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中國碳排放量
一、05年中國碳排放量
這事我也感興趣,談談我的一些看法與你交流。
1,碳排放和GDP
碳排放是化石能源轉化過程中產生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在轉化的過程中,最終都將轉化為二氧化碳。所以,一個國家的碳排放數量就是化石能源消耗量各自乘一個系數而得出的。
GDP是國內生產總值,是全部產品和服務的最終價值,用貨幣來衡量。
兩者的比是說每創造單位的GDP需要消耗的能源數量產生的二氧化碳數量,前面說過,碳排放是能耗乘系數計算而得的,所以單位GDP碳排放和單位GDP能耗是一個意思。
在準備這份材料的時候,我實在找不到化石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數,所以,下面的討論以GDP能耗來代替GDP碳排放,兩者其實是一回事兒。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2008年我國的GDP是3.0067萬億人民幣,能耗是28.5億噸標準煤,GDP能耗就是每萬元人民幣9.47噸標準煤,2005年的數字是每萬元人民幣12.26噸標準煤,2000年的數字是每萬元人民幣13.96噸標準煤,1990年的數字是每萬元人民幣52.87噸標準煤,1980年的數字每萬元人民幣132.6噸標準煤。這些數字都是根據國家發布的權威數據計算而得的。
從表面的意思看,政府說我國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要減40-45%,就是說到2020年我國的GDP能耗要從每萬元人民幣9.47噸標準煤減少到5.5噸標準煤。
但是,我們國家的政府官員們很“謙虛”了,絲毫不提已經取得的成績,現在的GDP能耗與1980年的相比,已經減少了93%,與2000年相比也減少了32%。
所以,到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或GDP能耗)要減40-45% 不是什么難事。
2,減少GDP能耗的辦法
怎么減少GDP能耗?怎么減少GDP碳排放?從GDP能耗計算公式的本質就可以看出,方法有兩條,1,減少能源消耗,2,增加GDP的總值。
受篇幅限制,我可以簡單地給出結論,想減少能耗是死路一條,不可能作到。所以,減少GDP能耗的辦法就只有一條路了,就是增加GDP的總值。也可以換一種說法,就是漲價。比如:我們國家的噸鋼綜合能耗大概是0.76噸標煤,如果一噸鋼的價格是1000元,那對GDP能耗的貢獻就是7.6噸標煤每萬元,如果一噸鋼的價格漲到2000元呢,GDP能耗不就減少一半了。
從1980年到現在,我們的能耗增長了4.5倍,與此同時GDP增長了66倍,大家都能感覺到這些年價格增長的幅度吧,所以,我說,改革開放以來,能源消耗增長了,碳排放也增長了,但能源消耗增長的幅度趕不上價格增長的幅度,所以, GDP能耗和GDP碳排放都是在降低的。
因此,降低GDP能耗(GDP碳排放)和降低能源消耗、節能減排、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等一點關系都沒有。因為,能耗越大,經濟越發達,二氧化碳排放越多,GDP的增長越快,GDP能耗和GDP碳排放才能降低。
有意思吧。
3,為什么有這一說法?
從1998年的京都議定書開始,二氧化碳的減排就成了人們關心的重點。遺憾的是,現在人們沒有任何可行的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和技術。同樣受篇幅的限制,這里不細談了。
現在,減少二氧化碳的唯一現實和可行的道路恐怕就是“植樹造林”了,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使碳含量平衡。其他提出的辦法中都是增加碳排放的(填埋除外,但填埋的技術和經濟性上問題多多)。
但面對二氧化碳減排的呼聲,政府總得做點什么吧,做做姿態也好嘛,于是發明了一個“降低GDP碳排放”的說法,我印象中前幾年還叫“降低GDP能耗”或“GDP能耗強度”呢,“GDP碳排放”的說法是最近一兩年才改的,換湯不換藥,一回事兒。
但不管它叫什么,“降低GDP碳排放”是一個對經濟發展沒有絲毫影響的指標,政府在未來10年里啥也不用干就能實現。它的提出只是用做在國際上做做姿態用的,沒有實際意義。
最后我想說,我還沒有看到哪個國家敢說未來多少年減少石油消耗多少多少的,因為誰也做不到,大家都是用“降低GDP碳排放”這樣的含混不清的概念來濫竽充數。這種“降低GDP碳排放”的說法,概念和計算過程復雜,一般人搞不清楚,象不象去年金融危機中流行的“復雜的金融衍生品”?
二、在線問題——調查(我希望你不要查網絡,我需要真實。并不是說每次作業都可以有答案的,希望您猜答案)
1.B
2.A
3.D
4.D
5.A
6.B
7.A
8.E
9.BC
10.C
11.B
12.B
13.B
14.A
15.A
女 22
三、中國火力發電的CO2排放量
經濟學年會論文 → 09年第九屆年會論文投稿 → 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經濟發展水平、能源消費結構與我國二氧化碳排放
注冊、登錄后下載(611K)
/ ::文件簡介:: /
全球氣候變暖正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我國作為二氧化碳排放大國,國際減排壓力也正變得越來越大,客觀地評估和分析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的現狀、趨勢及其影響因素至關重要。本文首次較為精確地估算了1995-2007年我國各省二氧化碳排放量,構建了省級二氧化碳排放面板數據庫,并運用相應的靜態和動態面板數據計量模型對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分析,同時通過樣本內擬合標準和樣本外預測標準進行模型選擇,確定最優的計量模型,進而通過情景模擬對直到2020年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排放總量進行了預測。研究結果顯示,經濟發展水平、能源消費結構、重工業比重、城市化水平以及技術進步是我國二氧化碳排放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未來十幾年我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排放總量仍將持續上升,雖然排放總量很可能在2015年以后就超過100億噸,但是人均排放量仍將維持在相對較低水平,即使到2020年也仍然只有9噸左右,只相當于歐盟2007年水平。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