,受高速公路路況、路線可變性大、天氣、日夜、司機身體狀態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并伴有汽車尾氣、噪音、振動、破壞沿線環境的問題,隨著運輸距離增大,存在著運輸效率下降的問題。
2、鐵路運輸可以在全國的集裝箱車站運輸危險廢物,優點是比較安全且運輸量大,遠距離、大量運輸時有明顯優勢。缺點是受到車輛運行時間的限制,且量少的危險廢物很難利用,對貨站的要求較高,轉運手續復雜,個別特殊危險廢物禁運等問題。
個別國家直管大型企業都有內部鐵路線,與國家公共鐵路之間貨物轉運交接還尚未規范,擔心由于危險廢物專業管理人員無法介入轉運過程,由無經驗的工作人員進行轉運操作,存在一定的二次污染和人身健康危害的風險。
3、船舶可以長距離運輸大量貨物,同其他運輸方式相比,也比較便宜。優點是很少受陸地交通影響,最適合海邊企業向海邊處置廠運輸廢物;缺點是運輸方式受天氣影響,貨物的裝卸和航運費時費事,設施整治投資巨大,港灣地區建設轉運站受到一些法律的制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技術規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危險廢物
防止運輸過程中危險廢物的污染損害是防止危險廢物污染損害的主要環節之一。在運輸過程中,如果管理不當或未采取適當的污染防治和安全防護措施,則極易造成污染。我國每年都發生危險廢物運輸事故,并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危害。因此,必須對危險廢物的運輸加以控制和管理。運輸危險廢物,必須同時符合兩個要求,一是必須采取防止污染環境的措施,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做到無害化的運輸;二是必須將所運輸的危險廢物作為危險貨物對待,遵守國家有關危險貨物運輸管理的規定,符合危險貨物運輸的安全防護要求,做到安全運輸。具體的防治污染環境的措施有:1.運輸時應當采取密閉、遮蓋、捆扎、噴淋等措施防止揚散;2對運輸危險廢物的設施和設備應當加強管理和維護,保證其正常運行和使用;3.人能混合運輸性質不相容而又未經安全性處置的危險廢物;4.轉移危險廢物時,必須按照規定填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并向危險廢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5.禁止將危險廢物與旅客在同一運輸工具上載運;6.運輸危險廢物的設施和設備在轉作他用時,必須經過消除污染的處理,方可使用;7.運輸危險廢物的人員,應當接受專業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從事運輸危險廢物的工作;8.運輸危險廢物的單位應當制定在發生意外事故時采取的應急措施和防范措施;9.運輸時,發生突發性事故必須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或者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危害,及時通報給附近的單位和居民,并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