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水稻育種技術?
1、精選耐鹽堿品種
鹽堿地所要種植的品種必須要符合耐鹽、耐堿性較強、有較好抗病性等要求,其中如:綏粳1號、松粳1號、藤系138、東農415、合江22號、寒九、吉粳63等,都具有白根多、根量大、分蘗多、生育旺盛、抗逆性強、產量高等特點。因此,它們是首選的耐鹽堿品種。
2、水稻育苗
(1)育苗地的選擇
育苗地的選擇也是鹽堿地育壯秧、增產的重要環節之一,不可輕視。不同的地區對育苗地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論,要做到因地制宜。如:北部地區,苗床要選擇建在地勢較高的地方,且棚與棚之間再挖出30—50厘米的排水,床面要高出地面10—20厘米;然而西部地區就有所不同,由于西部風沙較多,一般采用地下床(地下10cm),這樣有利于保溫保墑。但是無論選擇什么地帶作為育苗地,都要施用有機肥,以起到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的基礎肥力、中和土壤酸堿度、降低PH值等作用。
(2)選擇中性或輕鹽堿性土作為床土
在品種、育苗地選擇之后,需要慎重的一項就是對床土的選擇,在選擇床土時,盡量選擇中性或輕鹽堿性的,同時床土中應該施用一些肥料,以便增加床土肥力、降低鹽堿性。
(3)通風煉苗
為了促進稻苗茁壯成長,還要適當的進行通風煉苗,搞好溫度,并且做好水分管理,這樣不但利于稻苗的健康生長、而且長出的稻苗抗病性強。
3、插秧
鹽堿稻田具有解凍偏晚、插秧期短、返漿時長間等特點,農民在種植水稻時,一定要掌握好溫度,不可過早或過晚,確定好溫度后,集中力量突擊插秧。一般情況下,當日平均溫度穩定在31℃時,時間是5月5日—30日為最佳插秧期。
在插秧時,需要根據當地的生產條件來確定插秧密度。如:施肥水平較低的地區,插秧密度就相對小一些,一般在26.4cmx10cm為宜;相反,施肥水平較高的地區,插秧密度就相對大一些,一般在30cmx10cm為宜。
4、稻田管理
(1)完善的灌排水系統
水稻是一種需求量很高的一種農作物,在水稻的不同生長期,需要的水量也是不同的,時多時少,因此,對于水稻的需水量,要本著“多排少補”的原則進行排灌,如:在插秧到完熟期內,水田不能斷水,更不能重曬水田,這時期水需求量較大。這就需要良好的排水系統,既能充分滿足泡田洗堿需要,也能做到灌、排自如,為水稻高產提供必要的條件。
(2)放水泡田、降低鹽堿性
所謂的開發鹽堿地種植水稻,就是將土壤中的鹽堿性降低,能夠確保水稻自然生長。其中放水泡田就是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放水泡田需要的時間較長,一般要3-4天。因為土壤鹽分溶解于水要有一個時間過程,時間越長溶解的鹽分越多。
(3)適當施肥
鹽堿地的水稻施肥應本著增施有機肥為主,適當控制化肥施用量,深層施肥,少量多次等原則進行施用。這是因為鹽堿地鹽性偏重,施用的化肥量不宜過多,而且鹽堿地氮的揮發損失比中性土壤大,相對比較,深層施肥效果要好于淺層施肥,并且應分次施肥,做到少量多次。
5、培肥地力
水稻收獲后,也應該進行稻田護理,實行秸稈還田,培肥地力。這樣不但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質,還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使低產田變成高產田。
我國鹽堿地面積廣闊,其中15億畝鹽堿地中,約2至3億畝是具備改造為農田潛力的。如果能夠得到開發,并加以利用,將會節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