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治理空氣有什么意見
防治空氣污染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個人、集體、國家、乃至全球各國的共同努力,可考慮采取如下幾方面措施:
1、減少污染物排放量。改革能源結構,多采用無污染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力發電)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氣),對燃料進行預處理(如燒煤前先進行脫硫),改進燃燒技術等均可減少排污量。另外,在污染物未進入大氣之前,使用除塵消煙技術、冷凝技術、液體吸收技術、回收處理技術等消除廢氣中的部分污染物,可減少進入大氣的污染物數量。
2、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氣自凈能力。氣象條件不同,大氣對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排入同樣數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濃度便不同。對于風力大、通風好、湍流盛、對流強的地區和時段,大氣擴散稀釋能力強,可接受較多廠礦企業活動。逆溫的地區和時段,大氣擴散稀釋能力弱,便不能接受較多的污染物,否則會造成嚴重大氣污染。因此應對不同地區、不同時段進行排放量的有效控制。
3、 廠址選擇、煙囪設計、城區與工業區規劃等要合理,不要排放大戶過渡集中,不要造成重復迭加污染,形成局地嚴重污染事件發生。
4、綠化造林,使有更多植物吸收污染物,減輕大氣污染程度
俄,其實我也是復制別人的。。。網上這樣的資料不是很多啊。。。
分析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之間的關系? 急!急!急!,考試題,字數最好多一點
環境污染主要是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影響著人們日常生活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比如水污染影響居民飲水、土壤污染影響導致糧食受到污染、空氣污染影響到人們地呼吸等等。
大氣污染可以有風吹和降雨簡單的消除,來實現污染轉移:從甲地吹向乙地;降水變為酸雨變成水污染,滲入土壤,和地下水,形成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物!
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土地、河流,形成水污染。用這些水來灌溉農作物,也會形成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有哪些特點,與水體和大氣污染相比
一是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和滯后性。大氣污染和水污染一般都比較直觀,通過感官就能察覺。而土壤污染往往要通過土壤樣品分析、農作物檢測,甚至人畜健康的影響研究才能確定。土壤污染從產生到發現危害通常時間較長。
二是土壤污染具有累積性。與大氣和水體相比,污染物更難在土壤中遷移、擴散和稀釋。因此,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不斷累積。
三是土壤污染具有不均勻性。由于土壤性質差異較大,而且污染物在土壤中遷移慢,導致土壤中污染物分布不均勻,空間變異性較大。
四是土壤污染具有難可逆性。由于重金屬難以降解,導致重金屬對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個不可完全逆轉的過程。另外,土壤中的許多有機污染物也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降解。
五是土壤污染治理具有艱巨性。土壤污染一旦發生,僅僅依靠切斷污染源的方法則很難恢復。總體來說,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高、周期長、難度大。
土壤污染對環境安全、人類健康與社會經濟的影響主要有:與大氣、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最不易發現,且最難治理。土壤污染的加劇導致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大量減少,土壤質量下降,自凈能力減弱,影響農作物的產量與品質;而且土壤污染物很容易滲透到農作物、飲用水中,通過食物給動物和人類健康造成危害。土壤污染不僅嚴重影響土壤質量、土地生產力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而且還導致水體和大氣環境質量的下降。土壤污染致使農田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系統穩定性降低,生態平衡遭到破壞。近年來,土壤污染導致重大污染事故頻發,損失慘重,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不僅增加了環境保護治理成本,也使社會穩定成本增加。
土壤污染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包括:
1、工業“三廢”(廢氣、廢渣、廢水)的排放、廢氣中污染物隨大氣沉降使土壤酸化并受到重金屬和其他污染物的污染,固體廢物的堆放、廢水灌溉使土壤受到重金屬、無機物和病原體等的污染。
2、污泥的農用或不當使用、化肥的過量施用導致土壤污染。
3、化學使用、化學品(如多環芳烴、多氯聯苯、酚等)泄漏或遺棄導致土壤污染。
4、畜禽養殖業中,飼料添加銅、鉛、生長激素化學品等,未被吸收隨糞便排出體外,導致土壤污染。
5、土壤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屬鉻)被植物吸收而得到的富集,導致污染。
據資料顯示,中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5億畝,占18億畝耕地的8.3%,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不容樂觀。查閱2012年發布的《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關于土壤污染的部分,只是提到環保部會同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共同組織編制《土壤環境保護規劃(2011-2015)》,并沒有關于土壤污染的任何調查結果。我們只能從國務院近日下發的工作安排中了解到,在長三角、珠三角、西南、中南、遼中南等地區,選擇被污染地塊集中分布的典型區域,實施土壤污染綜合治理;有關地方要在2013年年底前完成綜合治理方案的編制工作并開始實施。這表明在上述地區的確存在土壤污染現象,而這幾乎覆蓋了中國所有的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地區。
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多種:一是用于灌溉的水源遭受污染,由此影響土壤;二是重金屬微粒進入空氣,再沉降到土壤里;三是由于酸雨的作用,使土壤酸性增強,土壤里的一些原本相對穩定的重金屬被活化,形成污染。由于糧食生產壓力較大,生產模式較小,導致種植品種相對單一,且難以實行有效的休耕措施。土壤長期得不到休息,自我修復和自我完善的機制被打破了。
土壤一旦受到污染,農民是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群體。土壤中的一些重金屬元素會導致農作物生長不良,農民不得已只能多用化肥,這又造成土壤環境進一步惡化,惡性循環。由于許多地表水,甚至地下水都遭到污染,許多農民長期生活在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的飲用水、灌溉用水和土壤環境中,即便是自家種的糧食和菜,都未必能保證安全。加上一些企業違規排放,導致周邊空氣質量持續惡化,“癌癥村”等名詞也越來越常見。而被重金屬污染后的農作物賣不出好價錢,又進一步影響了農民的經濟效益。
土壤、耕地似乎離城里人的日常生活有些遠,但事實上被污染的土壤種出植物,一部分讓城里人吃了,一部分喂了牲畜家禽,這些動物最后又以不同形式進了城里人的肚子。農作物里的重金屬一點都沒“浪費”。以鎘為代表的重金屬對人體的危害已經越來越引起重視,而土壤污染除了通過食品途徑向人輸送重金屬外,還會通過空氣、飲用水等途徑對城市居民產生影響。如今許多城市周邊開始流行開辟“有機莊園”,城里流行吃“有機菜”、“散養雞”等,也不能避免土壤污染帶來的影響。所謂“有機菜”,主要是指其生產方式上的有機,即不使用化肥、等。但如果這片耕地的土壤本身就是重金屬含量超標的,只靠有機種植、養殖并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