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處理有什么樣的商業機會和商業模式?
在城市化進程中,垃圾作為城市代謝的產物曾經是城市發展的負擔,世界上許多城市均有過垃圾圍城的局面。而如今,垃圾被認為是最具開發潛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礦藏”,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這既是對垃圾認識的深入和深化,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垃圾處理行業起步晚,但通過不斷的發展,我國垃圾處理產業初具規模,垃圾處理市場容量有了顯著增加,市場滲透率迅速提高,進入環衛行業的企業數量也在迅猛增加。我國的垃圾處理市場已經從導入期進入到成長期,并正向成熟期邁進。隨著環境問題逐漸被重視,節能、環保成為各國的發展主題,已經開始為垃圾處理提供產業發展的機會。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長速度為8.42%,而中國垃圾增長率達到10%以上。全世界每年產生4.9億噸垃圾,僅中國每年就產生近1.5億噸城市垃圾。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累積堆存量已達70億噸。在如此巨大的垃圾壓力下,有理由相信,垃圾處理產業會成為未來國內的明星產業。中國生活垃圾處理現階段主要是以衛生填埋為主,占處理量的78%左右,而且垃圾分類細分不強,沒有形成較有效地循環利用的路線。我國生活垃圾處理處于較初級階段,從源頭到最終的處理有很多需要規范的地方,如分類、循環利用、處理方式等。中國現階段主要是針對已產生垃圾的處理,對于類似美國控制垃圾產生源頭的理念并沒有在技術路線中體現,而且處理的方式相對較單一,主要是衛生填埋的方式,由于分類不細化,導致資源的回收利用率非常的低。《2013-2017年中國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2]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生活垃圾處理發展較快,截止2010年,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達到2.51億噸,而清運量為1.58億噸,相當于產生量的62.94%,處理量為1.23億噸,相當于產生量的49%,清運量的77.85%,將近一半的生活垃圾都處于未處理或者簡單處理的狀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根據“十一五”和“十二五”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投資分配圖來看,“十一五”更重視無害化處理設施的新建和收轉運建設,“十二五”對垃圾分類等前端工作都有所涉及,說明國家對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會慢慢的向前端處理傾斜,比如說直接的回收利用、如何減少垃圾的產生量等。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