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技術創新與新興產業有哪些?
全球技術創新與新興產業有哪些?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各國經濟,國際貿易和投資急劇萎縮,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到沖擊,世界經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困難與挑戰。
不過,艱難的復蘇道路上并非全然晦暗。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到來,一系列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以及由此帶來的新產業、新趨勢呈現出蓬勃發展、破繭而出的態勢,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智能制造等逐步滲透到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可以說,全球正在步入一個新興產業孕育發展的關鍵期。其中,數字經濟、新能源汽車以及醫療產業表現尤為突出。
數字經濟迎來井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發布的《全球數字經濟新圖景(2020年)——大變局下的可持續發展新動能》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47個經濟體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8萬億美元,同比名義增長5.4%,高于同期全球GDP名義增速3.1個百分點。尤其是今年,當大多數線下產業受到疫情影響而停擺時,數字經濟展現出了頑強的韌性。遠程醫療、在線教育、共享平臺、協同辦公、跨境電商等蓬勃發展,對促進各國經濟穩定、推動國際合作抗疫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能源汽車備受青睞。近年來,世界各國高度重視氣候問題,力爭通過節能減排、改善能源結構、推動產業升級等一系列手段改善全球氣候變化,應對全球變暖等一系列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新能源汽車是當之無愧的亮點之一。全球范圍內,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車企業快速崛起,傳統車企也紛紛加快轉型步伐,包括電池、工業設計等一系列配套企業以及充電樁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也取得了不少突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特斯拉股價一路飆升,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集團。這意味著,無論是市場還是資本,各方均非常看好新能源汽車的未來。
醫療產業加速沖刺。最近幾年,全球醫療市場在移動醫療、智慧醫療、遠程醫療等的帶動下,進入轉型發展新階段。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快了對傳統醫藥健康行業的全要素和全流程改造。從及時準確發布疫情信息,推動科普,緩解民眾焦慮,到在線問診,為患者開辟無接觸線上就醫通道,再到利用數字化工具為公眾提供防疫服務,形成線上線下高效聯動的疫情“醫”線——“醫療+”全面提速,成為各國抗擊疫情的重要“利器”。
后疫情時代,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正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在這場變革中,工業經濟時代的產業運行體系將發生根本性變化。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一段時期內,新產業將成為一條事關各國競爭力以及發展潛力的重要賽道。誰能獨占鰲頭,誰能彎道超車,唯有創新!
施工項目如何節能減排?
施工現場節能減排管理方法
施工現場供水管網應根據用水量設計布置,管徑合理、管路簡捷,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管網和用水器具的漏損。
(一)綜合技術措施
1.通過方案比較、方案評審等優化措施,形成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優化的重點是施工平面布置、設備選用、模板體系、腳手架體系、材料管理等。
2.圍繞符合建筑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科技進步、技術創新,在施工方案優化,過程管理,施工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開發應用等方面,實施能源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
3.積極應用建設部推廣的“十項新技術”(《關于進一步做好建筑業10項新技術推廣應用的通知》建質〔2005〕26號)。
4.有條件的施工企業,應加大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課題研究,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場應用;鼓勵施工企業自創的技術革新以及有效節約方法的推廣應用。
5.鼓勵對太陽能光電、太陽能光熱、風能、地源熱泵等可再生能源的`推廣應用,淘汰或逐步減少耗能型施工機械設備。
6.嚴格執行本市使用新型建設工程材料的相關規定。禁止使用實心黏土磚,限制使用黏土多孔磚,非承重結構全面使用新型墻體材料。推廣應用加氣混凝土砌塊、陶粒混凝土砌塊、多排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等非黏土類新型墻體材料,保護和節約不可再生的土地資源。
(二)節水措施
1.施工現場供水管網應根據用水量設計布置,管徑合理、管路簡捷,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管網和用水器具的漏損。
2.使用節水型產品,對不同的施工、生活等用水分別裝置計量表,分別監控,有記錄。第一年節水型產品和計量裝置使用率應達50%,并逐年提高。
3.有專人定時對施工現場及生活區的水龍頭及用水設備進行檢查,是否有“跑、冒、滴、漏”現象并及時修復。
4.生活區內熱水供應采取限時或者用量控制措施,防止亂用水現象的發生。
5.廁所等部位應采用節水型閘閥開關,并根據時段調節閥門出水量。
6.實施水資源循環利用,現場設置廢水回收水池(塔),沉淀后進行重復利用,減少市政自來水的使用。有條件的工地,可利用收集雨水、工地附近的河水等,替代自來水用于部分生產、生活。
(三)節電措施
1.編制科學的用電施工方案,配電線網布置規范,配線選材合理,避免電流密度過大或電阻過大,造成浪費。
2.采用能效比高的用電設備,推廣使用智能型荷載限位器,現場有控制大功率用電設備措施。照明燈具應采用高效、節能、使用壽命長的施工照明燈具。
3.工程項目分路供電,施工、生活用電有分路計量裝置,分別監控,有記錄。
4.加強用電管理,施工區、生活區有專人管理照明燈具;宿舍應采用智能化開關控制宿舍的用電。
5.加強對大型施工機械設備運行管理,禁止空載運行、提高使用率;對機械進行定期維護,確保機械正常運行。
6.選用環保高效節能的施工機械,逐步利用Y系列節能電機(全封閉自扇冷式三相鼠籠型異步電動機)改造現有施工機械動力源,逐步采用高效功率補償器技術;禁止耗能超標機械進入施工現場。
(四)節材措施
1.強化現場材料管理,建立商品砼、鋼材、木材、水泥、砂石料等大宗材料預算計劃和進場驗收管理制度,確保質量合格和數量準確。
2.優先采用高效鋼筋與預應力技術、鋼筋直螺紋連接、電渣壓力焊技術等節材效果明顯的新技術。推廣鋼筋專業化加工和配送,減少施工現場鋼筋斷料的浪費。
3.推廣使用預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漿。準確計算采購數量、供應頻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過程中動態控制。
4.推廣使用定型鋼模、鋼框竹模和竹膠板,增加模板周轉次數。
5.工地臨時房、臨時圍擋應采用可重復使用材料,材料的可重復使用率達到70%以上。
6.其它主輔材使用時,安排好進場時間和堆放位置以及合理有效保管和使用,減少放置、儲存和二次搬運等對材料的消耗。
7.施工現場應專設場地和專職人員負責對廢棄物進行收集,分類回收或加工利用,對鋼筋頭、廢鐵絲等集中售給廢品站回收煉鋼。廢木屑、鋸木集中售給木屑板廠作為原料,落地砂漿過篩后經成型機加工成水泥塊,力爭各類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率達到30%以上。
(五)減排措施
1.編制專項方案對工地的廢水、廢氣、廢渣的三廢排放進行識別、評價和控制,安排專人、專項經費,制定專項措施,減少工地現場的三廢排放。
2.對施工區域的施工廢水設置沉淀池,進行沉淀處理后重復使用或合規排放,對泥漿及其它不能簡單處理的廢水集中交由專業單位處理。在生活區設置隔油池、化糞池,對生活區的廢水進行收集和清理。
3.禁止在施工現場焚燒垃圾,使用密目式安全網、定期澆水等措施減少施工現場的揚塵。
4.合理安排噪聲源的放置位置及使用時間,采用有效的噪聲防護措施,減少噪聲排放,并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的限制要求。
5.生活區垃圾按照有機、無機分類收集,與垃圾站簽訂合同,按時收集垃圾。對不可回收有害的施工垃圾打包封袋,按照環保等部門規定要求送往指定處理中心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