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2019修訂)
第一條 為了防治揚塵污染,保護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安徽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本市市區范圍內揚塵污染的防治與管理。
本辦法所稱揚塵污染,是指在建設工程(包括房屋建筑、市政基礎設施、公路、水工程建設等)施工、建(構)筑物拆除、物料運輸與堆放、道路保潔、綠化建設和養護作業等活動中以及因泥地裸露產生粉塵顆粒物,對大氣造成的污染。第三條 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揚塵污染防治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
城鄉建設部門負責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建(構)筑物拆除工程施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生產過程中揚塵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重點工程建設監督機構負責其承擔的各類建設工程施工揚塵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部門負責城市建筑垃圾及工程渣土運輸和處置、道路保潔活動中揚塵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交通運輸部門負責公路、橋梁、港口工程施工和港口碼頭日常作業中揚塵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劃定易產生揚塵污染的物料運輸貨運車輛禁行、限行的區域和時間,依法查處相關道路交通違法行為。
水務部門負責水工程施工揚塵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林業和園林部門負責綠化建設和養護工程施工揚塵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儲煤場揚塵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其他有關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共同做好揚塵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第四條 建立揚塵污染防治聯席會議制度。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為聯席會議召集單位,城鄉建設、城市管理、交通運輸、公安機關交通管理、水務、林業和園林、發展改革等部門和重點工程建設監督機構為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協調解決揚塵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相關問題。第五條 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揚塵污染防治方案,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
城鄉建設、城市管理、交通運輸、水務、林業和園林等部門和重點工程建設監督機構應當根據本辦法的規定和揚塵污染防治方案,制定揚塵污染防治的具體措施,減少揚塵污染。第六條 建設單位依法向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提交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應當包括對可能產生揚塵污染建設項目的揚塵污染防治方案。第七條 防治揚塵污染的費用應當列入工程建設成本。建設單位在招標文件中應當要求投標人在投標文件中,制定施工現場揚塵污染防治措施,并列入技術標評標內容。中標人與建設單位簽訂的合同中應當包括招標文件中的施工現場揚塵污染防治措施,并明確揚塵污染防治責任。
本辦法實施前已經在建的政府投資建設工程項目,業主單位應當督促施工、運輸等單位按照本辦法要求做好揚塵污染防治工作;所產生的費用在工程決算時由審計部門據實決算。第八條 建設工程施工應當符合揚塵污染防治方案要求,采取下列揚塵污染防治措施:
(一)施工工地周圍應當設置連續、密閉的硬質圍擋,圍擋高度不得低于2米;
(二)5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建筑工地在設置圍擋時應當同步安裝揚塵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并與城鄉建設、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聯網;
(三)建筑結構腳手架外側設置密目式安全立網;
(四)施工工地出口、主要道路、加工作業區等應當采取硬化處理措施;
(五)啟動Ⅲ級(黃色)預警或者氣象預報風速達到四級以上時,不得進行土方挖填、轉運和拆除等易產生揚塵的作業;
(六)建筑垃圾等應當封閉運輸,按照規定的時間、路線和要求,清運到指定的場所處理。施工工地出口應當設置車輛沖洗設施,運輸車輛應當在除泥、沖洗干凈后方可駛出施工工地;不得使用空氣壓縮機等容易產生揚塵污染的設備清理車輛、設備和物料;
(七)建筑垃圾等無法在48小時內清運完畢的,應當在施工工地內設置臨時堆放場,臨時堆放場應當采取圍擋、遮蓋等防塵措施;
(八)在進行產生大量泥漿的施工作業時,應當設置相應的泥漿池、泥漿溝,確保泥漿不外溢,廢漿應當密閉運輸;
(九)按照規定使用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確需在施工現場攪拌混凝土和砂漿的,應當按照相關規定執行并履行備案手續;
(十)對暫時不能開工的建設用地的裸露地面進行覆蓋;超過3個月不能開工的建設土地,對其裸露地面進行臨時綠化或者鋪裝;
(十一)堆放水泥或者其他易飛揚的細顆粒建筑材料,應當密閉存放或者采取覆蓋等措施;
(十二)建(構)筑物內的施工材料及垃圾應當采用容器或者管道運輸,禁止凌空拋撒。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