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皮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松樹皮,別名:赤松皮、赤龍鱗、松皮、松樹皮、赤龍皮。拼音名為Sōnɡ Mù Pí。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inus kesiya Royel ex Gord var. langbianensis(A.Chev.)Gaussen2.Pinus massoniana Lamb.來源為來源為松科松屬植物中的馬尾松、油松、思茅松等的樹干內皮。藥材基源是為松科植物思茅松、馬尾松或同屬植物的樹皮。用化學成份是馬尾松皮含左旋海松酸(pimaric acid).
藥用價值 編輯
【性味歸經】.《本草綱目》記載:苦、澀,溫。歸肺;大腸經。
松樹皮
松樹皮
【功能主治】】.《本草綱目》記載:收斂,生肌。外用治燒燙傷,小兒濕疹。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焙干研粉,用香油調搽患處,或煎水洗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松木皮松木皮用于祛風除濕;活血止血,斂瘡生肌。主治風濕骨痛;跌打損傷;金刃傷;腸風下血;久痢;濕疹;燒燙傷,癰疽久不收口。
【各家論述】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風濕骨痛,跌打瘀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外用: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附方】
①治風濕性關節炎:松樹皮(去粗皮)、錦雞兒根、茜草、絡石藤各五錢,虎刺一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②治腸風下血過多:松木皮(先刮去粗浮者,取貼木嫩皮)銼細,焙令半干,再入銚子內,慢火炒干,為細末。每服一錢,入臘茶一錢,白湯點服,食前。(《楊氏家藏方》松皮散)
③治久痢:赤松皮(去上蒼皮)切一斗為散,面粥和一升服之,日三,差即止。(《千金方》)
④治金瘡:古松皮,煅存性,研末搽之,最止痛。(《永類鈐方》)
⑤治小兒頭瘡浸濕(名胎風瘡):古松皮入豆豉少許,瓦上炒存性,研末,入輕粉、香油調涂之。(《經驗良方》)
⑥治皮膚瘙癢癥、漆瘡、濕疹:松樹皮煎湯熏洗。(《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⑦治燒傷:老松樹皮燒成炭,研為極細末,過篩。清創后,患處有滲出液或化膿時,直接撒粉;無滲出液者,用香油調成糊外敷。(《全展選編·外科》)
【藥效】
1、抑制脂蛋白氧化和羥“自由基“引起的DNA損傷;
2、有益于治療氣喘;
3、抗水腫。外用可以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的侵害;
4、抗炎癥和免疫調節;
5、阻止α腫瘤壞死因子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
6、降低人體血液內“壞膽固醇”。提高血漿的抗氧化能力并調整血漿脂蛋白比例;
7、延長維生素C的壽命,激活維生素C和維生素E,與類胡蘿卜素類如蝦青素(英文稱Astaxanrthin,簡稱ASTA)等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8、保護眼視網膜免受由氧化應激反應造成的傷害;
9、輔助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疾病,有助于預防和治療視網膜病等。
應用價值 編輯
以前被視為廢棄物的松樹皮經過加工現已廣泛應用于園林綠化、生物環保、農業栽培等領域。
園林綠化
松樹皮覆蓋物
有機覆蓋物是近年來國內外迅速發展的一種新型的城市綠化地表覆蓋材料,應用于園林景觀、公共綠化、園藝、種植、步道和游樂場地坪等領域,有機覆蓋產品具有改善生態、保育土壤、美化環境、促進樹木生長健康和實現農林加工生產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的特點。
環保減排領域
松樹皮生物濾料
現代工農業迅速發展,大量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及惡臭氣體隨之產生,它們對大氣環境造成的污染
松樹
松樹
嚴重威脅到人類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發展。因此,廢氣處理技術與設備的研究已成為當今國內外環境保護科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生物法凈化處理揮發性有機廢氣因其經濟、高效和環保,正在取代物理化學法成為一種主流的凈化治理技術。
生物法凈化有機廢氣的機理是通過固定在濾料上的微生物的代謝活動,將廢氣中的有機組成轉化成簡單的無機物(CO2、水等)及細胞組成物質,從而達到將氣體污染物去除的效果。
目前,廢氣生物處理技術主要有生物濾池、生物洗滌塔、生物滴濾池,其中,
松樹皮
松樹皮
生物濾池法具有設備簡單、投資運行費用低,無二次污染等優點,對低濃度且大量的廢氣有較佳的經濟性及處理效果。而提高生物濾池所用微生物對有機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速率,尤其是針對較難生物降解的物質培養優異菌種并優化其生存條件,是目前該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
由于濾料的主要任務是提供微生物適當的生長環境以分解污染物,所以,改善濾料的材質及特性是提高濾池效率的主要方法。
松樹皮作為濾料已成功應用于生物濾池,由于松樹皮具有高有機質含量、高空隙率、總截流面廣、良好的吸附效果、穩定的pH值、使用時間長等特點,對于生物濾池中的廢氣過濾、水分截留及承載微生物族群具有良好的效果。
種植栽培領域
松樹皮所具有的天然特性——較高的有機含量;在適宜的化學成分,穩定的pH和較低的EC
松樹皮
松樹皮
含量,較高的N、P、K、Ca、Mg;穩定的物理特性,分解均勻、緩慢,達到長效施肥地作用;很好的透氣性和控制空氣、水分的功效。使得松樹皮在花卉栽培,農作物種植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空間。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