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行動的節能20%公民行動
為了聯合民間組織的力量,最大范圍的發動公眾參與節能,幫助中國實現20%的節能目標。在節能“20行動”的基礎上,近50家環保NGO共同發起了NGO聯合行動--節能20%公民行動。在未來的幾年中,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包括空調測溫、能效標識推廣、綠色出行、綠色照明、減用塑料袋、綠色居住以及節能辦公方式等一系列公眾宣傳和公眾參與活動。具體包括: 中國,北京-8月13日,在中國農歷中伏的最后一天,8家民間組織走上北京街頭,同志愿者一起前往酒店、餐館等公共建筑測量室內溫度,檢驗“26度”這一節能控溫政策的執行效果,并向公眾倡議在生活中合理設置空調溫度,節約能源。
空調測溫活動是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北京地球村、自然之友、綠色和平、能源基金會、北京富平學校、保護國際、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及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等民間組織在7月份啟動的“節能20%公民行動”的第一次聯合行動。
測溫隊分別在北京、上海、鄭州、青島、重慶、合肥、溫州、香港等地的商業區同時開展活動。在北京,4支測溫隊從王府井大教堂出發,分別來到西單、王府井、國貿和亮馬河,對這四個區域的主要酒店、餐館、寫字樓和商場的室內溫度進行了測量。
經過近三個小時的測溫行動,四支測溫隊在王府井、西單、國貿、亮馬橋等商業區共測量了16個公共建筑,雖然也有部分場所的室溫低于26度,但值得欣慰的是大部分公共建筑的室溫都能夠嚴格遵守國務院在《民用建筑節能條例(草案)》中規定的夏季公共建筑內空調溫度設置不得低于26度的規定。
空調一直以來都是夏季的耗能大戶,在能源問題日益尖銳的今天,合理使用空調不僅有可觀的經濟意義,更有不可忽視的環境意義。國家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了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宏偉目標,但中國正處于經濟的快速增長期,要實現這個目標任重而道遠。
因此,全民的節能參與,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對于中國的節能減排戰略有著非凡的意義。調高空調溫度是一個小舉動,但如果能實現全民參與就能給環境帶來大的改變。 11月28日,由北京地球村、自然之友、富平學校環境與發展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會、綠色和平、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能源基金會等多家環保組織共同發起,在全國部分城市開展“節能20%公民行動DD綠色包裝減塑日”活動。
此次活動在北京、天津、上海、廈門、南京、杭州、昆明、合肥等城市同時進行。通過一天的超市塑料袋收費活動,推廣“節約”“善用”以及“污染者自負、環境有價”等環保理念,向廣大民眾宣傳“綠色包裝”,以減少由于包裝物的過多生產而導致的大量能源的消耗以及消費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在合作超市,每個消費者購物時如需使用超市提供的塑料袋,需向商家支付一角錢/個的“環境成本”,目的在于利用經濟手段鼓勵消費者少用或再利用購物袋,以此來減少塑料袋的使用。活動當天,參與的超市將對塑料袋收取的費用進行匯總,然后將其捐贈給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用于治理環境。
在北京,參與活動的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校園內,學生們紛紛在“綠色包裝我選擇”的倡議橫幅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校園超市在11月28日這一天停止發放免費的塑料袋。宜家當天在采取塑料袋收費舉措的同時,環保志愿者與宜家員工一同向前來購物的消費者宣傳塑料袋的危害,以及宣傳盡量購買可重復使用的環保購物袋,宜家當天設定塑料袋使用量減少50%的目標,并承諾將當天減少出售塑料袋的貨款全部捐贈給指定的基金會。
在昆明,當地環保組織云南生態網絡在昆明市政府的支持下,全昆明市大型超市,統一在11月28日采取塑料袋收費行動。這樣的行為證明,各方的支持,包括政府、超市和民眾,是在未來減少塑料袋使用方面不可缺少的。
目前,塑料袋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而塑料袋在生產過程中會消耗大量能源,丟棄的塑料袋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已成為當前環境治理的重點難題之一。盡管少生產1個塑料袋只能節能約0.04克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0.1克,但由于塑料袋日常用量極大,如果全國減少10%的塑料袋使用量,那么每年可以節能約1.2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3.1萬噸。(數據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部網站)
塑料袋濫用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于公眾不知道其危害,而是因為其方便、功能、免費等。人們正處于“知道塑料袋濫用有危害,但仍使用”的困境。政府應當做的是,創造能夠鼓勵和推動人們采取環保行為的社會和經濟系統。塑料袋收費就是通過經濟手段,起到這個作用。
塑料袋收費是利用經濟手段有效控制塑料袋消費需求的一種措施。在國外一些國家已采用,并得到良好的效果。在國內也有幾家超市開始采取此措施,對減少塑料袋消費量起了很大的作用。此措施的最主要目的在于通過源頭控制,減少塑料袋的使用量來預防環境破壞,節約能源。
此次行動呼吁社會上有更多超市能夠關注,改變消費者過多依賴一次性用品的消費方式。推動相關部門在塑料袋使用、管理及商品包裝方面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法規和制度。塑料袋征收環境稅的措施,不是為了增加商家的利潤。活動發起組織同時還倡導政府應建立環保基金,收費所得由該由環保基金管理,并用于治理環境。
附:節能20%公民行動DD綠色包裝我選擇我倡議
?包裝具有促進商品經濟發展的功能,但是包裝的大量制造和過度使用,卻又資源浪費,給社會帶來很大的負面效應。
?包裝工業消耗大量資源,廢棄包裝對環境造成污染。它在許多國家已成為占城市生活垃圾總量的最大成分之一(比如在美國、日本等國家,廢棄包裝物的體積占生活垃圾總體積三分之二),給廢棄物管理系統帶來巨大的壓力。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正成為影響未來包裝發展的壓倒性力量。
?據有關材料表明,我國塑料包裝目前年產量在200萬噸以上,其中難以回收利用的一次性塑料包裝占30%,另有數字統計,我國每年產生的廢棄物約有1600萬噸,其中主要是塑料包裝制品的廢棄物,每年廢棄多達100萬噸。
?盡管少生產1個塑料袋只能節能約0.04克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0.1克,但由于塑料袋日常用量極大,如果全國減少10%的塑料袋使用量,那么每年可以節能約1.2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3.1萬噸。
為此,我們倡導大家“綠色包裝”的理念,在消費過程中做到:
?選購簡易包裝的產品,如果購買了過度包裝的商品,請把包裝物退回給商店,以此提示企業和銷售商糾正過度包裝行為;
?自帶購物袋,可以使用布袋或重復利用塑料袋進行購物;
?造紙污染水源和空氣并破壞森林植被,請謹慎使用包裝紙袋;
?減少對一次性用品的依賴,愿意為自身所造成的環境污染,承擔經濟責任,支付塑料袋費用;
?關注包裝等廢棄物的處置,垃圾減量,避免環境污染從我做起。
倡議機構:北京地球村、自然之友、世界自然基金會、富平學校環境與發展研究所、綠色和平、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能源基金會、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綠色中國消費聯盟、天津綠色之友、廈門綠拾字、浙江省綠色環保志愿者協會、云南生態網絡、江蘇綠色之友、安徽綠滿江淮環境發展中心、上海壽祥坊居民環境議事會等
參與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廈門、南京、杭州、昆明、合肥等 能效標伴隨著寒冷冬季的到來,很多公共建筑都采用空調取暖,然而這些公共建筑比如商場、酒店、辦公樓的室內溫度普遍過熱,導致室內外溫差較大,這不僅會給人們帶來不適,而且極大的浪費了能源,從而導致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針對此問題,2007年6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嚴格執行公共建筑空調溫度控制標準的通知》,規定了公共建筑內的冬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得高于20℃。
為此,節能20%公民行動組,在全國開展“冬二空調節能我們承諾”活動,活動通過走訪各寫字樓、商場、酒店等公共建筑,對其室內溫度進行測量,同時發送“冬二空調節能”承諾書,檢驗企業對國家這一規定的執行情況,借此機會,也向企業了解他們的經驗和建議,搜集反饋意見。
活動由北京地球村、自然之友、世界自然基金會、富平學校環境與發展研究所、綠色和平、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能源基金會等多家環保機構發起,在12月20日(農歷冬至前期)向公眾發出倡議之后,聯想和TCL空調器(中山)有限公司作為國內的兩大企業,最先回復承諾,在冬季,將其中央空調的溫度設置在20℃以下。
12月24日北京的第一次走訪測溫行動開始,行動組成員、環保志愿者以及多家媒體來到西單,針對冬季采用空調取暖的公共建筑,進行走訪調查、測溫以及向商家、企業發放承諾書。測溫隊伍分為三組,共走訪了7家公共建筑,室內溫度平均在23℃-24℃,也有感覺很熱的商場,行動組將承諾書發到了商家的辦公室,他們也向我們反應,室內很熱也許和人流量和通風有關系。節能20%行動組將把這些數據反應給北京節能監察大隊,由他們在做進一步檢測。
節能20%公民行動組還將陸續在王府井、中關村、國貿、亮馬河等區域開展走訪測溫,呼吁有更多的企業加入“冬二我承諾”,以降低能源消耗。
此次行動同時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鄭州、昆明、襄樊、合肥、廈門等城市開展。 2008年3月23日,國際氣象日,“節能20%公民行動”小組在全國近十個城市的大型家電商場舉行了“識別能效標識,選購節能電器”的大型宣傳活動,旨在推動節能電器的使用,以減少由于因能源消耗排放的溫室氣體,以阻止全球變暖。
不少消費者都見過貼在冰箱、空調和洗衣機上的能效標識,但很多人并不了解標識中級別和數字代表的含義,更不了解能效標識內含的環保意義,這也使得能效等級在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中所產生的影響相對有限。
為了使消費者了解能效標識,進行綠色的購買選擇,“節能20%公民行動”小組策劃了此次活動。在北太平莊國美電器,一場活潑生動的現場表演和互動問答吸引了很多路人,天真爛漫的兒童志愿者通過歌舞來傳達節能和環保信息。活動志愿者給過往的消費者發放能效標識相關的宣傳品,幫助消費者識別能效標識,計算節能帳,使消費者能看到節能電器節錢的效益所在,并通過講解告訴消費者倡導使用節能電器的根本目的還是在于保護氣候環境,阻止全球變暖。一些拿到宣傳材料和看過表演的市民紛紛表示,以后會更加考慮購買高能效的節能產品,不僅為了省錢,更能為環保做貢獻。
此次活動的主要發起組織是富平環境與發展研究所,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世界自然基金會,環境文化促進會,自然之友,綠色和平,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和能源基金會。國家標準化研究院和國美家電作為特別合作單位。全國其他八個省市同時行動,彼此呼應。
本次活動是民間環保組織的又一次聯合行動,并聯合了政府和企業的力量,宣傳和推廣能效標識。這不僅將引導消費者進行綠色購買和綠色消費、建立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同時也為推動國家的節能減排,阻止全球變暖獻上民間的力量。
附件:
能效標識施行的現狀
能效標識自2005年3月1日開始施行以來,冰箱,空調和洗衣機上都貼上了根據國家標準標識了其能效等級的標志。然而很多現實的原因仍然在阻止著消費者選擇購買節能的電器。
首先節能產品的價格相對較高,在很難算清楚多支付的價格能否通過節約得到補償的情況下,大多數消費者還是會選擇不節能但相對比較便宜的產品。所以“省下的錢給自己”這樣的現象仍普遍。我們呼吁家電廠家能適度調低節能產品的價格,而不是試圖利用節能產品的高價格來推銷其低價的高耗能產品。
其次,消費者對于能源的稀缺性認識不足。我國發電的主要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其中又以煤為主,2000年以來,我國的能源需求以超過每年10%的速度急速增長。2004年夏的拉閘限電行動給公眾提醒了能源的緊張,最近的油價上漲也給一部分消費者以警示。但由于煤的儲量在我國相對豐富,電價就比較低廉,造成公眾的節能意識還比較薄弱。所以我們在口號中提出,省下的資源給孩子,呼吁大家為下一代節約能源。
第三,消費者對于能源使用的外部性后果還缺乏認識。化石能源的使用造成地區性和全球性的污染,這些污染的代價并沒有計算在成本內,所以我們稱之為外部性后果。可能公眾對溫室效應,全球變暖都已經有所認知,但是對氣候變化對地球帶來的諸多影響及其緊迫性,很多人還不甚清楚。所以,我們特別選擇在世界氣象日提出,要保護好氣候環境留給后代,這也是我們的根本目的。
最后,還要提到消費者責任的問題。談到溫室氣體排放問題的時候,我們經常還只是在指責發達國家或者指責工業化。實際上作為工業文明的享受者,我們每個消費者都在通過自己的消費行為排放著溫室氣體,其中尤其以能源消費最為直接,所以我們也理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節能20%公民行動”由46家民間環境保護組織發起的,以倡導低能耗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為核心的公民行動。為配合國家已經實施的各種節能政策措施,倡導一系列實用節能手段,開展節能承諾活動,向2008奧運會展示中國公民應對能源、環境、氣候變化問題的決心,為中國實現2010年20%的節能目標貢獻一份來自民間的智慧與力量。 在節約能源,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中,我們需要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更需要領導力。無論是國家、企業、社區、學校還是我們的家庭,我們都需要那些能夠發揮領導力的人和團體,通過自己的影響力和帶動作用,使更多的人和組織被鼓舞,被帶動,從而加入到全球溫室氣體減排的行動中。
通過“20行動”過去一年的活動,有不少出色的中小學、大學社團、社區家庭和互聯網博客在各種節能競賽中脫穎而出,通過優異的表現成為我們的民間節能英雄。下一階段,主題為“呼喚節能領袖”的活動將拉開帷幕,節能英雄們將會在“全國百校大學生節能宣傳聯合行動”,“全國中小學節能教育聯合行動”等活動中培養和體現自己的領導力,幫助和帶動更多的單位一同在節能行動中成長。
此外還有,夏至關燈活動、無車日公交出行調查活動、能效標識推廣活動。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